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3 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光武中兴背景及措施,了解外戚、宦官专权及深层原因,逐步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道黄巾起义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依据东汉初社会状况分析光武帝措施,学习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观察文物图片的方法,逐步提高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分析外戚、宦官专权的根源,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主导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民心的背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任的重大使命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光武中兴;宦官与外戚的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难点 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现场出现的根源以及产生的影响,通过史料分析掌握历史发展的状况。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立意新颖,设问简单明了,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勤思勤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核心素养 本课着重突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三个核心素养的要求,从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史料(文字、实物),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学习能力,最终落脚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
《史上最牛预言》
简介:刘秀被历史学家称赞为“蒂花之秀”“零差评皇帝”在历史上还曾出现过关于他能够称帝惊人的预言,甚至有人说他是“天选之人”。 思考问题:
刘秀能够成为皇帝,而且得到后世这么多的称赞,是不是像书里预言的那样,因为他是“天选之人”呢? 诙谐、幽默的视频,介绍与众不同的“零差评”皇帝,用时下学生之间最流行的一些语言进行介绍,拉近学生与新课之间的距离,引起学习的兴趣,带出本课的主线索。
过渡: 展示材料,1、刘秀在公元9年时不能领取西汉政府的救济金生活。2、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
自主学习:
1、西汉灭亡及王莽建立新政权。
2、分析王莽新政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通过自学掌握西汉灭亡、王莽新政的概况。培养分析历史文字材料的能力,学会在课本内容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一篇章: 一枝独秀兴天下
自学掌握东汉建立的时间、标志、建立者(教师补充刘秀的相关史实)。
展示光武中兴前《汉书》记载的内容,(人口锐减、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在课本中找到光武帝解决问题的措施。
分析《后汉书·刑法志》中的问题记载以及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讨论光武帝采取措施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
分析材料掌握东汉建立之初存在的问题,在根据问题在课本中对号入座的找到解决的办法(光武帝采取的措施)。
史料分析,通过文字、实物两种史料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光武帝采取的措施,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变化。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史料,在材料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了解光武帝刘秀采取的措施符合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所以迎来了“光武中兴”的盛世时代。加强对“光武中兴”的历史解释,同时培养学生“人民缔造历史”的观念。
第二篇章: 由盛转衰闹猖狂
出示汉和帝-汉献帝继位及死亡的年龄表。提问: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问题探究:幼帝即位即位,带来了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阅读史料分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计算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死亡的年龄得出大多为幼帝继位及寿命短暂的结论。
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成示意图,探究得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皇权衰落的原因。
分析材料,掌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产生的影响。 运用学科转移思想,将历史学习和数学结合起来,得出结论的同时短暂休息,调节气氛。
从幼帝继位-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东汉统治基础,着重知识指点的连贯性,从历史现象探究本质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层层深入递进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材料得出东汉政权的动荡导致了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的事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三篇章: 遍地黄巾天下乱
播放视频《黄巾起义》结合书本知识自主学习。
展示“东汉末年政权分布示意图”,感受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局的动荡。 观看视频,自主学习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组织、特征及结果。
通过观察“东汉末年政权分布示意图”分析农民起义——州牧(权力下放)——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与学生日常生活了解的历史知识相结合)。 学会在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
学会分析地图史料,从政权的分布变化中探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频发,中央下放权力平定起义,但最终导致中央分权,地方割据形成的历史规律。并未下一节课学习三国鼎立做铺垫。
第四篇章(课堂小结) ______向背主沉浮
思考问题:刘秀被称为“天选之人”登基称帝创建宏图霸业,为什么上天却没有荫蔽他的子孙,保佑东汉的政权的稳定,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探究:“人心向背主沉浮”的观念在今天还适用吗? 总结、回顾本课的知识,分析得出主宰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是人心的向背,历史是由人民缔造的,完成题目的填空。
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新疆人民在抗疫期间,为全国的抗疫大局做出的努力,感受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之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民心之所向才是历史的前进方向。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一个篇章题目由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来完成,得出本课的核心思想。
学以致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探寻历史的本质规律,与今天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当下的时事热点相结合,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疫行动中感受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以及未来接班人的责任感。
三、板书设计
13、东汉的兴衰
作业布置
小故事征集: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还有很多故事能反映“人心向背主沉浮”的道理,请你搜集1-2个小故事来证明这个道理,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少但是理解起来有难度,七年级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对于东汉时期的历史知之甚少,如何在调动学胜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将空白的历史知识填补进去,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并且层层铺垫递进的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探究历史规律,并学以致用和身边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爱国、爱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