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案(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30 17: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学理念
缺乏细节的历史是枯燥的,缺少人物的历史是没有温度的;本节课试图以对历史细节的认知引领学生深入到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培养其时空观念与情境再现的能力,以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引发学生对客观历史规律的认识,树立唯物史观的核心地位。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分“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文明的交流”三个子目,其逻辑关系:是农耕文明的扩展潜能是前提,帝国的建立是扩张的表现,文明的交流是农耕文明和帝国扩张的逻辑结果。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课文第一、第二子目都在说“文明的扩展”,第三子目介绍“文明的交流”,而“文明的扩展”本身包含“文明交流”的内容,因此应讲明古代帝国的征伐战争属于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与第一子目相比第二子目更在强调跨数个文明区域的帝国,其中帝国内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与第三子目相互呼应、补充,第二、三子目一起构成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已经涉及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等内容。尤其对亚历山大的东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评价,也介绍了罗马从共和到帝国转变过程中两个关键人物凯撒与屋大维,因此需要对对领导古代帝国扩张中的英雄人物进行整体评价尤为重要,同时也能彰显他们缔造的帝国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地位。
2.学科素养:经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依据历史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应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过渡。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历史地、综合地认识历史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分析农业文明产生的影响,总结古代文明扩张的潜能,说明古代帝国的建立是农耕文明扩张的表现。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释在古代帝国扩张中著名的征服者式英雄产生的历史原因,揭示他们领导下的帝国扩张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到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常态,任何一个崛起的帝国都是在吸收其它地区文明基础之上形成的。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武力征服是古代世界相对独立的文明之间交流的方式之一,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文明区域间交流长期的、可持续的主要方式。
五、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
六、设计思路
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探讨古代征服式英雄形成的原因来引导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文明间的交流为主要线索,将古代文明的扩展和古代世界的大帝国纳入到古代文明交流的范畴。
七、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问题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张扑克中人物分别是谁吗?他们为何当作英雄被后世铭记呢?
第一子目——古代文明的扩展
教师引导:
要回答上面第二个问题,我们要从下面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
本节课我们将会讲到亚历山大帝国的开创者亚历山大和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凯撒。我们首先看在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生地,一些地区比较早建立了君主制国家,他们统治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于是历代君主们就开始向外扩张。
图文资料:
教师讲解:
来看埃及,位于北非的埃及最初以尼罗河下游为中心,但是经过历代法老们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国土面积不断在扩大,甚至将统治扩展到了西亚地区,到了法老王图特摩斯三世时期,他不仅巩固了埃及在西亚地区的统治地位,并且把兵锋直指尼罗河上游,把疆土扩展到了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
图文资料:
教师引导:
我们再来看一下两河流域地区,上节课我们提到了汉谟拉比时期的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之后,北方的米坦尼王国曾经一度崛起,再往后两河流域上游的亚述帝国迅速崛起,亚述人较早使用了铁制武器,经过军事改革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工兵在内的多兵种混合部队,几百年间几乎战无不胜,在统一了两河流域之后,他们征服了叙利亚,甚至一度征服了埃及,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图文资料:
教师引导:
地处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文明区,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口的增长也开始向外扩张,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他们就以移民的方式向地中海沿岸扩展,他们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武器和高超航海技术,把移民城邦建到了东到地中海东岸、黑海沿岸,向西建到了西班牙,向南建到了北非,就像柏拉图在文章中所说,“希腊人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和青蛙,把地中海围成了一个池塘”。
问题探究:
同学们想一想,古代这些早期的文明区,为什么要扩张?为什么能扩张呢?
图例讲解引导:
我们认为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于是土地、人口、商品、财富的积累和争夺,同时农耕文明区建立起了强大的君主专制的国家,有了强大的生产与动员的能力,于是大规模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区域内的统一战争、区域外的对外扩张战争、区域间的大国与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以及海外移民建立移民国家这些现象就随之而来了。也正是上述原因,古代世界先后出现了几个庞大的帝国。
第二子目——古代世界的帝国
地图资料:
教师引导:
首先,我们来看波斯帝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它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在历代国王居鲁士和大流士的领导之下,向西北占领了小亚西亚,向非洲占领了埃及、攻占了利比亚,向中亚控制了阿姆河流域,向南亚控制了印度河流域。为了有效的控制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帝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鼓吹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制约,波斯帝国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都任要职,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帝国便利行军,它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驿道制度,最长的驿道从苏撒到小亚西亚的西海岸,竟然长达2400公里。波斯帝国的兴起是诸多文明区长期征战、交往、学习、交流的一个结果,它控制的区域包括古印度文明区、两河文明区、尼罗河文明区,甚至在大流士统治期间,曾经和古希腊文明区发生过战争,势力扩展到了爱琴海周边,所以古波斯帝国的兴起是古代文明区相互交流碰撞的结果。
地图资料:
教师引导:
第二个我们来看一下著名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崛起于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在亚历山大父亲腓力二世的统治之下基本上征服了希腊诸邦,希腊城邦时代就此结束。亚历山大继位之后,挥戈东进在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战败了波斯大军,南下控制了叙利亚、埃及和利比亚,并在尼罗河入海口建了著名的亚历山大港,之后他继续挥戈东进,在高加米拉决定性的打败波斯大军,控制了两河流域。他把都城迁到了巴比伦,继续他的东征大业,兵锋直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在锡尔河河畔他建立起了一个埃斯哈塔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 Eschate,又名-极东亚历山大城),之后南下进攻印度河流域,完成了他对波斯帝国版图的完全征服,而这一切他只用了10年的时间,他在国家治理上继承波斯帝国的制度。虽然亚历山大帝国存在时间非常的短,但是它却连接了爱琴文明区、尼罗河文明区、两河文明区和印度河文明区,将欧亚非三大洲的4个文明区联系在一起,在向东方学习的同时又推广希腊文化,把希腊文化传向西亚、中亚乃至印度和中国,所以亚历山大帝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地图资料:
教师引导: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兴起于意大利中部的罗马城邦,后来由于实行了共和政体实力大增统一了意大利半岛,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它向西通过对迦太基的作战取得了西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的控制权,向东通过马其顿战争获得了东地中海和黑海的沿岸的广大地区的控制权,在北非它征服了埃及,把埃及变成了它的一个行省,经过凯撒及其继任者们,罗马人占领了法国和英吉利。
随着版图的扩展,政体也由共和走向了帝制,在公元1-2世纪的安东尼王朝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地中海成为了它的一个内海,对于它控制的地区实行行省制度,争战与扩张使奴隶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罗马在1-2世纪2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相对的和平,被称为“罗马和平”。罗马帝国统治下各地区经济发展联系加强,但是随着官僚集团的庞大和职业军队的增加,帝国不堪重负。再加上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在东方与帕提亚的争夺、叙利亚人民的反抗,在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罗马为中心叫西罗马帝国,以拜占庭为中心叫东罗马帝国。为了巩固统治,4世纪末帝国把基督教作为国教,但仍然没有挽回帝国的颓势,随着大批的蛮族入侵,公元5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
史料阅读:(学生阅读后概括)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
“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译自阿里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教师解读:
根据材料中所说“所有的货物”“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任何曾经创造出来的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会合,凡是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上”,这种说法虽然略带夸张,但是他却描绘出罗马城商品汇集,经济发达的一种景象。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后发言)
为什么领导古代帝国扩张的帝王们后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英雄而被人们铭记?
教师引导:
从实际上来看,他们的征伐扩张给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却成了人类历史上的英雄而被人们铭记。
古代帝国扩张的领导者们,在扩张中他们开创了新的制度,沟通了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交流,传播了相对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所以客观上他们是文化的使者,而不只是一个扩张者和征服者,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域之间相互连接起来,使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技术得以交流,促进了古代世界的文明区域的扩大与发展。
第三子目——文明的交流
地图展示:
教师引导:
第3个部分——古代文明区域间的交流。虽然之前我们说过古代各文明区域之间相对独立各具特色,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各大文明区域之间的交流却逐渐在加强。
我们看一下西亚农耕技术的传播,西亚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它们的农耕技术向西传到了欧洲,向东传到了印度甚至是中国,向非洲传到了北非。其实除了西亚的农耕技术,来自西亚的冶铁技术、神话传说也都在向四周扩展,当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来自西亚的非尼基字母。
图文资料:
教师引导:
从腓尼基字母传播演化的示意图看到:它向西演化出了希腊字母,成为西方人字母文字之源,向东演化出了阿拉马文,成为东方各民族字母文字之源,可以这么说,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之源。
上面我们介绍了地中海东岸三大文明区域之间的交流,我们再来看公元前后位于欧亚大陆西端的罗马帝国和东端的大汉帝国之间的直接往来。
史料阅读:(学生阅读后解读)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教师讲解:
虽然远隔万里,东西方两大国可以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通道有着比较直接的往来。在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期间,曾经派甘英出使过大秦,虽然只到达了波斯湾沿岸,但是却了解到了沿途民风民俗;到了公元二世纪,三批罗马人曾经到达洛阳。
本节小结:
古代世界中相对独立发展的各大文明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向外扩张的能力,它们在实现了区域内统一后,逐渐向附近的文明区域扩展,先后形成了几个横跨数个文明区域的大帝国,加速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
武力征伐与和平交往是文明交流的两种形式,古代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史的史实不停地告诉我们,武力征服难以持续,和平交往方能长久。
课后扩展探究:
是否靠武力征服就能成为英雄?现代世界是否还会出现征服式的英雄?为什么?
(提示:在古代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世界中,领导帝国扩张的征服们虽然给被征服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与痛苦,但从历史发展的长远来看,帝国的扩张打通了地域阻隔与文化隔阂,开创了各区域文明的交流、文化融合的新时代;而现代世界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步、交流手段的增加,将整个世界联系为紧密的整体,军事征服只能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破坏,征服式的英雄也随古典时代的终结而退出历史舞台。)
八、教学评价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要求及关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分层次要求,将学生在本课学习及掌握情况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是文明区域扩展的前提,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形成基本的时空观念,认识到帝国的扩展加速了文明的交流,文明间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发展。
第二层次:学生能够分析促使了文明区域的扩展因素,能够认识到特定的历史环境塑造了古代世界各大帝国的统帅成为了历史中英雄,古代文明的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形式和推动力。
第三层次:学生能够在面对特定帝国扩张问题中自主的搜集有关史料,对帝国的崛起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审视与评价,并对文明交流中各民族、各地区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有深刻认识。
第四层次:学生能够在对历史人物评价中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的意图上利用史料并作出全面的评价,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探究中能够恰当的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
41910343535
九、教学板书
十、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古代文明扩展的经济基础,以对古代征服式英雄的讨论为入口,引出古代帝国的扩张与文明的交流。
2.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古代征服式英雄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受到历史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3.本节课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和教材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
4.不足之处:师生对初中历史教材相关内容把握的不够,给授课内容的处理略显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