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说课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说课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30 10: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 标 要 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地区的 多元面貌。
教 材 分 析
工教作材回分析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方面,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欧洲、亚 洲、非洲与美洲的文明。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 它们是古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 面貌。教材通过两个子目“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展现了
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社会概况。起源于尼罗河上游的班图人通过大迁
徙到非洲东部、西部、南部,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文明。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创造了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并在诸多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
课标要求
1. 教材内容分析
2. 相关栏目分析
课前导入:提供了19世 纪中叶德国艺术家创作 的一幅版画,描绘了一 支沙漠商队即将到达廷 巴克图的情景。
工教作材回分析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2. 相关栏目分析
史料阅读:以摩洛哥旅行家 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的描 绘,具体说明摩加迪沙作为城 市的特点:养绵羊和贸易。
工教作材回分析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2. 相关栏目分析
历史纵横:介绍了游历非洲的古代中国人,并提供了几个具 体例子,以此说明古代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来往,说明古代非 洲对外交往范围的广大。
工教作材回分析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2. 相关栏目分析
学思之窗:提供了一则材料,要求 学生回答: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 源特点?此问题旨在检查学生理解 和归纳材料主要观点的能力。
工教作材回分析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2. 相关栏目分析
思考点:提出问题“印加人怎 样统治他们的庞大帝国?”此 问题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印加
工教作材回分析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人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水平,理解古代帝国治理中的 某些共性,加深对历史发展具有统一规律的认识。
2. 相关栏目分析
问题探究:
用于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 境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习拓展:
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玛雅文 明,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提 取有效信息和验证等过程,进一 步拓展学生视野。
工教作材回分析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学 情 分 析
本课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相关书籍 和视频对本课内容介绍较少,学生总体上比较陌生。学 生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对非洲和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 件有一定认知,但也难以将时间、空间、自然环境与各 文明之间建立起知识联系。因此,基于学生已有历史知 识和跨学科知识而言,学生学习本课难度较大。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工学作情回分析顾
课标要求
教 学 目 标
3.概括古代非洲、美洲文明的多元特征;认识各区 域文明既有多元发展的趋势,又具有一定的统一规律, 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工教作学回目标顾
课标要求
1.依据教材了解古代非洲、美洲主要文明的地理位 置及其产生的时间,设计简易时间轴。
2.梳理并比较古代非洲、美洲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多 源概况,综合地理学科等知识,理解由于自然环境条件 不同,不同地区文明产生的时间及特点存在差异。
教 学 过 程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工教作学回过程顾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从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 明的多元面貌”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学 习探究。
第一环节:时空下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学生在课前预习基础上再通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确认古代非 洲、美洲主要文明的时间,设计简易时间轴,初步了解各文明产生 的先后顺序。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 迪沙等城市国家
桑海
公元前后
4C
8C 10C 12C 13C 14C 15C 16C
美洲玛雅文明(BC1500-AD1697)
美洲印加文明
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阿克苏姆王国 津巴布韦
兴起、鼎盛 加纳 马里
3
加纳、马里
、桑海帝国
2
阿克苏姆王国
1
摩加迪沙等 城市国家
4
津巴布韦
1
2
3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第一环节:时空下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结合教材的“古代非洲的国家”、“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两幅 历史地图,简要给学生介绍本课所述非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古代非洲、 美洲文明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构建各文明清晰的空间地理位置。
阿兹特克文明
第二环节:多源特征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域 文明 时间 形态
表现

玛雅
中 文明
阿兹 特克 文明
氏族分级;城市繁
荣;金字塔庙宇、
表意文字 、复杂 历法、20进位制
14-
16C
权帝国
部落 联盟
众多城
市国家
上层垄断、部落 自治;浮动园地
、都城建设;太 阳金字塔
国王集权、土地国有
口调
14- 南 印加 、四大政区、人
津巴布韦 15C 地域广 石头城 美 文明 12- 中央集 查、道路系统;
16C
比丘城遗址
?-
15C
人国家在经济特征上主要有何不同?马丘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区

国家
时间
形态
表现
东 非
阿克苏姆
4C
鼎盛
地域广
大王国
园艺业、奴隶、 对外贸易发达、 城市繁荣
摩加迪沙 等
10-
15C
城市 国家
西 非
加纳
、马 里、
8-
16C
中央集 权帝国
黄金资源、控制
商路、外贸兴盛
、中央集权、奴 隶、文化繁荣
南 比

桑海
较古代西非国家与美洲阿兹特克
鼎盛
大王国
墨西哥“浮动园地”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 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圃。淤泥 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 中获得7次收成。——《中外历史纲要》(下)
(印加人)在小山冈和山坡上建成层层梯 田,用石板砌成水渠来进行灌溉,不少水渠是 从山溪引入梯田,最长的水渠达一百多公里。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比较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的差异:阿兹特克人善于利用湖中 肥沃的淤泥,创造了“浮动园地”;印加人善用地形优势建造梯田,修筑完善的灌溉设 施。
第二环节:多源特征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3
加纳、马里
、桑海帝国
2
阿克苏姆王国
1
1
2
3
玛雅文明
摩加迪沙等 印加文明 城市国家
4
津巴布韦
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文明出现的时间和特点会有很大差 异。古代文明大多是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产生并独立发展的,具有多源性。
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阿兹特克文明
第二环节:多源特征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第三环节:多元面貌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认识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多中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 文明出现了发展速度和特点上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特征。
第三环节:多元面貌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阅读教材并回答:印加人是怎样统治他们的庞大帝国的?并将其 与罗马帝国相比较,从组织模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现古代国家治理 中既有多样性,又有相似性。
印加人的国家治理体系与古罗马有很多 相似性,如:国王是政权核心,实行集权统 治;地方上实行比较完善的地方管理制度, 如完善道路系统、税收系统,实行人口迁移
,推广官方文化等。说明人类在相同的历史 背景下,有可能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历史
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自形成以来,各区域文明便呈多元发展 的趋势,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统一规律。
围绕单元主题,综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 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自形成以来,各区域文明便呈多元发 展的趋势。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各种文明都是人类创造的适应生态环境的文化体系,是各 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是全人类 的宝贵遗产。因此,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 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第三环节:多元面貌的古代非洲、美洲文明
感谢大家的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