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对于现有守成大国和国际体系而言,几乎所有崛起的大国都是跟进者、参与者,而非挑战者、颠覆者。”这说明冷战后( )
A.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固化
B.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平等
C.守成大国放弃霸权政策
D.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2.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不能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干预或制裁只会招致灾难。这重在说明美国( )
A.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B.单方面制裁带来了深刻教训
C.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合作
D.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
3.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说明法国决策着欧洲事务
B.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D.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4.21世纪初,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向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的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的问题上,法国和德国都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 )
A.欧盟成员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美国综合实力大幅衰弱
C.欧盟一些成员国对美政策相对独立
D.美国霸权主义畅行无阻
5.现在的国际体系在设计上基本代表和维护的是美国的利益。当中国实力增长后,再加上印度等国家,美国将被迫对这种体系进行调整,尽管美国和欧洲会对此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材料表明( )
A.发达国家丧失了主导地位
B.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C.欧洲与美国将会加快一体化进程
D.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力量
6.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7.2016年9月4~5日,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G20诞生于1999年,又称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以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由此推断G20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美苏对峙局面形成
8.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洛美协定》,消除以往双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欧共体与经互会相互承认并建立了正式关系;2003年77个非加太集团成员国与欧盟15国签订《科托努协定》取代《洛美协定》。这系列活动表明西欧(??
)
A.在国际合作中彰显自主意识
B.拉拢发展中国家以扩大影响
C.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
D.放弃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
9.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更加关注彼此,文化共享的程度也提高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B.拉美国家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C.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文化交流
D.电视是新时代殖民的有力工具
10.芭比娃娃在1959年举办的美国国际玩具展览会上首次曝光,由美泰公司拥有及生产,到目前为止,她从事了200多种职业,她代言的民族超过40种。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交流
B.美国借玩具市场进行文化侵略
C.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逐渐趋同
D.社会分工和国际关系更加有序
11.二战之后,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主导地位,其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手段包括(
)
①建立特权贸易公司②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③垄断世界商品和金融市场④压低初级产品价格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被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出当时(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3.随着克里米亚危机和乌克兰乱局的出现,欧洲“新冷战”的阴云正在黑海畔若隐若现,引发全世界忧虑。“新冷战”只会让各方“双输”,应求合作,促发展。这体现出( )
A.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C.欧洲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D.冷战思维主导国际关系
14.源于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导致了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上述现象说明( )
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地文明产生冲突
D.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
15.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16.二战之后,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主导地位,其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手段包括( )
①建立特权贸易公司②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③垄断世界商品和金融市场④压低初级产品价格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金砖国家最初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2010年12月,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该机制,英文名称定为BRICS。综合下表可知,金砖国家( )
金砖国家基础设施质量(1=极度不发达;7=广泛有效的国际标准)
国家
总计
道路
铁路
港口
排名
值
排名
值
排名
值
排名
值
巴西
107
3.4
123
2.7
100
1.8
135
2.6
中国
69
4.3
54
4.4
22
4.6
59
4.4
印度
87
3.8
86
3.5
27
4.4
80
4
俄罗斯
101
3.5
136
2.3
30
4.2
93
3.7
南非
58
4.5
42
4.9
46
3.4
52
4.7
A.基础设施质量差异非常小
B.需要加快合作和转型升级
C.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D.开创了南北合作的新模式
18.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国家为中心,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意在强调( )
A.第三世界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B.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形成
C.世界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形成
D.全球化中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19.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20.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 )
A.适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C.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D.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21.“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
A.体现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B.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C.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主要手段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冷战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的地区之间的冲突对抗……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的概念,但是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仍充满怀疑……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美国的影响,并以亚洲地区为例,说明“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是否具备实现“多极合作时代”的前提条件,并说明理由。(8分)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材料二 中国崛起是国际格局变革重大的推动因素,日益影响着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进程,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运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变革中发挥的作用。(8分)
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材料二
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球范围蔓延的逆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在贸易、投资、金融、资本、信息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造成重大阻力,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新时期。逆全球化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充分呈现出来,但有必要透过逆全球化复杂多样的现象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反思,以更加开放的行为准则构建新型全球化。
——摘编自洪小兵《逆全球化成因反思与新型全球化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现象。(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构建新型全球化的合理建议。(6分)
25.(18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尽管有着较大的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发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材料二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来说,风险多于机会,代价大于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于穿上了一件紧身囚衣。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势必造成失业狂潮,这样中国社会就会不稳定,政府就可能垮台。
(1)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根本因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利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21:DDDCB
CCAAA
BDBDB
BBDDA
C
22.(1)影响:增强国内的凝聚力;刺激科技、国防工业的发展;以冷战为借口控制西欧。
说明: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受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日本经济恢复后,成为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重要盟友。(其他说明言之有理亦可,如朝鲜半岛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上实行“一边倒”等)
(2)具备。因为如今世界主要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不具备。因为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些国家以战争方式解决地区冲突。(任答一种观点即可)
23.(1)发达国家地位遭到削弱但仍占据优势,并力图继续维持其主导地位;新兴大国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新的协调机制、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倡导贸易自由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构筑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4.(1)史实依据: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开始;发明: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2)现象:“逆全球化”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球范围蔓延的逆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实质是西方国家追逐经济利益、实施政治掌控、转嫁社会矛盾,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挑战和冲击,必须采取措施构建新型全球化。
(3)建议:强调全球共识的重要性,所有国家都应对人类发展担负责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开放合作的路径实现社会发展共赢共享,将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只有加强团结,才能共同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构建新型全球化。
25.(1)根本因素: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2)表现: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
不利影响:妨碍国际贸易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合作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认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勇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