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课件50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课件50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30 20:4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调查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原则,以点拨为主线,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氛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复姓30个,共计438个。《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
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共收录23813个汉字姓氏,目前仍在使用的姓氏超过7000个。
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出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列出了前100名。
下面是按人口比例统计得出的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看看你的姓排在哪?
01 李 02 王 03 张 04 刘 05 陈 06 杨 07 赵 08 黄 09 周 10 吴
11 徐 12 孙 13 胡 14 朱 15 高 16 林 17 何 18 郭 19 马 20 罗
21 梁 22 宋 23 郑 24 谢 25 韩 26 唐 27 冯 28 于 29 董 30 萧
31 程 32 柴 33 袁 34 邓 35 许 36 傅 37 沈 38 曾 39 彭 40 吕
41 苏 42 卢 43 蒋 44 蔡 45 贾 46 丁 47 魏 48 薛 49 叶 50 阎
51 余 52 潘 53 杜 54 戴 55 夏 56 钟 57 汪 58 田 59 任 60 姜
61 范 62 方 63 石 64 姚 65 谭 66 廖 67 邹 68 熊 69 金 70 陆
71 郝 72 孔 73 白 74 崔 75 康 76 毛 77 邱 78 秦 79 江 80 史
81 顾 82 侯 83 邵 84 孟 85 龙 86 万 87 段 88 曹 89 钱 90 汤
91 尹 92 黎 93 易 94 常 95 武 96 乔 97 贺 98 赖 99 龚 100 文
庞樊兰殷 施陶洪翟 安颜倪严 牛温芦季 俞章鲁葛
伍韦申尤 毕聂丛焦 向柳邢路 岳齐沿梅 莫庄辛管
祝左涂谷 祁时舒耿 牟卜路詹 关苗凌费 纪靳盛童
欧甄项曲 成游阳裴 席卫查屈 鲍位覃霍 翁隋植甘
景薄单包 司柏宁柯 阮桂闵欧阳 解强柴华 车冉房边
辜吉饶刁 瞿戚丘古 米池滕晋 苑邬臧畅 宫来谬苟 
全褚廉简 娄盖符奚 木穆党燕 郎邸冀谈 姬屠连郜 
晏栾郁商 蒙计喻揭 窦迟宇敖 糜鄢冷卓 花仇艾蓝 
都巩稽井 练仲乐虞 卞封竺冼 原官衣楚 佟栗匡宗 
应台巫鞠 僧桑荆谌 银扬明沙 薄伏岑习 胥保和蔺

你们自己的姓氏排在哪里,历史上又有哪些与你们同姓的名人?
姓氏创建
炎黄以前人是没有姓氏的。首先出现名,最后才有姓。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
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
姓氏的作用

区别婚姻 避免同姓通婚

区别贵贱

而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
黄帝时,有“胙(zuò)土命氏”。 所谓“胙土为氏”就是“命土以为氏”,国君把你封到这个地方,你就以这个地方为氏。氏才开始出现。
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封邑名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氏。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如东郭、南宫、西门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亲属的排行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9)以技艺职业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慕容、宇文、呼延等。??????????
11)? 因赐姓改姓。(朱邪赤心赐姓为李国昌)
12)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而改姓氏。如: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子避居到幽州,改姓为桂;庆姓因避讳刘庆(汉安帝的父亲)而改为贺姓等。
战国时著名的法家商鞅,卫国
人,公孙氏,名鞅。本叫公孙
鞅或卫鞅,他曾因功被封于
商,号商君,故称为商鞅。
居住在西门附近的人,便以西门为姓。
西

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 。
明代太监马三保在靖难之变中,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
司马迁下狱时,本族人纷纷改姓避祸,会改成什么呢?
楚霸王项羽名籍,籍姓为避讳改成什么呢?
同 冯
席(籍、席音近)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据统计,如今日本的姓约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百多个。
日本人结婚后,因为法律上禁止夫妻别姓的原因,一般妻子改为丈夫的姓,如果是入赘的女婿则改为女家的姓氏。
小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在不断变化,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孙姓孟。现在,孩子也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孙随父姓不是法定的。
目前我国的姓氏大约有3000个左右。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根。根就是源。人类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文化寻根
传统节日的起源
传统节日的起源,有人把它归为下述几大类:一是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如春节祭灶君、清明祭祖、端午祭龙、祭屈原、十月朝祭等等皆是,这类节日的源头一般都比较古远;二是起源于宗教活动,这方面较为典型的是中元节,既惠州民间的七月十四,它源于道教中元节的醮会和佛教的盂兰盆会日;三是起源于农事活动,清明、十月朝等。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风俗,如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赏月、春节吃饺子等等,这些节日和风俗的源由是什么?有什么习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你读过哪些有关传统节日的名篇名句?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进行搜集整理)
春 节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 明 节
清 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端午节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实 战 演 练
快速抢答:
根据诗句判断节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 (苏轼《水调歌头》)
【端午】 (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七夕】 (秦观《鹊桥仙》)
【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春节】(王安石《元日》)
三. 民 族 探 源
少数民族服饰
蒙古族
藏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苗族
彝族
壮 族
少数民族族名探源
瑶族唐代称“莫徭”。据传其先民曾因有功于国家而免征徭役,并由此得名。后来改为“瑶”。
锡伯据说为鲜卑族后裔,后因 17世纪末,清政府将其编入八旗,并由东北调锡伯官兵及家属3余人驻伊犁屯田,故有今日之锡伯族
哈萨克族与突厥、回鹘、蒙古等部落渊源很深。成吉思汗西征时曾经西迁,后来返回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以东地区。由于王国的统治而得名“哈萨克”,即脱离者的意思。
侗族自称“甘”,与古代“骆越”、“僚”有渊源。唐宋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峒”这一行政单位,那里的居民称为“峒民”或“侗人”,后来“侗”成为族名。
保安族先祖是元明时期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原驻戍青海同仁一带,明朝在此地设保安营,因而得名保安。
蒙古族唐代称蒙兀室韦,宋辽金时称萌古或蒙古里。“蒙古”是蒙语大河的意思,大河指流经内蒙古的额尔古纳河。
满族其先民可以追溯到2年前的肃慎人。隋唐时期称靺鞨。后“女真”代替了“靺鞨”这一名称,并于1115年统一北方,建立金朝,后被蒙古所灭。清兴起时称“满殊”,源于佛号“曼殊师利”。曼殊师利是女真族崇信的菩萨,后用为族名。因“满殊”与“曼殊”谐音,后改名为“满族”。
拉祜(hu去声)族“拉”是虎的意思,“祜”是火边烤肉的意思,因该民族喜欢用火烧烤虎肉而得名。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尽管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
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
小 结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了解自己所属文化的渊源及特点,并且为继承和发展母文化做出贡献。
始祖资阳?起雁江,
半月大佛看盛唐。
王褒?墨池香犹在,
苌弘?化碧千古扬。
资 阳 赞
①始祖资阳:指距今三万五千年的人类始祖“资阳人”。
②王褒,资阳三贤之一,西汉人,辞赋鼻祖。
③苌弘,东周天文学家,资中人,资阳三贤之一,曾敎孔子音乐!
④董均,东汉人,经学家,人称通孺,资阳三贤之一!
⑤国华即饶国华,川军抗日名将,资阳现代四杰之一!

董均④通孺汉风起,
国华⑤抗倭正气长。
丹山白塔映花溪,
宝刹晨钟石岭响。

巫昌友
登怀⑥变脸世界殊,
国祯⑦忠义有担当。
蒙溪柳绿春燕归,
鲤鱼桥头菜花黄。
莲台古寺清水河,
三贤遗风存伍隍。
石刻祁龙九曲舞,
松涛阵阵颂贤良。
⑥登怀,即彭登怀,雁江之子,变脸绝技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⑦国祯即俞国祯,革命烈士,现代四杰之一!
南津古驿花蕊⑧留,
资溪落日疏晚妆。
莲花宝台落何处,
小院临江听“高腔” ⑨
⑧花蕊:指花蕊夫人墓。
⑨高腔:这儿指川剧“资阳河流派”。
子南文章⑩亦堪嘉,
迎接老君问朝阳。
荻秋闻达?须碑记,
东峰狮子登庙堂。
⑩子南文章指绍子南的文章,绍子南现代作家,现代四杰之一!
?荻秋闻达指曹荻秋做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原上海市市长,现代四杰之一!
七河?丰裕皆祥符,
中和保和若新场。
狮子山上凭风雨,
回龙舒卷绘吉祥!
?七河:指资阳有一江,
七河,十八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