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专题
2021年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寄孟宾于
(宋)李昉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宾于一腔热血告别家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第十三名,文才出众。
B.孟宾于过去声名日渐凋落,但近来诗作却能名扬江南,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颈联中诗人认为孟宾于才干过人,即使官任曹郎内心也会感觉志向未能实现。
D.诗人劝慰孟宾于不要学冯唐因年老离去,侍奉明君即使年纪再大也不用忏愧。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5.(3分)B(过去声名日渐凋落、对比错)
16.(6分)①对孟宾于文学成就的赞赏;②对孟宾于才高位卑的理解和同情;③对孟宾于
不要因为年老放弃、为明君效力什么时候都不晚的劝慰。wqppyr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
2021年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楚江怀古①
马戴
其二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芦洲生早雾,兰湿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
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其三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
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
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②招。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②讵可:岂可。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二》一、二联写景,“芦洲”点明地点为江畔,“早雾”“微霜”点明时间为秋晨。
B.《其二》颈联的景象雄浑阔大,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C.《其三》首联中“蕙带”“兰桡”两个意象沿用了《离骚》的“芳草美人”的写作传统。
D.《其三》颈联中“侵”“入”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晚雾弥漫,江水冲刷岸树的场景。
16.这两首诗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这两首诗作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A(“早雾”的“早”是“早早”升起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和“候明月”看时间是傍晚。)
16.同:都表达了被贬后的落寞心境。(1分)其二的“惊鸟”“寒蛩”、其三的“骤雨”“阴霓”等哀景抒发的都是被遭贬后内心的哀伤悲凉之情(1分)
异:对被贬的人生态度不同。(1分)其二“聊自整云装”等有能暂得于己的洒脱,其三“明神讵可招”等有渴望得到重用却不得的无奈。(1分)
2021年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
唐 多 令
刘 过①
安远楼小集②,侑觞歌板之姬③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1154-1206):号龙洲道人,辛派词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但屡试不第,布衣终身。本词作于1204或1206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意欲伐金,而南宋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②安远楼:又名南楼,在今武昌黄皓山上。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小集:此指小宴。③侑觞歌板之姬: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片开篇写登楼所见,用“芦叶”、“寒沙”、“浅流”等季节性意象,营造出一种迷蒙、萧瑟、凄寒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本词用词精当,讲究炼字。“满”、“浅”、“寒”既体现了景物的特点,又把萧条的外景同低回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景中含情,富有表现力。
C.下片结尾的“欲买”三句,写作者想要买花载酒,苦中求乐,但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了。
D.作者虽为辛派词人,但本词却没有一般辛派词人的豪纵恣肆、慷慨悲壮之风,而是言简意丰,情致哀婉,表达曲折含蓄,耐人咀嚼。210064
16.“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3分)C(“但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了”理解有误。作者“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的原因是有志难伸、朋友零落、国力衰微,心情沉郁。)
16.(6分)①自己老大无用、报国无门的愁闷郁愤。年轻时以身许国的抱负现已成空,而国家即将陷入危难却无能为力,作者因此而满腔悲愤。②知交零落的愁苦。二十年过去了,老朋友现今是否安在?作者为此忧心忡忡。③忧国伤时的悲愁。国力衰微,山河残破,面对苍凉的江山,不由得再添新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21年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头十个字,纯用景语,景中见情,为全词笼上了浓郁的离愁别绪。
B.“双燕语风樯”,借物写人,从侧面写出与故人“相留相送”之中的情意。
C.下阕起首三个短句,作者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凸显旅途的单调和艰辛。
D.这首词赋离愁別绪,从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
16.这首词以“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作结,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3分)C(凸显的是旅途的孤寂和思念。)
16.(6分)以“春将暮”“斜阳”呼应上阙的“春山远”“暮云长”;寓情于景,借助传神的细节和文字,表现词人漂泊之久、跋涉之远,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以及对故人的思念。wqppyr
评分建议:结构、手法、内容各2分,意思对即可。手法如写到“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也可。
2021年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5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总持阁①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②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③。
【注释】①总持阁:在长安终南山上。②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③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逼诸天”“近日边”既是写所见,又是写感觉,“登临”二字则紧扣诗题。
B.颔联中天气晴朗,村落历历在目;郊外烟霞弥漫,笼罩着五陵,使人产生哀愁。
C.颈联“低秦岭”“小渭川”的表达效果与杜甫的“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前三联写景,突出一个“高”字;中间两联重点写登阁所见,所写之景俯仰结合。
16.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的内涵。(6分)
【参考答案】
15.D(中间两联重点写登阁所见,所写之景由远眺到俯视,无仰视之景)
16.①尾联概括了总持阁的环境特点,即清净高远,②还点明了它是佛家清净之地,有修仙悟道的作用;③诗人置身佛地,登高远眺,顿生临空绝尘、超然世外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希望清净去欲,远离尘世,尊仙奉佛的思想感情。
2021年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送王颖悟归左绵
灵一①
客意天南兴已阑,不堪言别向仙官。
梦摇玉珮随旄节②,心到金华忆杏坛。
荒郊极望归云尽,瘦马空嘶落日残。
想得故山青霭里,泉声入夜独潺潺。
【注】①灵一,姓吴氏,广陵人,居馀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②旄节∶仙官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题旨。朋友即将离开江南,诗人不忍与之分别。"不堪"极言离情之浓厚。
B.颔联回忆两人心意相随、同游金华的美好时光,流露了对深厚友谊不能延续的惋惜。
C.尾联以景结情,山间云气萦绕,泉声潺潺,融百般情感于自然清凉之境,境界脱俗。
D.全诗叙事与描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离别伤感的俗世情怀中透着清幽禅意。
16.诗歌的颈联写景,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 (3分)B(“流露了对深厚友谊不能延续的惋惜”不正确。)
16. (6分)①气氛渲染。选取荒郊、流云、瘦马、残日等典型意象,营造了空旷凄冷的氛围,表达深深的离别之情。②细节描写。以人“极望”与马“空嘶”两个细节,表达依依不舍的深情。(1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自圆其说,酌情赋分。)
2021年江苏新高考五月冲刺模拟试题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注:此诗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首联“雪入春分”点明时令,“省见稀”写出春分下雪十分罕见,“不胜威”表明半开的桃李经不起春雪的欺凌。
B. 颔联“应惭”写出跟梅花相比,桃李更应因见识短浅而惭愧,面对突如其来的春雪只能像柳絮一样,漫天飘零了。
C. 颈联“不分东君”写出掌管自然造化的东君不按时令行事,“发阴机”写出东君暗设机关图谋摧残半开的桃李。
D. 本诗以春雪入题,寓物说理,借题发挥,字里行间虽弥漫着诗人的不满情绪,却也暗含着诗人的旷达乐观。
16. 有人评价苏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情境之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的“新意”和“妙理”。(6分)
【参考答案】
15.(3分)D(无“旷达乐观”)
16.(6分)新意:通过写春雪巧妙寄寓诗人的人生遭际和思考。妙理:面对变局,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评分建议:每点3分。关于妙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