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去奶奶家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8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里程图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吗?会不会唱?其实,作为晚辈要“常回家看看”,即使做一点儿小事也是对父母、对老人最大的孝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淘气就要回家看奶奶了。
二、 学习新课
1.教学路线图的画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情境图)
组织学生观图,理解题意,然后在纸上画出淘气去奶奶家的示意图,并在示意图上把已知条件标上去。(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示意图)
师:老师这里也有三幅图,同学们能看明白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课件这出示教材第58页三幅示意图,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从第一幅图到第三幅图,虽然图形形状由直观变得抽象,但提供的信息却由简单变得丰富。从第三幅图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淘气的出行路线,还可以知道每段选择的交通工具、速度和用时。
师:通过对比上面三幅示意图,相信同学们都能看出第三幅图更简洁明了,所以大家在画图时,可以参考第三幅图的画法来画。
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2问)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第三幅图思考一下,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上标出来。(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淘气乘火车4时到达新站,2时是4时的一半,因此2时后火车也行驶到淘气家到新站一半的位置。
师:如何在图上确定火车的位置?(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汇报)
师:可以先估出淘气家到新站的路线长,再估出一半的位置,在图上标出来。(课件标示2时后火车的位置)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问)
师:注意到图中铁路都用2段相等长度的黑白格表示,由此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引导学生先数一数从淘气家到新站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黑白格,再数到一半数量的格子时就是2时后火车的位置。(课件标示2时后火车的位置)
师: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同学们知道怎样计算吗?(点名学生回答)
明确:先算出火车行驶的路程,再算出汽车行驶的路程,最后相加得到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1~4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1题:(1)图略。乐乐一家去古城需要先乘3时的汽车到新城,再乘5时的火车到古城,汽车每时行55千米,火车每时行98千米……
(2)55×3=165(千米)
(3)98×5=490(千米)
490+165=655(千米)
第3题:(1)28×5+9=140+9=149(人)
(2)24×8=192 192>185,能坐下。
第4题:(1)426-122=304(千米) 图略。
(2)426+393=819(千米)
(3)152×3=456(千米) 456-426=30(千米) 3时大约行驶到济南前面30千米处,图略。
四、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去奶奶家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1.“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设计了一些生活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本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解答新问题,相互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花博会期间,老年体协专场在龙泉广场精彩上演方队表演。这次演出共有3个方队参加,每个方队有44名队员。观看演出的人数比方队队员的人数的2倍还多345人,观众有多少人?
分析:要求观众有多少人,根据“观看演出的人数比方队队员的人数的2倍还多345人”可知,必须知道方队队员的人数,而“这次演出共有3个方队参加,每个方队有44名队员”,则用方队个数乘每个方队的人数即得方队队员的人数,进而解决问题。
解答:44×3=132(人)
132×2+345=609(人)
答:观众有609人。
解法归纳:解此题的关键是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火车的发展
1804年,英国工程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制造出一台单缸的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的蒸汽机使用煤炭或木柴生火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并沿用至今。1825年,斯蒂芬森经过多次设计和改进,发明了近代的蒸汽机车。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还要在运营中耗费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进入21世纪,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达到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