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蒹葭知识点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蒹葭知识点总结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31 08:5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蒹葭知识点总结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为“六 艺”和“四书五经”之一。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按内容划分:风(当地民歌),雅(朝堂之乐),颂(祭祀宗庙之乐)
按写法:赋(平铺直叙),比(比喻),兴(铺垫,托物起兴)
3. 相关文常
《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四书:《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分类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二)、农事诗
(三)、征役诗
(四)、婚恋诗
(五)、怨刺诗
(六)、燕飨诗
《蒹葭》整首诗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溯 洄 从 之,道阻 且 长。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坻。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道阻 且 右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
背默重点词义
蒹葭:芦苇
苍苍/萋萋/采采: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之:代词,指伊人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小洲
未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余冠英译)
背诵重要知识点
(1)每段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以景起兴,交代了时令,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瑟,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2)反复咏叹“道阻且长/跻/右”的作用
答:①反复咏叹,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
②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对“伊人”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反复咏叹“宛在水中央/坻/沚”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明了主人公一直在寻找“伊人”,可她仿佛永远在水的那一边,身影忽远忽近,时隐时现,无处不在却又可望而不可即。
(4)分析“宛”字
答:“宛”是宛如,仿佛的意思。这个词把实景,实情与幻觉,想象相结合,创设了一个如梦如幻,朦胧迷离的情景,突出了主人公的深情执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蒹葭》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写景: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5)重章叠句的效果
答:①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余音绕梁的美感。
②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关雎》和《蒹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相同点:都属于“国风”,是当时的民歌;
都运用了“兴”的手法,托物起兴,借景抒情; 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四言一句,二二拍,隔句用韵;
都运用双声叠韵词。
不同点: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热烈浓郁;《蒹葭》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谊,全诗充满了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关雎》叙事线索清楚,画面生动形象;《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