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买文具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第47~48页)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三步算式,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经常去文具店买东西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从中你能找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计算器每个22元,铅笔盒每个18元,圆珠笔每支4元,钢笔每盒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1)买4支圆珠笔要多少元?
(2)钢笔每支多少元?
(3)买3个计算器要多少元?
(4)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
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探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师: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求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可以用3个计算器的钱加上1支钢笔的钱。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2)师:你们知道上面的式子怎样列成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22×3+24÷4。
师:在上面的综合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交流)
根据前边的分步算式,引导学生得出: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指导学生按格式计算22×3+24÷4。
学生独立计算22×3+24÷4,教师巡视。
22×3+24÷4
=66+6
=72(元)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在脱式计算中,没有参加运算的数要连同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抄写下来。②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同时计算更简便。
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
2.探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师:请你说出上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第一个算式中有加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乘除法是连续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第二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剩下的算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第三个算式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而且两个小括号里的算式可以同时计算,接着再算乘法。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和答案,集体订正。
3.探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师: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要先算5-2=3,再算3×3=9,最后算9÷9=1,这样算式可以成立。
引导学生说出使算式成立的运算顺序,即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要改变运算顺序,所以不仅要加小括号,还要加中括号。
(2)介绍中括号:“[ ]”叫中括号,又叫方括号。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改变运算顺序,可使用中括号。
(3)学生独立给算式加上小括号和中括号,并按格式写出计算步骤。
9÷[3×(5-2)]
=9÷[3×3]
=9÷9
=1
(4)教师强调:①只有当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②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织学生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48~49页“练一练”第2~6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第3,6题,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第2题:270÷3-140÷2=20(千米)
第3题:(运算顺序略)722 575 1932 154 68 158
第4题:72 234 72 26
第5题:(1)(答案不唯一)6×3+2+4=24 2×6+3×4=24 (2)略
第6题:16 192 18 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买文具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9÷[3×(5-2)]
=35+520 =12×70÷8 =90×24 =9÷[3×3]
=555 =105 =2160 =9÷9
=1
中括号:[ ]
1.从教学目标定位来看,运算的学习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例如: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运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碰到过,却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已了然于胸了)。因此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入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计算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心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分析:“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共花了700-60=640(元)。根据除法的意义,每袋化肥的价钱是[(700-60)÷16]元。
解答:(700-60)÷16
=640÷16
=40(元)
答:每袋化肥的价钱是40元。
四则混合运算口诀
混合式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