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五四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2015年5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州落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
A.“五个一工程”
B.“五年计划”
C.“希望工程”
D.“863计划”
3.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项难题,这对于粮食产量提出了高要求,而杂交水稻的出现解决了粮食产量的问题,对杂交水稻的出现贡献最大的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钱三强
4.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
A.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5.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袁隆平荣获了“共和国勋章”。下列成就属于袁隆平的是( )
A.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B.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C.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合成出双氢青蒿素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7.下面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是( )
A.《红岩》
B.《青春之歌》
C.《茶馆》
D.《狂人日记》
8.2020年5月8号下午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回顾历史,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9.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灾慈善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生活条件的改善
D.卫生知识的普及
10.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二.填空题
11.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一号。
错误:
改正:
。
12.“杂交水稻之父”:
。
13.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
”的方针,文艺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辨析题
14.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近程导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错误:
改正:
。
四.材料题
15.近来,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频创票房新高,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观剧后,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创新强国、研发强国、责任强国,深刻地意识到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们决定换个角度搜集资料,制作大事年表进行主题研究学习,邀你共同穿越改革开放40年!帮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①1979年,建立经济特区
②1981年,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
③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④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为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⑥1993年,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财税制度改革
⑦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⑧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股权分置改革
⑨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
⑩2011年,“蛟龙号”完成了三次下潜试验,中国深潜技术进入先进国家之列
?2013年,中共十八大“中国梦,改革再启程”
?2016年,中国”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
?2017年,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请你综合分析大事年表,将大年表中涉及的史实进行分类(写序号即可)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2)综合分析大年表你认为中国四十年铸就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四大行业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我国在新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两航一潜”战略即航天、航母和深潜战略,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宇宙”。中国绝不能缺“第二宇宙”,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昙花一现。
材料三: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
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请举出两件具体事例。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请概括材料二中“两航一潜”的重要性。
(3)材料二中这种杂交水稻被称为什么?其培育者是谁?
(4)中国要攀登世界之巅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中国西部的戈壁滩罗布泊地区传出一声巨响,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核垄断。
故选:A。
2.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为了增强国家的竞争力,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故选:D。
3.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项难题,这对于粮食产量提出了高要求,而杂交水稻的出现解决了粮食产量的问题,对杂交水稻的出现贡献最大的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C。
4.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故选:B。
5.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C。
6.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故选:C。
7.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有优秀的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老舍的话剧《茶馆》等。《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的作品。
故选:D。
8.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选项C符合题意;嫦娥三号是登月探测器,选项A排除;神舟一号飞船没有载人,选项B排除;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地球卫星,选项D排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9.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由于物资匮乏;如今,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灾慈善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的推进。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也使提倡的社会风尚发生了变化。
故选:A。
10.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供应丰富,满足人民的需要,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故选:D。
二.填空题
11.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故答案为:错误:神舟一号;改正:东方红1号。
12.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
袁隆平。
13.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科学事业,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
故答案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辨析题
14.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不是近程导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错误:近程导弹;改正:原子弹。
四.材料题
15.(1)根据事件发生的领域(方面)可以把题目给出的相关史实分为政策制度方面和科技方面两大类。其中,属于第一类政策制度方面的有:①1979年,建立经济特区③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④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为党的重要指导思想⑥1993年,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财税制度改革⑧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股权分置改革?2013年,中共十八大“中国梦,改革再启程”。属于第二类科技方面的有:②1981年,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⑦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⑨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⑩2011年,“蛟龙号”完成了三次下潜试验,中国深潜技术进入先进国家之列?2013年,中共十八大“中国梦,改革再启程”?2016年,中国”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2017年,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中国四十年铸就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在改革开放中注重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故答案为:
(1)分类:第一类:①③④⑤⑥⑧;第二类:②⑦⑨⑩;分类标准:事件发生的领域(方面)第一类政策制度方面,第二类:科技方面。
(2)在改革开放中注重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16.(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材料的中可以看出,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中国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从1993年起将被取消,说明中国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2)据材料“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貨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乡人民就业人数剧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故答案为:
(1)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就业人数剧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3)实行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17.(1)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这些成就的研制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两航一潜’战略即航天、航母和深潜战略,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可知,材料二中“两航一潜”的重要性是: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
(3)材料三中这种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培育者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要攀登世界之巅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
故答案为:
(1)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弹;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2)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
(3)“东方魔稻”;袁隆平。
(4)中国要攀登世界之巅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