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要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笃用之 。
——《礼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好的语言
通畅的语言
规范的语言
(规 律)
文言文
现代文
相同
相异
利用
抓住
异在何处?
2003年高考题
文言文阅读
文段节选自《资治通鉴》。(略)
题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以夸之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问曰
府吏文此变,因求假暂归
A
B
C
D
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
异在何处
一、通假字
二、实词和虚词
四、句式
五、省略
六、古代文化知识
七、相关背景
三、词的活用
语言关
如何作知识卡片
知识类型:
文言文知识卡片
———————————————
第 页
通假字
例句:
1、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喜悦。
2、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共:通“供”,供给。
文言文知识卡片
知识类型:
第 页
——————————————
文言虚词
其
例句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吾其还也
其:代词,代郑国。
其:代词,那。
其: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知识类型:
————————————————
第 页
文言文知识卡片
词类活用
例句、
1、晋军函陵,秦军 汜南。
军:驻扎。名词用为动词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这里指作为边邑。
名作动。
远:远方的诸侯国。形作名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使 减少。使动用法。
知识类型:
文言文知识卡片
第 页
——————————————
句式
例句:
1、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宾语提前:
(厌:满足。)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
有益
(对您有好处)
状补关系
文言文知识卡片
知识类型:
第 页
————————————————
省略句
例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介词“于”的省略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文言文知识卡片
知识类型:
第 页
——————————————
古代文化常识
古人名表示法(一)
籍贯
十
之
十
人名
例1 烛之武:烛地的一个叫武的人
例2 佚之狐: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先秦 散文名集。
长于记述,长于描写,长于刻画人物。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
关于《左传》:
一部注解《春秋》的书。
记述事件:
烛之武说退秦军的经过。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描写人物:
烛之武
郑君
晋文公
思考: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个性?
思考:
文章各段叙事有什么好处?
秦伯
长于叙事
(一)
创设气氛
让人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
(二)
记叙过程
却又蕴涵丰富 力透纸背
(三)
详略分明
重点用墨如泼 引人入胜
(四)
插叙合理
使内容充实 血肉丰满
长于刻画人物
郑君
“是寡人之过也”
勇于改过
秦伯
来也为利,去也为利
惟利是图
晋侯
论 战
多谋善断
着墨不多,性格跃然纸上,
烛之武
不计前嫌
深明大义
只身赴秦(军)
娓娓陈词
智谋深广
勇敢无畏
烛之武谋略小析
欲擒故纵
投其所好
挑拨离间
借题发挥
保全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