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数学考前最后一节课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数学考前最后一节课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2 09:0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届高考数学考前最后一课
(新课标地区专用)
二〇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一、身体准备:
你吃好了吗?
你睡好了吗?
你运动了吗?
乾坤未定,何以成为黑马?身体倍棒!
二、心理准备:
去理想的大学学习很好呀
高考后假期very nice哦
久经考场的我还怕这一考么
不到最后临场,决不放弃复习计划;
考钟没有响起,思维书写都要不停。
三、整体预测:
※ 新高考求平稳,难度预期下降
※ 预计难度系数0.46-0.5之间
※ 试题命制灵活而大气
※ 八省联考、山东海南卷重要参考
四、试题估计:
※ 应用题个数可能减少,但阅读量不会
※ 概率统计题估计会降低难度
※ 双空、结构不良三选一试题预计会出现
※ 函数可能加量,导数第二问不简单
※ 小心12、16题,可能做创新题,脱离课本
※ 多选题有主题化趋势,一般二、三个答案
五、应试策略(一):
时间分配
1、单选题:
1-7题平均每题2-3分钟,第8题最多4分钟,超出时间根据第一感觉先定一个答案,后面有时间再验证;
2、多选题:
9-11题平均每题3分钟,第12题最多4分钟,一旦时间超出,先定一个答案,实在不会做成单选题。
五、应试策略(一):
时间分配
3、填空题:
13-15题平均每题3分钟,第16题最多4分钟,超时在试卷纸上先定一个答案,后面有时间再验证,没有时间则照试卷纸上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4、解答题:
17-22题,先做会做的题或第一问,每道题不超过9分钟,考试最后一刻钟先填涂完答题卡,再来完善和补充可以写的得分点。
五、应试策略(二):
得分技巧
1、单选题:
只有一个答案,尽可能得全分或只错1题;用直接法做出后用间接法验证,反之则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用直接法验证,务必注意各选项差异。
2、多选题:
先要研究四个选项,搞清楚主题是什么,然后再看各选项的联系,有矛盾对立必有一错,前3个选项排除2个那么第四个一定对。
五、应试策略(二):
得分技巧
3、填空题:
数形结合,特殊的数值、位置关系等情况均可以帮助,只要不跟题干已知条件冲突即可,想怎么特殊就可以怎么特殊;
4、解答题:
审题明确,要回答哪几个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务必体现且按顺序,实在不会就跳步解答,导数求导和圆曲联立方程用韦达是基操。
六、兔汤两则:
(一)搏二兔,不得一兔。
左为聂卫平大师
右为棋圣吴清源
棋圣吴清源先生一生执着棋艺,心无
旁骛,他也是这么要求其他棋手的。
有一年聂卫平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
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
主动走过来很认真地对他说:“
搏二兔,不得一兔。”
“现在的年轻人兴趣太多,而吴清源的世界里只有围棋……”
凡是接触过吴清源的人,无不被他的专注所震撼。
当许多人沉湎于功名利禄时,吴清源始终对繁华物质世界
毫不动心,对清贫简朴生活安之若素。
世间能有几人做到如此专注?
对一件事情,专注一时者众,而始终专注者寡,
一般人很难长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请问各位同学们,看完第一个故事有什么体会?
(二)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指胸怀大志的人
不会为眼前的小利所动。出处:臧风宇 《人生三篇》: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有时候,一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可能失去战机,
造成令人扼腕的失败。”
人生路上,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和诱惑,
如果见“利”就上,遇“兔”便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必然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终究一事无成。
请问各位同学们,听完第一个故事有什么体会?
?“赶路”和“小兔”,包含着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大家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也想娱乐一下,比如玩手机、打游戏、
追星、追剧等等。累了就调整可以适当娱乐,但是时长要掌握好,
高考期间务必做到自律,按照作息时间备考。
?赶路和“小兔”,还包含着学习过程中
甚至这次高考三天中遇到的一些麻烦。
如果你上车发现忘带准考证了怎么办,进考场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与状态吗?
如果你在路上被别人踩了一脚或者你踩了别人一脚,有了误会和对方口角吗?
如果第一门你紧张、手抖了怎么办?确实考砸了能暗示自己保持积极心态吗?
如果走出考场,同学们在议论考过的科目时会影响到你吗?
学习、考试、人生,总会有一些麻烦,如果你抛不开放不下,怀里总像装着
多少只兔子似的,便会搅得你无法专心致志地考试、学习、工作。
七、教师寄语:
数学可以育人,也可以育德;
数学不仅增加智慧,而且锻炼心智。
高考考完数学,不是咱们跟数学的终点,
而只是其中的一个站点,
未来的某一时间、某一地点,
也许就会用到三年高中所学的数学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