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以《唐朝长安城》、《东西市》图片为时空情境,结合唐诗及历史文物图片,归纳唐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中“盛唐气象”的表现,培养阅读材料、提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结合视频和唐诗,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经过和影响;结合课文及地图,归纳唐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交融的史实,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诗歌和历史文物图片,知道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唐朝出现了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阅读李白、杜甫、白居易、颜真卿的诗歌作品,概述他们的艺术风格,感受唐朝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繁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盛唐气象的表现。
突破思路:
(1)呈现《唐长安城》《东西市》图片,结合商业、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诗歌,归纳唐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呈现文成公主入藏的视频,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3)结合历史地图并阅读课文,复述唐代与周边民族交往交融的事例;概括唐代的民族政策。
(4)结合唐诗和历史图片,概述唐代的社会风气。
(5)阅读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概括唐代文学艺术的多彩。
2.难点:盛唐气象出现的条件。
盛唐气象出现的前提条件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对外开放等要素。这些要素分散在第2、3、4课之中,学生理解存在困难。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就已经学习了大量唐诗;在七上已学习了江南开发的相关知识;在第2课中,了解唐代政治方面的内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能够提取地图信息;能够阅读、分析小段文字材料。
虽然有学习热情,但是在提取材料历史信息后,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有梯度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诗”游长安
(呈现诗人肖像图;《唐朝长安城》复原图)
师:这里有三首诗歌,大家知道分别是谁写的吗?
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 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
师:其实唐代的诗人远不止他们三位,唐诗题材之丰富,内容之多样远超我们的想象。
今天我们就伴着唐诗,来到唐的心脏——长安,感受“盛唐气象”。
。
“导入”的设计意图:
课标“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到:“从文物图片和唐诗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因此,在导入阶段结合唐朝诗人的画像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伴着唐朝诗人的诗歌及唐代的文物图片……感受盛唐气象”——接下来的“文字材料”全是唐诗,图片资料也多选用唐代文物图片。
同时,对长安城复原图的展示呈现了本课的时空背景:“唐朝”、“长安城”——本课每一部分的教学情境,都是围绕“唐朝长安城”展开。
将唐诗、唐代艺术作品(绘画、雕塑)置于“唐长安城”的时空背景下,形成了“诗”、游长安的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二)主要环节
1.经济的繁荣
(1)商业
师:让诗人李白最魂牵梦绕的地方,恐怕要数长安城里。他曾经写道: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诗人元稹则进一步道出了长安的繁华: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师:根据诗歌,长安城中哪一区域最繁华?
生:东西市。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东西市,去感受盛唐气象:
东西市里有哪些店铺?
生:……不胜枚举。
师:体现了哪一行业的发展?
生:商业。
师:长安城不仅商业繁荣,更堪称国家化大都市。你能在图片中找到证据吗——概括商业发展情况。
生:略
师:长安城中各个国家、地区的客商云集。许多交通路线交汇于长安——商业繁荣
(2)农业
(过渡)让我们将目光再投向“米行”,当时的粮食的品质堪称是:“稻米流脂粟米白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师:材料反映了唐朝哪个领域的繁荣?
生:反映了农业发展。
师: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离不开农业技术的发展。杜甫写道: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杜甫《引水》
材料体现了什么农业技术?
生:筒车。
师:我们还可以阅读课文,再列举农业发展的表现。
生:重视水利,垦田面积扩大,推广曲辕犁等等。
师:唐代农业发展水平可见一斑,因此才能出现“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局面。
(3)手工业
(过渡)出了米行,向南走,还有许多的店铺。诗人白居易、张祜都描写过这样的场景:红袖织绫夸柿蒂;新样花文配蜀罗
师:图片及诗歌体现了哪一行业的繁荣?
生:手工业(纺织业)
师:我们可以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唐代丝织品中领略蜀锦的魅力,也可以在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屏风画中感受遍身罗绮的唐朝女子的风韵。
师:不仅纺织业发达,唐代手工业中的其他门类也有很高的水平。
结合课文及图片,复述唐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概括唐代手工业发展情况。
生:造船业、制瓷业(邢窑白瓷类似白银,越窑青瓷如冰如玉,唐三彩色彩亮丽)、冶矿业等都颇具规模。
师:通过诗歌我们了解了唐代商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请同学们概括唐代经济发展情况。
生:经济繁荣。
“商业、农业、手工业”部分的设计意图:
承接导入中“诗画游长安”的时空背景,教师调整了各部分的学习顺序。借助《估客乐》节选,先过渡到“商业”部分。通过《唐长安城》图、《东西市》图、《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图、唐诗,分析当时商业发展以及与少数民族、其他国家交流频繁的情况,认识到“唐朝商业发达,长安是国际大都会”。
“农业”、“手工业”的学习也是以诗歌作为过渡,引导学生关注图中的“米行”“布行”等有行业特点的建筑。结合瓷器图片、《盛唐气象》示意图、唐诗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了解唐代经济的发展。
2.民族交往与交融
师:呈现图片《唐长安城》复原图
材料六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师:诗歌指出,使者来大明宫的目的是什么?
生:朝拜
师: 诗歌体现了各国(各族)对唐中央政府什么样的态度?
生:尊重,佩服
师:在唐太宗时,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使团”正在拜见皇帝。呈现图片《步辇图》
在图片中找出“少数民族使团”的代表。
结合课文,他们到来的目的是什么?
生:(在图中指出来)求亲。
师:呈现大唐疆域图、唐蕃会盟碑等图片
结合图片和预习,概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影响。
生:说出时间、地点、相关人物、文成公主带去的技术、作物等。
师: 除和亲之外,唐朝还注重对周边地区的交往。呈现《唐朝疆域》
结合课文及图片,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
生:(在图上指出地理位置,说出对应的交往事例。)渤海——渤海郡王、回纥——怀仁可汗、南诏——云南王、西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师:结合课文,上述史实反映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有关?
生:开明。
(过渡)踏出大明宫华丽辉煌的门,“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展现出来。
“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设计意图:
借助《唐长安城》复原图和王维的诗歌,过渡到“民族交往与交融”部分。分析诗歌、感受各国、各民族对大唐地位的认同和尊崇。结合《步辇图》以及学生对文成公主入藏的讲述,理解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进而认识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结合《唐朝疆域》图,在时空背景之下,归纳交往、管辖措施,进一步了解唐朝时民族交往与交融。强调地理位置与史实对应正确,提升识图能力。
3.开放的社会风气
师: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元稹《法曲》
根据材料,列举当时人们在生活和文化上的风尚?
生:学胡妆、胡乐···
师:正是在这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影响下,当时的社会充满活力。
呈现唐朝女性《打马球雕塑》、《弈棋仕女图》、《女子骑马雕塑》。
结合材料,唐朝女性有哪些娱乐活动?
生:马球、下棋、骑马
师:结合课文及图片,唐朝的社会风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兼容并包、社会风气开放
(过渡)周匡物吟诵道:“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我们也将到达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大雁塔。
4.多彩的文学艺术
师: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唐)《及第谣》
呈现图片《唐长安城》复原图
这句诗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什么选官制度?
生:科举制
师:大雁塔是唐朝新中进士的题名之地,令无数考生心驰神往。作诗正是唐玄宗时期金榜题名的重要路径。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杭州春望》
师:在众多唐代众多诗人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结合材料及课文内容,概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艺术风格。
生:李白是盛唐时期的是人,他的诗歌飘逸脱尘,充满想象力。他享有诗仙的没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歌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真实情况,固有诗史之称。他本人页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师:除了诗歌,唐朝的书法、美术成就也耀眼夺目。
呈现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吴道子、阎立本的绘画作品
结合课文,归纳上述历史人物书法、绘画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即可)。
生:略
“多彩的文学艺术”的设计意图:
本课的导入中,创立了“诗”“画”游长安的历史情境。在整节课中,也引用了大量的诗歌作为历史材料。通过之前环节的铺垫本环节呈现了小学学过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进一步帮助学生归纳诗人的文学风格,感受唐诗的辉煌。同时,做到了情境的首尾呼应。
小结
师:今天,我们读着诗歌,游历长安城,感受了大唐的盛世气象。
请同学们结合这几首诗,归纳盛唐气象的表现。
生:经济繁荣、各国交往、各族交融、重视文教、文学艺术多样
师:盛唐气象孕育了丰富的诗歌,诗歌的多样体现了盛唐气象。
五、板书设计
10477508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