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说课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说课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9 21: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 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个子目 内容。第一子目着重讲述了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条件、表 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第二子 目依次介绍了古代苏美尔、埃及、印度、希腊等早期人类 文明,各个文明独立发展、成就斐然,表现出明显的多元 特征。通过对世界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及其杰出贡献 的解读, 深刻认识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 低优劣之分”,涵养家国情怀,这是本课之魂。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 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均已涉及到本课大部分内容。学生 在初中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系 统的认知。时隔不久,尽管课文容量、难度有所增大,但作 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学习 习惯、思维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炒冷饭”,则很难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对新学期第一课的 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在教材内容整合、教学方法选择等 方面要有别于初中,注重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思想升华, 将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重难点有机协调融合。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本课是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课,因而教学中特 别突出与上册中国史和初中历史的衔接,进一步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人 类文明的产生与成果。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建构主义理 论激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提供适度适量的 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本节课将充分尊重历史学科 常识、海口市高中历史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历史常态,坚持 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素养立意、学生为本,力求真实、自 然、高效,以简洁、丰富的材料最大程度将自己所思所想表 现出来、把学生所感所悟激发出来。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条件及概况,并运用时空定位, 知道早期文明的先后顺序和地理位置分布情况。
通过地图、诗歌、史学著作等资料分析,了解古代两河流
域、埃及尼罗河流域、爱琴海等文明的基本社会风貌,理解 大河、大洋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 不同时空条件,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认 识到文明多元并存、相互借鉴、推陈出新的历史经验。
重点:了解早期文明的时间、分布、成就等概况,认识文明
的差异性、互鉴性。
难点:分析、理解早期文明多元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本课重视将课程内容“目标化”“问题化”,以学定教
、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自始至终让学生有事可做、做了可测。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他 们自主独立与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做到四动(口动、手动、 脑动、心动),锻炼观察、分析、表达历史的能力。
不求对课文内容面面俱到又要 防 止 浅尝辄止,避免对初 中历史相关内容的简单过多重复, 故 大胆取舍地将教学内容 整合后细化为具体的三个环节即“放大:文明·初印象”“ 显微:文明·再感知”“望远:文明·还传承”。
教学流程
“文明”(civilization)的内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 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指在一个特定时代存在的一种特定文
化或特定文化阶段。
汤因比
不论是就用法的复杂多样而言,还是 从含义的驳杂混乱来看,“文明”都可以 在“麻烦词排行榜”上居前几位。
李剑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多邻近大河流域)
一、放大:“文明”·初印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世界古代主要早期文明简表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文明区域
重要文明成果
代表古国
西亚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车轮、《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 太阴历、《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古埃及
南亚
(印度河、 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摩诃婆罗门》、《罗摩衍那》
古印度
东亚
(黄河、长江 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夏历、《诗经》、
长城、都江堰
中 国
欧洲 南部
民主政治、哲学、“历史”
古雅典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显示王室军威的军旗
旗中图案详细描绘了公元前2500年强大的乌尔军队的一次 大捷。从中可以看到驴拉的四轮战车、战车上的驭手和战士, 以及手持短矛与敌搏斗的场面、押送俘虏凯旋而归的情形。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二、显微:“文明”·再感知
猖獗的洪水呀, 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 使大地颤抖…… 庄稼成熟了,
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苏美尔诗歌
向你致敬,尼罗河, 你来自大地,
孕育了埃及!
用你神秘的方式, 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使得追随者歌唱!
——古埃及诗歌
恐惧、悲观
自信、乐观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课堂中女生 朗读实录
课堂中男生 朗读实录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 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 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 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 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 航毫不费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文明有何影响?
古代两
河流域
古埃及
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
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涉及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
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内容
(正文共3500行、282条)
高2.25米 上周长1.65米 底部周长1.90米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汉 谟 拉 比 王
太 阳 神 沙 玛 什
权 柄
君权神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海洋)对文明有何影响?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本 地 资 源 不 足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山岭沟壑的地形
三面环水 海岸曲折 港湾众多
在三大洲交汇
海 外 贸 易 频 繁

非 文 明 成 果
适 合 农 耕 土 地 少


海 外 殖
济 民
发 活
达 动
有必要
航海 与海 军的 发展
有能力 经

取 造
亚 有基础 自
己 独 特 文 明
古希腊成为 西方民主政 治的摇篮
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影响
政治: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
经济:促进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
文化:平等互利的观念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汲取、借鉴东方文明成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关键词
请任选一个早期文明,使用一些词语谈谈你的感觉。
如古埃及:
法老至上、自信乐观、灿烂辉煌、智慧神秘
……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下”。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 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 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 势和时代潮流。
——习近平(2018年6月10日)
学习历史,了解过去,珍惜眼前,把握机遇,创造未来!
——你们的历史老师
三、望远:“文明”·还传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