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1蚂蚁做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1蚂蚁做操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9 16: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蚂蚁做操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材第52页)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的情境吗?仔细看一看,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情境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和蚂蚁做操有什么关系呢?学完本节课的内容,相信同学们就会明白,借助小蚂蚁们的做操示范,我们理解乘法运算会更容易。
二、 学习新课
1.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1问)
(1)解决问题。
师:图中有多少只蚂蚁在做操呢?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明确一共有4排小蚂蚁,每排12只,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4。
组织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然后分组讨论,交流算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点名小组代表汇报算法,集体订正。
课件结合点子图演示方法:
(方法一)每排12只,共有4排,用连加计算:12+12+12+12=48(只)。
(方法二)把小蚂蚁左右平均分成两份,先算6×4=24(只),再算24+24=48(只)或24×2=48(只)。
(方法三)把小蚂蚁上下平均分成两份,先算12×2=24(只),再算24×2=48(只)。
(方法四)把小蚂蚁分成两部分计算,先算10×4=40(只),再算2×4=8(只),最后算40+8=48(只)。
(方法五)把每排12只小蚂蚁平均分成6份,先算4×2=8(只),再算8×6=48(只)。
(2) 用竖式计算12×4。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件演示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教师同步讲解:
教师板书给出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强调:写竖式时,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乘号“×”书写的位置要适当。
2.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3问)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那么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大家试着算一算213×3。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点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方法:
(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方法二)列竖式笔算。
213×3=639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圈一圈略。28 36
第2题:说一说略。88 93 369 428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3题。(点名学生说一说如何填表计算,集体订正)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小车乘客数 20 30 40 50 60 70 80
3.完成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4、5题。(点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第5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列式计算)
第4题:(1)212×2=424(元)
(2)124×2+212=248+212=460(元)
第5题:(方法一)22×3+23=66+23=89(筐)
因为89<90,所以能。
(方法二)22×4+1=88+1=89(筐)
因为89<90,所以能。
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蚂蚁做操
 
 答:一共有48只小蚂蚁。
1.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不容易理解,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
2.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采用了口算、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用竖式计算等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些方法,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些不同的方法并建立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小明从家到学校有212米,他每天要往返两次。小明每天要走多少米?
分析:求小明每天要走多少米,已知家到学校的距离,可以先求出往返一次走多少米,再乘2,即是小明每天要走的路程。
解答:212×2=424(米)
424×2=848(米)
答:小明每天要走848米。
解法归纳: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往返两次是一共走了4个212米。
乘号的来源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种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1631年提出的;另一种是“·”,由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像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