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光的反射 平面镜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光的反射 平面镜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31 08: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反射 平面镜
一、单选题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将变为(?? )
A.?150°?????????????????????????????????????B.?120°?????????????????????????????????????C.?90°?????????????????????????????????????D.?60°
2.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放大镜把花放大 ﹐
B.?向上弯折的筷子
C.?桥在水中的倒影
D.?墙上的手影
4.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夹角,则(?? )

A.?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
C.?入射角是40°
D.?反射角是50°
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6.在水深1m的湖面上方,一只画眉鸟停在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小鲤鱼”是虚像
7.有时我们常常能透过窗户,在屋里也能看清室内的情况(如图)。下列措施中会使室内成像最明亮的是(?? )

A.?白天关掉室内的灯?????????B.?夜晚点亮室内的灯?????????C.?白天点亮室内的灯?????????D.?夜晚关掉室内的灯
8.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棋子A向茶色玻璃板靠近,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B.?选用方格纸有助于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C.?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D.?棋子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9.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大小变大,距离变大
B.?实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小
C.?虚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大
D.?虚像,大小不变,距离变小
10.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角是6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也增加5°
11.小明身高为1.5 m,站立在平面镜前2 m处,他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1.5 m,像变大???????????????B.?4.4 m,像变小???????????????C.?3.6 m,像不变???????????????D.?4.4 m,像不变
1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交成30°角,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A,经过平面镜A、B反射的反射角分别是( ??)
A.?0°、30°????????????????????????????B.?0°、60°????????????????????????????C.?90°、60°????????????????????????????D.?90°、30°
1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14.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16.如图所示,该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者需距离视力表6米,因受到场地限制,可利用平面镜来增距。以下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2米处进行测试
C.?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1米处进行测试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7.在雨后晴朗的夜晚行走时,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8.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右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二、多选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的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B.?白色的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
C.?表面粗糙的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D.?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
三、填空题
20.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m处,身高为1.65m,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________;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四、解答题
21.如图是经过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标出光源S的位置及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五、实验探究题
2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图丙中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首先根据入射角=90°-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计算出入射角的度数,然后用入射角-15°计算出现在入射角的度数,最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计算出反射角的度数,并将入射角和反射角相加即可。
解答:入射角为:90°-30°=60°;
入射角减小15°,那么现在入射角:60°-15°=45°;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为45°。
则发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5°+45°=90°。
故选C。
2. A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小华要想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像,那么他和像的连线必须与镜面有交点才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它的像与它的连线始终与平面镜垂直,只有在BC段时,这条连线与镜面才有交点,故A正确;
B.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它发出的光线都会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因此平面镜中都会成像,故B错误;
C.小华到镜面的距离保持不变,根据“物像等距”可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小华和像的连线始终与平面镜垂直,且二者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小华相对自己像的位置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 C
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放大镜把花放大,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向上弯折的筷子,光从水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桥在水中的倒影,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故C正确;?
D.墙上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 D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也增大5°,故A错误;
B.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也就是40°,故B错误;
C.入射角为:90°-40°=50°,故C错误;
D.反射角=入射角=50°,故D正确。
故选D。
5. C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PON=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 B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发出的光线,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画眉鸟距离水面5m,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可知,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5m,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是它发出的光线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后,我们会看到所成的像在实际位置的上方,即变浅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水中的“小鲤鱼”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 B
分析:要想看到物体,物体必须有光线射出。要使物体看起来更明亮,那么物体要尽可能的比周围环境更明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白天关掉室内的灯,室内的光线比室外的光线暗,室内看起来不清楚,故A错误;?
B.夜晚点亮室内的灯,室内比室外明亮,室内的物体看起来清楚,故B正确;?
C.白天点亮室内的灯,由于室内室外光线强度对比不够大,因此室内看起来不清楚,故C错误;?
D.夜晚关掉室内的灯,没有光线射出,我们看不到里面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8. 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棋子A向茶色玻璃板靠近,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选用方格纸,由于格子的长度较大,因此有助于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找到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找到像的位置,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棋子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如果二者的连线不与镜面垂直,则B与A的像肯定不重合,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 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小燕子在湖水中成的是虚像。当向下俯冲时,它到水面的距离减小,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减小,则像到它之间的距离减小。由于它的大小不变,因此像的大小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 B
分析:(1)入射角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
(3)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与反射角之和为90°。
(4)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入射角:90°-30°=60°,故A错误;
B.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60°,故B正确;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60°=30°,故C错误;
D.如果入射角增大5°,那么反射角也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增大10°,故D错误。
故选B。
11. 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当小明远离平面镜时,2s后他离平面镜的距离:s=2m+0.1m/s×2s=2.2m。根据“物像等距”可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2m,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2m+2.2m=4.4m。根据“物像等大”可知,他成的像大小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 A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计算即可。
解答:①这条光线与上面的平面镜垂直,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入射角为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为0°;
②对于下面的平面镜来说,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30°=60°,那么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等于60°。
故选A。
13. B
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折射,据此分析。
解答:A.筷子在水中弯折,筷子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发生光的折射,故A不合题意;? ?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
C.手的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合题意;? ?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4. B
分析:光线照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因此反射光线发散;光线照到光滑平整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集中在某一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时非常明亮,而这个区域外则十分暗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墙壁表面粗糙不平,对光线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因此看起来非常明亮;光线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发生镜面反射,而反射光线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看起来光斑很暗,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 B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应该保持板E位置不动,而绕ON前后转动板F,此时不能再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可知,三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6. C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镜中视力表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3.5m,那么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6m-3.5m=2.5m,此时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3.5m-2.5m=1m,故B错误,C正确;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7. A
分析:根据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雨后晴朗的夜晚行走时,月光照到粗糙不平的地面上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但是比较微弱;月光照到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集中在一定区域,如果反射光线能够射入眼睛,那么非常明亮;否则,水面看起来非常暗淡。??
? ? ? ? 迎着月亮走时,镜面反射的光线可以射入眼睛,因此发亮处为水,暗处为地面;背着月亮走时,镜面反射的光线肯定不能射入眼睛,因此亮处为地面,暗处为水,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8. B
分析:物体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发生反射,而照到透明的物体上时发生折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因为定日镜面为不透明的面镜,所以光线发生反射,故A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经过定日镜后,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选题
19. A,C
解答:黑色物体能够吸收各种色光,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强;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弱,所以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表面光滑的物体更容易反射光,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弱;粗糙物体更容易吸收光,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强,所以C是正确的,D是错误的.
故选A、C.
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吸收太阳光能力的不同来作答
三、填空题
20. 10m;不变;仍能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大小相等;②物像等距;③连线与镜面垂直;④虚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像到穿衣镜的距离等于小芳到穿衣镜的距离,即5m,那么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5m+5m=10m;
(2)小芳的像与小芳大小相等,小芳向镜子移动一段距离后,她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
(3)小芳所成的像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木板不能挡住像,即这时她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四、解答题
21. 解: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焦点,据此找到像点的位置;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完成作图。
解答:①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它们的交点就是像点S';
②通过像点S'作镜面的垂线,然后在这条直线上镜面的另一侧根据“物像等距”找到发光点S,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
22. (1)2;防止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共同反射形成两个像(出现重影现象)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等效替代法
(4)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面,光线会在上方发生两次反射,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两个像。玻璃板的厚度越大,这两个像的距离越大,以至于出现重影,对于判断像的位置产生干扰。
(2)玻璃板虽然成像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透过它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通过这支蜡烛的移动可以找到像的位置。
(3)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解答:(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防止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共同反射形成两个像(出现重影现象)。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以表盘上6点和12点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然后在左侧上面第一格附近画出时针,在左侧下面第一格附近画出分针,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