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5.4 分数与除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5.4 分数与除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30 07: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分数与除法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69~70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掌握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3.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4÷5= 80÷5=
3÷7= 5÷10= 4÷9=
2.(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吃到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把6盒羽毛球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得几盒?
师:请同学们完成上面的题目,说一说这些题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题目的算式都是除法算式,有一些能够整除,有一些需要用分数来表示,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学习新课
1.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师: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①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也就是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要求每人分到几块,就是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分到块,所以1÷2=。
②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也就是把7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7÷3。而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7个块,也就是块,所以7÷3=。
(2)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说一说。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名几名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用字母表示为a÷b=(b≠0)。(板书)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师:如何把带分数2化成假分数?又如何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举例说一说,假分数和带分数如何进行互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①2可以看成是2与的和,把整数2化成分母是3的分数:2=,所以2=2+=+=。
②里面有7个,6个是2,可以把7个分成6个(即2)和1个,把2和合起来是2,所以==+=2。
教师总结: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与分母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用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用余数作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试一试”问题“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照教材中的方式,设计与教材中红、蓝纸条一样长度的2根纸条,动手用蓝纸条去量红纸条。
得到结果:正好量了3次,说明把红纸条平均分成了3份,蓝纸条的长是其中的一份,说明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
教师强调:此种方法是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解题的。
师:那么用除法的方式进行思考,应该怎样解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3,再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2)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试一试”问题“黄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派代表汇报。
学生汇报:用量纸条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大概猜出结果大于1,只能用除法的方式进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教师总结: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平均装在4个小罐里:1÷4=(kg)
平均装在5个小罐里:1÷5=(kg)
(1)、(2)略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平均分给3个人:10÷3=(块)
平均分给4个人:10÷4=(块)
平均分给5个人:10÷5=2(块)
(画一画略)
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3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 =5 =3
1= 2= 8=
四、课堂小结
你知道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吗?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a ÷ b = (b≠0)
1.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还是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2.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为主。由于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针对教材中的例题,经过一定的提示指导,让学生在解决例题的过程中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带领学生用字母总结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3.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这是小学分数中一个比较基础的内容,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练习以巩固互化的方法。数学课堂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把10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就制成了一种糖水,糖占水的几分之几?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分析:求糖占水的几分之几,被比较的标准量是“水”,就应该用糖的质量除以水的质量;求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被比较的标准量是“糖水”,就应该用糖的质量除以(糖+水)的质量。
解答:10÷100=
10÷(100+10)=
答:糖占水的,糖占糖水的。
解法归纳:解决类似问题时,要分清单位“1”指的是谁。单位“1”不同,列式计算时的除数也不同。
王爷分饼
古时候,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们。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话了:“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你们觉得兄弟四人谁分到的饼最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