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阳楼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30 15:44:29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周考测试卷
时间:2010-03-13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80分)
1.文学常识填空 (每空0.5分,共5分)
《岳阳楼记》的作者     ,字    ,苏州吴县人,    (朝代)著名的
    、    、    。谥号   ,世称“     ”。著有         。本文是他被贬河南邓州时,应好友     之请而写的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每空0.5分,共10分)
yín( )雨霏霏( ) 日星隐yào( ) 南极xiāo( )湘 qiáng( )倾楫摧
虎xiào( )猿啼 忧chán( )畏jī( ) hào( )月千里 静影沉bì ( )
谪( )守  属( )予作文 浩浩汤汤(   ) 一碧万顷 ( ) 潜( )形 薄( )暮  岸芷汀( )兰 宠辱偕( )忘  嗟( )夫(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每空1分,共14分)
⑴谪守巴陵郡 ⑵百废具兴 ⑶ 连月不开
⑷属予作文以记之 ⑸横无际涯 ⑹迁客骚人
⑺春和景明 ⑻波澜不惊 ⑼沙鸥翔集
⑽而或长烟一空 ⑾或异二者之为 ⑿微斯人
4. 联系课内所学,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6分)
①天涯海角 ②日薄西山 ③白头偕老
④如临大敌 ⑤ 宠辱不惊 ⑥潜移默化
5.辨析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每空1分,共9分)
不以物喜 居庙堂之高 前人之述备矣
以 作文以记之 居 不可久居 备 犹得备晨炊
卷石底以出 君子居之
能以径寸之木
6.根据提示,用《岳阳楼记》原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⑴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 , 。
⑵地震灾区如今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可用文中的“ , ”
来表述。
⑶“四面湖光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很容易让人想起文中的两句话:
, 。
⑷文中表现“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的句子是:
, 。
⑸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 , ”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
⑹文中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 , ,
; , 。
⑺文中设定下写景范围的句子是: , 。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空2分,共18分)
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⑶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⑷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⑸则有去国怀乡,忧chán畏jī:
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⑺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二、阅读【甲】【乙】文段,完成8~11题 (2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谪守邓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每空1分,共6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⑵吾谁与归 ⑶后天下之乐而乐
⑷或夜昏怠 ⑸辄以水沃面 ⑹谪守邓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9. 请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空2分,共6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4分)
11. 【甲】【乙】两文中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第二段至第四段,理解文意
3. 能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首先需反复朗读全文,形成语感,感知内容;接着要回顾作者简介,练习第一段的背诵、默写、翻译;然后要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调动文言积累,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独立预学
(一)按照上节课老师的指导,朗读课文5分钟(至少朗读两遍)。
(二)用5---10分钟复习作家作品、第一段的背诵、默写、解词、翻译等
(三)译读课文第二段至第四段,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调动积累,疏通文意,不解之处做好标记,以便与同学交流讨论。
第二段(1)解释划线词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2)重点语句翻译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预学本段时有待向同学、老师请教的词语和句子(请写在下面,便于交流):
第三段 (1)解释划线词语
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山岳潜形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2)重点语句翻译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预学本段时有待向同学、老师请教的词语和句子(请写在下面,便于交流)
第四段(1)解释划线词语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郁郁青青
长烟一空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2)重点语句翻译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预学本段时有待向同学、老师请教的词语和句子(请写在下面,便于交流)
二、展示交流(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勇于质疑,及时做好笔记)
1. 巩固旧知:3分钟小组内对面同学互相提问。(作家作品、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2.朗读课文展示。(注意字音、句读、感情投入)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先对学解疑,记下未解疑惑后群学)
4.背诵课文大比拼
【方法指导】 熟读课文→按现代汉语识记文意→译成古文→背诵的同时想着结构上的衔接→逐层背诵。(段内想着上下句的衔接,全文想着段与段的衔接。
三、合作讨论
1.分别概括课文第2段至第4段的内容并标明表达方式。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用原句作答)
3. 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用原句作答)
4、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5.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四、学案整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重点语句翻译等)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复习检测学案
【复习目标】
1. 能熟练掌握本文的文学常识;能熟练背诵、准确理解并默写全文
2. 能准确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重要语句,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3. 能准确概括本文各段段意和中心,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先学
1.请同学们结合上述【复习目标】和下面的【达标自测题】,独自安静地复习,10分钟后进行检测。比一比,看谁的知识掌握得更牢!(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尤其关注“起航生”,提醒并鼓励他们抓紧时间,认真复习。)
2.当堂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约20分钟。教师巡视,收集信息,二次备课)
二、后教(展示、批改、更正、讨论、巩固、小结)(约15分钟)
附:【达标自测题一】《岳阳楼记》的作者    ,字    ,苏州吴县人,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家。谥号   ,世称“     ”。 著有         。本文是他被贬河南邓州时,应好友     之请而写的。
【达标自测题二】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所空之字
百废 兴 予作文以记之 浩浩 朝 夕阴 南极 湘
淫雨 日星隐 山岳 商旅不 倾楫
薄暮 虎 猿啼 忧 畏 满目 然 沙 翔集
岸 汀兰 月千里 一碧万 静影沉 宠辱 忘
2.变形默写 (1)写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 。
(2)写岳阳楼大观/洞庭湖美好景色的句子: , ,
, , , 。
(3)抒发迁客骚人“悲”的感情的句子: , , ,
, 。
(4)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 , 。
(5)抒发迁客骚人喜的感情的句子: , , ,
, 。
(6)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的句子 , 。
, 。
(7)表现了做人最高理想境界的句子是: , 。
(8)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点明全文主旨,表现作者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的句子
是: , 。
(9)文中与“进亦忧,退亦忧”内容上相照应的句子是 ,

【达标自测题三】1.请写出并解释本文中出现的两个通假字(带语境)
2. 一词多义
政通人和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多会于此
通 观 会
北通巫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会宾客大宴
而或长烟一空 不以物喜 壮士十年归
或 以 归
或异二者之为 作文以记之 吾谁与归?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越明年
③巴陵胜状 ④连月不开 ⑤薄暮 ⑥去国怀乡
⑦春和景明 ⑧把酒临风 ⑨是进亦忧 ⑩微斯人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④日星隐yào,山岳qián xíng
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达标自测题四】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1~5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文正公,苏州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①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 节选自 [宋] 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负郭常稔之田: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地。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居庙堂之高 咸施之 以养济群族之人
2. 请把【甲】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4.【甲】文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从【甲】文中我们可以读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乙】中哪些事情是其这种情怀的具体表现,请写出两处。(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第五段至第六段,理解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 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 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 能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
《岳阳楼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反复诵读、品味,体会文章的特点;要自觉地结合书下注释和借助工具书,解决重点字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妙处,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知识链接】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学习过程】
独立预学
(一)按照上节课老师的指导,朗读课文5分钟(至少朗读两遍)。
(二)用15分钟复习第2段至第4段的背诵、默写、解词、翻译等
(三)译读课文第五段至第六段,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调动积累,疏通文意,不解之处做好标记,以便与同学交流讨论。
第五段(1)解释划线词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居庙堂之高 是进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 微斯人 吾谁与归
(2)重点语句翻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预学本段时有待向同学、老师请教的词语和句子(请写在下面,便于交流):
二、展示交流(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勇于质疑,及时做好笔记)
1. 巩固旧知:5分钟小组内对面同学互相提问。(第二段至第四段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2.朗读课文展示。(注意字音、句读、感情投入)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先对学解疑,记下未解疑惑后群学)
三、合作研讨
全班齐读一遍课文后,合作探讨以下问题:
1.简要概括第5段的主要内容并标明表达方式
2.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 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4. 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 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借鉴和教育意义?
6. 文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通过学习,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四、当堂检测
五、学案整理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第一段,理解文意
【学法指导】
首先根据书下注释和知识链接来了解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接着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语感,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调动文言积累,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2.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学习过程】
独立预学(开始学习前,请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
1.根据书下注释和【知识链接】完成下面的填空
《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苏州吴县人,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家。谥号   ,著有         。本文是他被贬河南邓州时,应好友     之请而写的。
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按照提示多读几遍,相信你能达标!)
⑴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然后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予以解决
⑵再读课文: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⑶三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指导: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牛刀小试: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千万别看书,以此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率吧!)
 谪( )守  属( )予作文 观夫( )巴陵胜状 浩(  )浩汤汤(   )
若夫( ) 霪( )雨霏霏( )怒号( )隐曜( )潜( )行 薄( )暮
樯(   )倾楫摧 岸芷( )汀( )兰 宠辱偕( )忘 嗟( )夫( )
4、译读课文第一段: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调动积累,疏通文意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属予作文以记之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⑵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⑶预学本段时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请写在下面,便于交流)
二、展示交流(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勇于质疑,及时做好笔记)
1.同组对学,提问有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不明之处请教组长
2.同组互学,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不明之处请教组长
3.各组就读音、停顿等不解之处质疑,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后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
4.同组互学,译读课文第一段,如有疑惑,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
班级交流群学,教师答疑点拨。
三、合作讨论
1、请简要概括第一段所写的内容并标明表达方式,然后指出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的语句。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四、当堂检测
五、学案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语句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