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堂练习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堂练习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30 19: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解决此问题,朱元璋
①三分相权,集权于一身 ②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③增设军机处,组织内阁 ④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2.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   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答案】D
3.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D
【点拨】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明太祖废丞相,清沿袭明制,故清代不可能有丞相,选择D项。
4.下列各项对下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熟拟 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 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
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答案】D
5. “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A.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B.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C. 与皇帝“共治国事” D.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答案】D
【点拨】考查清朝军处机。从题干中“画成依样棹葫芦”,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大臣是不参与决策的,而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跪受笔录”。
6.黄宗羲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答案】C
7.《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答案】C
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D
9.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
10.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
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
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
【答案】D
【点拨】材料反映废除丞相后,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11.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
C.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
【答案】A
12.下列机构的设置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是( )
A.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南书房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B
【点拨】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女真部落色彩,分割了皇权,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选择B项。
13.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清代军机处的设立。雍正设立军机处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本题选C项。
1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15.“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答案】C
16.纵观明代历史,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现象。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中朝”的决策 B. 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B
17.某电视剧呈现了如下情节:某地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18.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答案】C
【点拨】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在早期君主专制程度“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专制程度已十分严重,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所以他所说的“今天”指中国的清代,清代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举措是设置军机处。据此本题选C项。
19.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
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期,A项错误;军机处设置初期为单纯处理西北军务,B项错误;军机大臣主要是皇帝选用的亲重大臣,C项错误。本题选D项,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
2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太宗时)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背景指出,在地方长官的任用方式上,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此变化有何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4分)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答案】
(1)变化:由分封世袭变为君主任命有任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的瓦解、争霸战争。
(2)办法:设都督府、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
(3)措施:政治:废丞相、设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经济:重农抑商;文化:八股取士;外交:闭关、海禁。
影响:封建社会走向没落,逐渐落后于世界,晚清时期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点拨】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郡县的建立,分封制的崩溃,官员的任免由世袭变为君主任免。第二问根据材料联系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可。第三问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方面解答,把握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和没落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8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6分)
【答案】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2分)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2分)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4分)
(3)鸦片战争后,中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