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9 16: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63页和第64页“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统计能力。
3.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统计图在交流和传递数据信息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难点: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每年都会体检,测量身高、体重的变化。那用哪种统计图来统计我们身高、体重每年的变化情况最合适呢?(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回答:折线统计图。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教师板书课题:身高的变化)
二、学习新课
1.画图。
师:下表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问题1中表格)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全市男生平 均身高/ 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师: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学生先在教材第63页上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已完成的折线统计图)
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问题2)
师:①淘气的身高在哪个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哪个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淘气在一年级和四年级时的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较大,在三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相等,差距最小。
师: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淘气的身高在五到六年级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是一致的。
师: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的位置有变化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有变化,在三年级以前淘气的身高低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三年级以后淘气的身高超过了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
教师归纳并板书:根据折线统计图比较两个数据可以看两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大,差距越大;距离越小,差距越小。
3.根据统计图表进行预测。
师: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 cm,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三年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1 cm,所以三年后淘气的身高也会增加11 cm左右,所以淘气九年级时身高是165 cm左右。
4.教学教材第64页“试一试”。
教师组织学生读题。
师: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比较?(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
(2)可以比较平均身高。
(3)可以把数据分段,看一看在每个不同身高段的人数有多少。
……
师:分小组收集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各组所选取的方法比一比。(学生汇总,教师点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64~65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第1题:略
第2题:(1)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因为90~100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多2人,60~69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少2人,所以说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
(2)
分数段/分 60以下 60~69 70~79 80~89 90~100
六(1)班/人 2 2 2 6 28
六(2)班/人 2 4 2 6 26
(3)六(1)班:28÷40=70%
六(2)班:26÷40=65%
(4)六(1)班的平均分会高一些,因为两个班成绩的差距在于90~100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多2人,60~69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少2人,其余分数段的人数都相等,2个90分以上的人的成绩当然比2个60多分的人的成绩好了,所以六(1)班的平均分会高一些。
(5)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因为六(1)班的优秀率高,平均分也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吗?
身高的变化
复式折线统计图:(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3)便于对两种数量作比较。
1.为了形成师生间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将原来封闭的控制式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换,开放的教学核心是对教学中“人”的极大关注。由于在前面的统计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经验,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不难掌握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在这节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独立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区别;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下面是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的折线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谁先到达B地?
(2)哪位同学在中途休息了,休息了多长时间?
(3)小华同学每时走多少千米?
分析:(1)小明同学和小华同学都走了16千米,小明同学用了2时,小华同学用了3时,小明同学用的时间少,所以小明同学先到达B地。
(2)观察图象可以发现,小华同学在1时到1.5时之间路程没有增加,说明小华同学中途休息了,用1.5时减去1时就是休息的时间。
(3)用小华同学走的路程除以小华同学用的时间就是他每时走的路程。
解答:(1)小明同学先到达B地。
(2)1.5-1=0.5(时)
答:小华同学中途休息了,休息了0.5时。
(3)16÷3=(千米)
答:小华同学每时走千米。
解法归纳: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首先要明确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量,再通过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
统 计
历史上各国都进行过各种各样的统计调查。公元前27世纪,埃及为了建造金字塔和大型农业灌溉系统,曾进行过全国人口和财产调查。公元前15世纪,犹太人为了战争的需要进行了男丁的调查。约公元前6世纪,罗马帝国规定每5年进行一次人口、土地、牲畜和家奴的调查,并以财产总额作为贫富等级和征丁苛税的依据。15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许多以报道国情为内容的统计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