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31 08: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如图是公园中的“传声筒”,管子是空心且两侧开口,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D.?传声筒的原理和听诊器相似
3.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B.?丙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丁
4.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5.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A.?真空不能传播声音?????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预制板等物体而获得营救的,这是因为这些物体的(?? )
A.?导热性好?????????????????????????????B.?传声性好?????????????????????????????C.?硬度大?????????????????????????????D.?挡光性好
7.下列四幅图中,没有产生声音的是(?? )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8.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B.?大古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
C.?声音传入人耳需要一段时间????????????????????????????????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下列不属于信息传播工具的是(? ??)
A.?古代的驿站和驿马????????????????B.?电话和电报????????????????C.?计算机和移动电话????????????????D.?文字和语言
1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又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B.?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12.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被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1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4.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响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轻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1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
16.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17.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的是(?? )

A.?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
D.?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18.如图所示,中国海军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 “金嗓子”,对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 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C.?真空网??????????????????????????D.?金属物质网
二、填空题
19.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__(填“高”、“低”、“快”或“慢”)。
三、解答题
20.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在答题卡上作图)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在温度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地方进行试验更容易成功。
四、实验探究题
21.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选填字母)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换
答案
一、单选题
1. D
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①符合题意;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是因为里面没有空气,即真空不能传声,故②符合题意;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为木梳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两次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合题意;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④符合题意。
那么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
故选D。
2. B
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中的空气传来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传声筒的原理和听诊器相似,都是通过减弱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 C
分析:分析四幅图片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甲: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乙:听不到真空罩中电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丙:太空中宇航员用无线电交谈,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丁:蝙蝠用超声波探测飞行,说明声音传递信息。
那么利用相同声学知识的是乙和丙。
故选C。
4. C
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解答: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C
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实验分析即可。
解答:发声的音叉振动幅度很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将振动的音叉贴到面颊上,可以明显感觉到音叉的振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 B
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用途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据此判断。
解答: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预制板等物体而获得营救的,这是因为这些物体的传声性能好,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 C
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吹着的哨子在振动,会发声,故A不合题意;?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在振动,会发声,故B不合题意;?
C.关闭的收音机的喇叭没有振动,不会发声,故C符合题意;?
D.敲击的水瓶琴在振动,会发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 D
分析:分析各个现象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说明发声的鼓皮在振动,故①正确;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到铃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②正确;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那么木梳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错误;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这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④正确。
那么符合要求的一组是①②④。
故选D。
9. B
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古钟“余音未止”,即声音仍然在不断的产生,那么只能说明古钟在振动,传播声音的空气也在振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 D
分析:根据有关信息传播的方式、媒介和工具的知识判断。
解答:古代的驿站和驿马、电话和电报、计算机和移动电话,都是信息传播的工具,而文字和语言是信息传播的方式,不是信息传播工具,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1. B
分析:(1)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①物体振动发出声音;②有介质传播声音;③有健康的耳朵形成听觉;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空气的密度有关;空气密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解答:A.闹铃振动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介质的传播,那么我们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听不到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内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C错误;
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玻璃罩内空气密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2. A
分析: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达到耳朵附近,再通过耳廓的收集,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再引起听小骨振动,刺激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导到大脑,从而形成听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等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故A正确;
B.人利用两只耳朵产生的双耳效应判断声音的方位,如果一只耳朵失聪,那么就无法确定方位,故B错误;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故C错误;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A。
13. B
分析:根据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音叉在振动时,振幅很小,通过肉眼根本无法分辨出来。让它与悬挂的乒乓球接触,乒乓球的跳动幅度要大的多,因此可以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从而直观的感知音叉的振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 D
分析: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作传声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 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A.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故B错误;
C.当温度相同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D正确。
故选D。
15. D
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据此选择。
解答: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合题意;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故B不合题意;?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C不合题意;?
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说明音叉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D
分析:(1)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充当传声介质;
(2)要听到声音,必须的环节:①物体振动发声;②有介质传声;③健康的耳朵;
(3)根据听觉产生的知识分析;
(4)根据题干描述的情形分析判断。
解答:A.常见的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物体振动只能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声介质,那么我们也不能听到声音,故B错误;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耳蜗和听小骨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故C错误;
D.小林大声叫喊,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再经过水的传播到达鱼群,因此吓跑鱼儿,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17. A
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要实验中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物体在振动即可。
解答:A.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纸屑跳动说明发声的鼓皮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 ? ? ? ? ?
B.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不合题意;? ? ?
C.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说明物体振动的频率影响音调的高低,故C不合题意;? ? ? ? ? ? ? ?
D.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8. 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播,据此选择。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金嗓子”其实就是一种声波武器,而阻挡声音传播最有效的手段是制作一段真空网,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9. 振动;高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那么音响振幅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高。
三、解答题
20. (1)
(2)339
(3)低
分析:(1)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速度,在方格纸上对应位置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相邻的两个点即可;
(2)在横轴找到15℃,然后作横轴的垂线与图像相交,从交点作纵轴的垂线与纵轴相交,这交点所对的速度即为所求;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小,试验越容易成功;根据表格分析声速与温度的关系,然后根据结论确定方法。
解答:(1)在横轴上找到-20℃,在纵轴上找到318m/s,在交点处描点;同理,将表格中后面5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即可,如下图:

(2)在横轴上10-20的中间找到15℃的位置,通过这点作横轴的垂线与图像相交,最后通过这个交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点所对的速度是339m/s,如下图:

(2)根据表格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温度越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越低,因此: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进行试验更容易成功。
四、实验探究题
21.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放大微小的振动
(2)空气能传播声音
(3)甲
(4)B
分析:(1)乒乓球的振动是由于音叉振动引起的,据此分析声音的产生条件。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借助乒乓球将它的振动放大,从而使我们感知到它的振动。
(2)敲击右边的音叉,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将它的能量传递给左边的音叉,音叉左边的音叉也振动起来。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根据月球上的情况分析判断。
(4)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的作用:放大微小的振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3)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音叉乙图中的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不会弹起,故选甲。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类比法,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