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一)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教材第63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分数的意义的过程。
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应该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吧。今天上课前,老师就给大家讲一则关于他们的小故事。
一天中午,唐僧师徒四人依然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此时他们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提议各自去摘果子解渴。不一会儿,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地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课件出示三人摘到的果子图)
师:三个人拿出的果子的数量都不一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请大家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大家就会明白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学习新课
1.感受不同数量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问题“可以表示什么?”及主题图)
(1)感知一个物体的。
学生观察图片。
师:上面三幅图都可以用来表示,对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现在大家利用自己的物品说一说,还可以表示什么?(指名学生进行表述,教师对说得不正确的进行订正指导)
教师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明确整体“1”的含义。
师:这三幅图中分别以什么作为整体?(学生思考并小组交流,最后派小组代表汇报)
汇报:第一幅以一张纸为整体;第二幅以4个三角形为整体;第三幅以12根骨头为整体。
2.明确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问题“一个图形的是,画出这个图形。”及淘气、笑笑、奇思的画法)
师:他们的画法一样吗?(学生回答)
师:三个小朋友的画法都不一样,这样画可以吗?(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三种画法都是可以的,它们的都是。虽然同学们画出的图形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8个组成的,把这8个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表示。
师:大家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动手试一试。(组织学生讨论,并画图,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分母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3.拿铅笔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拿出自己铅笔的,小组讨论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拿出的不一样,为什么都是?(学生分小组操作并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师:每个人的铅笔数相同吗?如果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相同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的数量可能不一样,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即整体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不同。(板书)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分小组说一说,并自己动手画一画)
答案不唯一,例如:①把1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占这张纸的。
②画三个圆形,其中1个圆形占整体的。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1)第3根圆棒画“?”。
(2)第2个图形画“?”。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请3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 6 8(圈一圈略)
4.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妙想捐的钱不一定比奇思多。因为奇思零花钱的总数和妙想零花钱的总数不一定相同,所以无法确定谁捐的钱多,谁捐的钱少。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分数的再认识(一)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课,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拿铅笔、画一画等活动,在各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下构建分数的意义,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3.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启阳工程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它的,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两天修的一样长吗?如果不一样长,哪天修的多一些?
分析:“第一天修了它的”,这里的“它”指的是这条路的总长度,整体“1”是整条路的长度;“第二天修了剩下的”,这里的整体“1”是整条路修完后余下的路的长度,所以两天修路的长度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解答:两天修的路不一样长,第一天修的多一些。
解法归纳:相同的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分数的由来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米。像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