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选择题
1.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A.号召俄国人民推出世界大战 B.发动七月革命
C.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建立苏维埃政府
【答案】C
2. 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000人被怀疑为激进分子,以“激进分子”的罪名被逮捕,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出现这样的“红色恐怖”的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遭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A
3. “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七月流血事件 C.苏联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A
【点拨】根据所学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材料中这些论述,这个历史事件指俄国二月革命。
4. 1917年11月8日,北洋政府驻俄国公使刘镜人发给北洋政府电报:“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对电报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B.布尔什维克党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C.反映出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道路”的特点
D.刘镜人对俄国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
【答案】D
【点拨】材料只是叙述了十月革命的情况,并没有表态
5.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
A.共产党宣言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C
6.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B
【点拨】本题较常见,从书籍《震撼世界的十天》可以联系到十月革命。或根据材料“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这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社会危机。
7.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答案】A
8. “……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赤手空拳、袒胸露背的无产阶级起来了……同志们,这就是第二次俄国革命胜利的保证。”“第二次俄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是
A.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 B.无产阶级和各阶层的联合斗争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D.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答案】B
【点拨】考查历史的再现与再认识。关键信息:向沙皇政府报仇、无产阶级起来了。由此可知,这应是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推翻沙皇的统治,因此,正确选项为B。
9.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答案】B
10.二月革命后,俄国老百姓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但是,临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反而宣布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在这种形势下,俄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答案】D
11.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
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
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答案】C
12.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B
【点拨】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临时政府所以倒台,是因为没有解决人民的愿望。二月革命后,人民最大的愿望是“面包”和“牛奶”,即和平与土地,故B正确。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故A错误,B、D的说法正确,但和材料信息不符合。
1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改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超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点拨】“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四月提纲》,提出要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转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4.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其意在表明
A.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调整 D.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
【答案】B
【点拨】考查观点的理解、提炼的能力。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是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而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是指十月革命,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注意题干中的:注定。
15.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了俄国革命任务的转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二者都主张
A、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民族革命是阶级革命的前提
C、反帝反封建二者缺一不可 D、要用社会革命来推动生产力革命
【答案】A
16.列宁面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的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列宁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新时代 D.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A
【点拨】本题考察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根据材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分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应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因此题干中所述的内容是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A项“建立无产阶级证券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应是巴黎公社,不属于十月革命的意义。
17.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C
【点拨】考察对十月革命的理解。“过去的残物”即指封建残余又有资产阶级政权;故A、B错误;新途径应是指社会主义道路。
18.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答案】D
【点拨】从材料可以判断所叙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主要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A项实现共产主义问题是夸大了十月革命的目标任务;B是二月革命的目标;C项建立苏维埃共和国是布尔什维克党重要目标。结合材料中“纯真而简单的愿望”等信息,本题应选D项“获得‘面包’与‘和平’”。
19.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答案】B
20.1917年4月,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并且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列宁这一想法被打破是在
A.二月革命后 B.七月事件后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 D.宣布退出一战后
【答案】B
【点拨】考查俄国革命历程。把握1917年4月,可知此为《四月提纲》,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但七月事件证明和平是不可能的,选择B项。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1)(8分)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针对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2)(4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2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分)
(3)(6分)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3分)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3分)
(4)(3分)材料五所说的“独特的纵向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5)(2分)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3分)
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2分)
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3分)
(2)完美:不流血、妥协。(2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2分)
(3)特点: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3分)
新型政治体制: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与行政权统一(3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分)
(5)经济发展;社会形态;历史传统;地理条件;国际环境。(2分,答出任何两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