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能够在单元的整体结构中解读高中统编教材知识内容;
能够从初中学生向高中学段过渡的学情把握课堂教学;
能够处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选择教学内容;
能够依据学生认知的层次和历史探究过程设计教学目标;
能够抓住关键名词概念“文明”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能够充分使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时空;
能够适量运用历史图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
?
?
?
?
?
?
?
能够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主讲教师:班淑瑶
工作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
统编教材编写体例的全新转型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服务于学生 的“学” :
1.阅读系统(正文与辅文):
单元导言(课文引言)、课文正文、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地图插图(图片注解)
2.活动系统(思考与探究):
(文中)思考点、学习聚焦、学思之窗;(课后)问题探究、学习拓展
何如进行教学设计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材承载的功能是什么?
?
?
——呈现历史主干知识;提示思考问题与方向;明确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课堂教学的功能是什么?
?
?
——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引导历史思维与提升;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何如进行教学设计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认真研读课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 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根据单元整体要求,研究教材编写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何如进行教学设计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认真研读教科书
1.教材内容结构的分析: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
2.教材栏目功能的分析:
第一类,补充材料、丰富内容:“导入引言”;7幅“历史图片”;2幅“历史地图”;
1则“历史纵横”,1则“史料阅读”。
第二类,问题启发,引导探究:1则“思考点”; 1则“问题探究”; 1则“学习拓展”
第三类,明确教学重点,聚焦核心问题:两则“学习聚焦”;1则“学思之窗”
何如进行教学设计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活动目标:
一般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过程)
1. 分解课程目标;
2. 依据三维目标;
3. 围绕核心素养
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目标)
1. 依据教材的内容结构:按照教材的子目内容;
2. 依据历史的知识结构:原因、经过和结果
课堂教学目标应与教 学流程相对应,课堂教学 过程的设计应当体现出落 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两者应当紧密联系。
何如进行教学设计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主体、行为、条件、效果
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适切具体学情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活动的渐进过程;
遵循历史的研究过程:依据历史材料,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
何如进行教学设计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1.依据教材了解古代非洲、美洲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及其产生的时间,设计简 易时间轴。(材料阅读、提取信息、时空感知)
2.梳理并比较古代非洲、美洲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多源概况,综合地理学科等知
识,理解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不同地区文明产生的时间及特点存在差异。
(历史归纳、跨学科知识、历史分析)
3.概括古代非洲、美洲文明的多元特征;认识各区域文明既有多元发展的趋势,
又具有一定的统一规律,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综合概括、历史解释)
何如进行教学设计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过程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相应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时空下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第二环节:多源特征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第三环节:多元面貌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注重:
1. 教学过程的操作性:精选多样材料、巧妙设计问题、合作对话探究;
2. 教学实施的策略性:研制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高中统编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
线上教学的观察与评价维度
线上教学的视觉效果: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类型与频率
线上教学的音质效果:录制的环境和制作;教师的语音、语速、语调
线上教学的教学方式:视频播放传输、在线网络互动
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结构性设计
线上教学的内容呈现:学习材料、探究问题、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线上教学的综合能力:学科基础、教学能力、信息素养
大数据语境下的线上教学
彻底解构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由共存于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转变为具有开放 性的和多样化的教学样态。
互联网环境中的教学过程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和教研员开始全新领 域的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情境:教师如何网络创设情境?(教师主体作用的弱化;组织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
互动方式:如何进行沟通表达?(语音与文字;沟通的频度、广度、深度与质量效果)
教学过程:如何选择方法与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可以并行多种活动)
教学效果:如何进行教学诊断?(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谢谢大家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