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耳与听觉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耳与听觉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31 07: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耳与听觉
一、单选题
1.放炮竹时,在旁观看师,最好张开嘴或者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2.某同学用尖锐器物掏耳朵,不小心戳伤某结构而导致听力下降。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B.?鼓膜????????????????????????????????????C.?前庭????????????????????????????????????D.?耳蜗
3.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蜗、前庭???????????????? B.?半规管、耳蜗
???C.?前庭、半规管??????????? D.?耳蜗、前庭、半规管
4.过年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5.“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D.?神经冲动的传导
6.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膜???????????????????D.?鼓膜和听小骨
7.听觉形成过程中,下列结构没有发生振动的是(??? )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内的液体??????????????????????????????D.?听神经
8.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9.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大脑
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大脑
10.这些信息再由某结构传递到(??? )形成听觉.
A.?前庭????????????????????????????????B.?半规管????????????????????????????????C.?听觉中枢????????????????????????????????D.?听神经
11.下列选项中,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情况是( ???)
A.?鼓膜破损??????????????????B.?听小骨损坏??????????????????C.?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D.?半规管受损
12.人的内耳是由什么组成的( ???)
A.?鼓膜、鼓室、听小骨三部分????????????????????????????????B.?鼓膜、半规管、前庭三部分
C.?鼓膜、鼓室、半规管三部分????????????????????????????????D.?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
13.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4.下列关于耳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
C.?前庭和半规管能够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D.?咽鼓管属于中耳的一部分,能够传导声波
15.如果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导致听力下降,而这些细胞位于(  )
A.?鼓膜??????????????????????????????????B.?咽鼓管??????????????????????????????????C.?半规管??????????????????????????????????D.?耳蜗
16.?图是耳的结构,其中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7.短时间内人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人的鼓膜会感觉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 (??? )
? ?
A.?疏通咽鼓管,以改变中耳腔的压力,解除不适????B.?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C.?放松耳部的肌肉??????????????????????????????????????????????????D.?关闭咽鼓管,减少中耳腔的压力
18.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 (??? )
A.?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 ??????????????????????????????????????????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C.?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D.?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
二、填空题
19.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⑤]________和[⑦]________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________。在形成听觉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信息是在________产生的。
(3)人的听觉频率大约在________赫之间。
三、实验探究题
20.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________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郭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便把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咽鼓管连接鼓室和咽部,使鼓室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相通,从而使鼓膜内、外的气压维持平衡,这样鼓膜才能很好地震动。
解答:放鞭炮时,巨大声响产生的声波使得鼓膜内陷,影响鼓膜的正常振动。此时在旁观看者迅速张开嘴,可使外界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或者捂耳闭嘴,阻止巨大声响产生的声波冲击鼓膜,这也可以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故答案为:B
2. B
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接收机械波的功能,能将机械波(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解答: 某同学用尖锐器物掏耳朵,可能是戳伤了鼓膜导致听力下降;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 C
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接收机械波的功能,能将机械波(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解答:人在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即惊醒,是因为人的耳部有位置感受器,前庭、半规管能够感受位置的改变;
故答案为:C。
4. B
分析:过年放爆竹和礼花时,爆竹声音巨大,应当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听力。
解答:爆竹声音巨大,但是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因此张开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导致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 A
分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中耳中的鼓膜能接受声波刺激,可产生振动。
解答: 因为人在打哈欠时,咽鼓管开放,使耳内气压升高,鼓膜外凸,引起听小骨与鼓膜之间传导声波出现障碍,所以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A符合题意。
故选:A
6. 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解答:耳蜗含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觉到翻滚、左右转动、加减速;鼓膜与听小骨分别具有把声波转为振动,传递到内耳的作用。
故答案:B
7. D
分析:耳的结构如下图:
解答: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所以在听觉形成过程中,下列结构没有发生振动的是听神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 B
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郭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便把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解答:外界传来的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所以是声波使得鼓膜振动,而不是鼓膜振动产生了声音。
故答案为:B
?
9. A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
解答:人形成听觉的过程是这样的,外界的声波进入外耳道传入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入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人就产生了听觉。
故答案为:A
10. C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C
11. C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鼓膜破损、听小骨受损、半规受损管只会使传导能力下降,降低刺激强度;而听觉的反射弧仍然完整,可以形成听觉。而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听觉反射活动不能形成。
故选:C
12. D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耳的基本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内耳是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的。
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内耳是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的。如下图:
故选D
13. A
分析:在耳的结构中,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分别有收集声波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鼓室内主要有三块听小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管腔,三部分管腔分布有相应的感受器,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本题考查人的听觉,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解答:解:A、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故A错误,B正确;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故C正确;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故D正确.
故选A.
14. D
解答: 咽鼓管开口于鼓室,不属于耳的结构,故答案选D.
分析: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与听觉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咽鼓管开口于鼓室,不属于耳的结构.
15. D
解答: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
故选:D.
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16. B
解答: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②耳蜗.
故选:B
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位听神经,④鼓膜.
17. 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切入。
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造成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解除不适。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 C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一、耳的结构和听觉和功能;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解答:鼓室内有空气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因此,猫的这些姿势变化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二、填空题
19. (1)前庭;半规管
(2)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耳蜗
(3)20—20000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②是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③是鼓膜,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前庭⑧咽鼓管
解答:(1)⑤半规管和⑦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
(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以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响声通过外耳道传到③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⑥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
故答案为:(1)前庭;半规管(2)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耳蜗(3)20-20000
三、实验探究题
20. (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正确
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