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初中历史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班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了解红军长征路线及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体会先烈们无畏艰难、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国家和人民,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第三课。主要有三块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这三块内容联系紧密,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长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长征精神至今引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本设计以长征的启示、现实的成长为教学立意。长征的启示:历经艰难险阻,铸就长征精神;现实的成长: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学情分析
在认知层面,八2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认知也渐趋理性。但基于现有的学,在概念理解和史料研习上有一定困难。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红军长征并不陌生,长征中的一些人和事通过语文课、新闻媒体、影视作品等有所了解,但他们对长征的过程及路线并不清楚,对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地位认识不深刻,对长征精神的内涵也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切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升理性认识;联系时政,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更积极地领会长征精神;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史料研习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直观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
技术准备
多媒体、知识卡片
教学目标
1.通过识读大事年表、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和地图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认识共产党的左倾错误;
2.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概括遵义会议的内容,提高提取信息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研读史料和回顾遵义会议在长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识遵义会议使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领导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提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绘制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图、师生讲述长征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感知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红军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长征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
4.通过小组讨论和史料研读,归纳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联系时政、关注现实,理解长征精神,在现实中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精神
教学流程
20072354508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预设时间
导入新课
【看图猜故事】《老山界》、《飞夺泸定桥》、《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
【过渡】这些故事都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生观察图片,联系学过的长征故事,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1分钟
讲授新课
一、长征的缘起
【出示大事年表】1928-1934年
大事年表
1.概括红军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教师介绍】发展根据地、反“围剿”以及抗日等多重任务。
2.其中哪个活动与红军长征有直接关系?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出示表格】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出示地图】第五次反“围剿”地图
3.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
【教师介绍】从国共双方军队人数比例,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多个角度分析。
4.“左倾”主义者博古和李德等人为什么放弃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出示图片】博古、李德
【教师介绍】两人的背景情况。
5.中国共产党当时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介绍】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不成熟,事事听从共产国际指挥。而且党的领导人对中国国情复杂性和革命长期性的特点不了解,没有从实际出发制定作战方针,这才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
6.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出示表格】第五次反“围剿”地图
【教师过渡】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了获取生机继续与蒋介石斗争,同时为了北上抗日,被迫离开都城瑞金、退出中央根据地,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建立新的根据地,红色政权实行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
二、长征的历程
1.红军长征路线主要有几条?
【出示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教师过渡】中央红军也就是后来的红一方面军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和主力。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82-83页的大字内容以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在学案中绘制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限时3分钟。
2.中央红军长征初期情况如何?
【出示地图和图片】于都河
【教师介绍】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于都河出发。
【出示地图】四道封锁线和湘江
【出示图表】四次突围折损人数对比图
【教师介绍】从长征一开始,“左”倾冒险主义者就惊慌失措,一路上消极避战。红军带着笨重的物资,掩护庞大的后方机关,实行逃跑式的“大搬家”、行动缓慢。虽经浴血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四道封锁线,但损失惨重。
【播放视频】湘江之战
【教师介绍】红军也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骤减到3万余人。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根据地的丧失到突破四道封锁线的惨重代价,广大红军指战员对博古和李德的领导更加不满。
【出示图片】毛泽东
【教师介绍】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提出避开国民党严密封锁的湘西,改向国民党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进军。1935年1月,红军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在这里召开两天的遵义会议。
3.中共为什么要在追兵进逼的情况下,召开遵义会议?
【教师介绍】红军长征以来接连失利、损失惨重,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急需挽救党,挽救红军。
4.概括遵义会议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军事路线和组织问题。
5.遵义会议的基本情况如何?
【出示图片】遵义会议会址和参加人员
【教师介绍】参加会议的有20人。阅读教材82页第二段内容,思考回答遵义会议简表的问题。
【教师介绍】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和周恩来负责指挥。
6.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进程如何?
【出示地图和图片】赤水河
【教师讲述】四渡赤水的故事
【教师过渡】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的计划,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后,中央红军直奔金沙江,被国民党军前堵后追情况紧迫。
【出示地图和图片】金沙江
【教师过渡】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但蒋介石继续调动十几万大军围追堵截,扬言要让红军在水流湍急、插翅难飞的天险大渡河全军覆没。
【出示图片】“彝海结盟纪念碑”
【教师过渡】红军迅速赶到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开始强渡大渡河。
【出示地图和图片】大渡河、泸定桥
【教师过渡】成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打破了蒋介石妄图使红军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的计划。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北上,来到位于川康边界的大雪山夹金山。
【出示地图和图片】夹金山
【教师过渡】红军来到川西北草原,也就是松潘草原。
【出示地图和图片】松潘草原
【教师过渡】在爬雪山、过草地时,红军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团结互助,最终突破了生理极限、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
【出示地图和图片】吴起镇、会宁
【教师讲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到1936年10月,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和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色政权转移到陕甘革命根据地。
要求:根据长征历程,纠正学案中手绘长征路线的错误。
7.结合长征的历程,分析遵义会议的地位。
【教师总结】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出示图片】油画《三大主力会师》
【教师提问】长征胜利,三军会师的场面非常感人,红军像多年没见的亲兄弟热泪盈眶,手拉着手、谈笑风生,充满胜利的喜悦。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顾长征历程,从转移目的来看,你认为长征胜利意味着什么,红军战胜了什么,迎来了什么?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师介绍】从转移目的来看,长征胜利意味着红色政权从江西瑞金转移到陕甘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继续与蒋介石作斗争;北上来到抗日前线开展抗日斗争。红军战胜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国民党军事追剿、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困难。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出示时间轴】动态时间轴
【教师介绍】为了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共产党放下对国民党长期以来大屠杀和围剿的仇恨,逐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迎来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因此,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出示材料】材料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如何理解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
【教师介绍】宣言书:象征了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是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一路上,红军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共产党的思想;播种机:一路上,红军使得人民群众成为革命的种子,革命队伍不断壮大。这正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师过渡】红军历时两年、转战11个省,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为什么能够取胜?
四、长征胜利的原因
要求:结合所学内容,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用史实说明。
【教师总结】红军、战略战术、国民党等多个角度总结。
【教师过渡】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领导中国革命,这正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
五、长征精神
【教师提问】回顾长征历程,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教师介绍】从五个层面进行总结。
【出示材料】习近平主席对长征精神的高度概括
学生研读大事年表、联系所学,思考回答。
学生研读表格内容、观察地图,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图片,聆听教师讲解。
学生联系所学,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地图,聆听教师讲解。
学生认真阅读地图,思考回答。
学生合作绘制地图。
学生观察图片,聆听教师讲解。
学生认真阅读图表,观察图片,聆听教师讲解。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察图片,聆听讲解。
学生回顾所学,思考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组织语言,展示成果。
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和图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学生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认真观察地图和图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学生讲述彝海结盟的故事,认真观察图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学生讲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认真观察地图和图片,提取历史信息。
学生讲述爬雪山的故事,认真观察地图和图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学生讲述过草地的故事,认真观察地图和图片,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地图,聆听教师讲解,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补全板书设计,并改正长征路线的错误。
学生回顾长征历程,发散思维,提炼自己的观点。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时间轴,聆听教师讲解。
学生研读史料,思考回答。
学生联系所学,总结回答。
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回答。
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学习提取历史信息,对比分析解决问题,提升理性认知。
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提升认知。
学生学会提取历史信息,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学会提取历史信息,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学生提升时空观念,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从图片和教师讲解中获取新知,加强感性认识。
学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提取历史信息,并且感知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的损失惨重。
学生感受湘江之战的惨烈。
学生从图片和讲解中感知毛泽东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会提取历史信息,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提高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感知红军四渡赤水的战略智慧。
学生感知红军巧渡金沙江时,各路红军和群众相互配合,团结作战。
学生感知红军依靠、团结民族兄弟作战。
学生感知红军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生感知红军不怕牺牲、团结合作、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生感知红军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团结互助等精神。
学生提高识图能力,提升理性认知。
学生增强识图能力,提升对长征历程的认知。
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设置情境,学生感知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逐步提升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学生回顾长征历程,提高概括和总结能力。
学生回顾长征历程,提高概括和总结能力。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4分钟
2分钟
3分钟
课堂小结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和使命,虽然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要担,自己的长征路要走。我们仍要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学生结合所学,联系现实,强化认识。
学生联系现实,提升理性认识,落实长征精神。
1分钟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二选一完成。
作业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
依据材料、结合实际情况,思考目前你的长征是什么,应该怎样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目前我们国家的长征是什么,应该怎样走好新的长征路?
作业二:
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
你认为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符合申报要求吗?请用史实说明。(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具体要求,通过网络查找。)
学生课下继续深入探究学习。
课外拓展阅读,深入学习,理解并落实长征精神。
1分钟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权重(%)
表现描述及赋值
评价方式
分数汇总
自评
互评
师评
态度
50%
能够认真、正确地完成问题。
0~2
发言
50%
能够清楚地与同学交流观点和建议。
0~2
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踊跃成为小组发言人。
0~2
3.课上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清楚表达观点和看法。
0~4
等级
说明:综合评价结果共分三个等级,分别为:13-15分及以上,为“优秀”,积分卡一张;10-12分,为“良好”;9分以下,为“加油”。
教学设计特色
本设计以长征的启示、现实的成长为教学立意。长征的启示:历经艰难险阻,铸就长征精神;现实的成长: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通过联系学生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进而锻炼学生直面选择、果断决策、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的能力,提高学生反省自身问题、对异见保持包容态度以及凭证据说话的能力;通过注重层次性和启发性、设计递进式问题,引领学生有意识地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懈质疑以及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的能力;通过强调选择性和联想性、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迁移、综合等方式,发散思维,有条理地处理复杂问题;通过兼顾阶段性和连贯性、把握生成性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前后知识体系,认识并理解一个命题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通过以上策略,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初中生的审辩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