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标要求: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的稳定和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本课有丰富的文字和图片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要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结合材料,归纳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
2.结合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概括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习难点: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环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清朝不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样就营造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经济领域,看一看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师生齐读学习目标。
回顾旧知
师生齐读学习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表现 1.播放视频,介绍《盛世滋生图》
2.图中描绘的苏州一带,正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找一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课文的小标题可以看出,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一一详细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概况。 观看视频,欣赏清代社会风貌
学生略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一、农业发展概况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97页第一段话,归纳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一一介绍具体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注意强调高产农作物种植和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
二、农业发展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进了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强调,“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清世宗实录》
材料二 乾隆三十三年
云南丽江府
颁发的开荒执照
材料三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精读课文并思考回答
阅读材料分析得出,因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社会稳定
手工业的发展
一、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观察图片上的招牌,结合课文思考,清朝前期有哪些传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二、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除了传统手工业外,清朝前期,一种新的手工业生产形式已经比较成熟。结合课本《清代纺织图》,介绍这种规模显然不是一般的家庭手工生产可以完成的。引出手工业工场。
1.根据材料归纳手工业工场的特点。
材料一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中国历史(七下)》(统编版)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苏州府志》
2.教师提示“工场”和“工厂”的写法。我们常说的工厂是以机械制造为主的生产制造。这里的手工业工场是大型的手工生产的作坊。 阅读课文并回答,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传统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特点为:规模大;分工明确;雇佣关系
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表现
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请同学们结合课本,阅读材料,指出材料体现的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山前村的杂货铺、木渎镇的沿街店铺、苏州城的商业街说明从农村集市、小型工商业市镇到大城市的商业繁荣。在地处江南的苏州,可以买到西南地区的云贵川广各省杂货,说明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店铺里的顾客和街道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城镇非常繁荣。我们再看一则史料来印证。
材料二 郡城之户,十万烟火,郊外人氏,合之州邑,何啻[1] (chì)百万。
——《皇朝经世文编》
[1]啻:只;仅
史料和材料一图片互相印证城镇的繁荣。补充简要介绍汉口、吴江县盛泽镇等城镇的盛况。
材料三
出示课本插图《盛世滋生图》(局部)中店铺招牌的细节。苏州城内可以买到云贵川广的货物,这需要大规模的,长途的商业行为,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实现,而且长途贸易活动中资金的携带也是一个难题。仔细观察图片,我们会发现在图中有钱庄和兑换银钱的店铺,经营这类店铺需要雄厚的商业资本。是什么在经营?他们往往是一些大的商帮经营的,例如晋商、徽商,他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商帮的兴起是清朝商业繁荣的结果,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观察图文材料,结合课文思考
总结特点一: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总结特点二:城镇繁荣。
总结特点三:商帮兴起:晋商、徽商。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阅读材料并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世界各区域占世界GDP的份额
资料来源:华民:《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
材料二 世宗(雍正)……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
——《清代通史》
阅读材料分析得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增长 一、人口增长概况
教师介绍人口增长概况。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二、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1.阅读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一
资料来源:《续通志》、《清实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
材料二 为了减轻人口日益増加的地区压力,对森林覆盖的山地进行了堪称全国性的开垦,对丘陵和山地的开垦如此密集,以至于水土流失已成为严重的问题。
——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
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阅读材料分析,人口快速增长,远远高于耕地的增长速度,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人口快速增长使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总结。
课堂小结 结合示意图梳理知识。
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
1.雍正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嫁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该材料表明清朝(C)
A.工商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
C.重视农业 D.关心百姓
2.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1)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耕地面积大幅增加
(2)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统治者重视,推行垦荒政策;社会稳定
3.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清代(A)
康熙中期《耕织图》(局部) 乾隆三十三年云南丽江府颁发的开荒执照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达 D.土地兼并严重
4.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消极影响是(A)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农业发展停滞
C.社会动荡不安 D.商品贸易兴盛
课后活动
请搜集展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的图片,配上相关文字说明,制作一张手抄报进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