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小黄鹂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小黄鹂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30 10: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小黄鹂鸟》 教学设计
执 教:陈建文
教学内容:
1.听:《牧歌》
2. 唱:《小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学习了解内蒙、新疆和西藏民族音乐舞蹈的一般特点,增进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歌曲《牧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对音乐特点形成的影响。
3.能情绪饱满、准确地演唱歌曲。《小黄鹂鸟》的演唱做到声部和谐、清晰,表现出轮唱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对比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和《小黄鹂鸟》,两首歌曲分别是长调与短调音乐的代表,更深入地体验蒙古族民歌的特色。
2.《小黄鹂鸟》是二部轮唱,演唱时要求声音统一、圆润,注意气息的控制,能够对音乐的完整表达和声部的协调。
3.演唱时要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还要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牧歌》(无伴奏合唱)
1.采用情境导入。
结合图片,欣赏蒙古大草原的美景,以《牧歌》为背景音乐。
2.介绍蒙古人民的性格特点
了解蒙古族人民崇尚自然、豪放豁达、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
3.用琴带学生哼唱歌曲主题。
4.完整欣赏有伴奏的乐曲,跟着歌唱唱一唱
师:让我们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主旋律,感受这草原的广阔美景吧!
翠绿的草地上(哎)跑着白羊,
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
无边的草原是我们故乡,
白云和青天是我们的蓬帐。
朝霞迎接我自由地歌唱,
生活是这样幸福欢畅。
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辽阔悠长、节奏自由、舒展优美的风格特点。
5.对比听赏有伴奏和无伴奏的《牧歌》。
师:让我们听一听,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牧歌》,谈谈你的感想。
让学生说说无伴奏合唱有什么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丰富的和声效果及其营造的美好意境。
6.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由来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无伴奏合唱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唱诗班(圣乐团),自文艺复兴后期起,才渐渐成为世俗音乐演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7.欣赏用蒙古族语演唱的《牧歌》。
或拓展欣赏蒙古族其他长调歌曲,以期深入了解蒙古族长调的韵味。
8.介绍这首歌是蒙古族的“长调”
二、学唱《小黄鹂鸟》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配上草原风光的图片
2.导入歌曲。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蒙古族民歌的童声歌曲《小黄鹂鸟》。
3.听范唱,说一说这首歌是怎样的演唱形式。
4.跟琴学唱高声部
5.再听范唱
请你在听一听,感受两个声部的旋律有什么样的联系。
6.和着高声部旋律做二声部练习。
1)先让学生唱一声部,老师拍二声部的节奏。
2)唱一声部的旋律,用筷子或手在桌子上敲击出二声部的节奏。
7.二声部演唱
演唱时要注意:
1)声音统一、圆润,注意气息控制。
2)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音程,
3)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
8.让学生讨论一下蒙古族音乐长调和短调的音乐特点。
师:学唱完歌曲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牧歌》和《小黄鹂鸟》分别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要求学生作出对比。)
长调曲调悠扬,节奏自由。
短调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短小。
9.对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作更深入的了解。
蒙古民歌从体裁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小黄鹂鸟》——“短调”
节拍律动鲜明
字多腔少
装饰音较少
节奏规整
《牧歌》——“长调”
旋律悠长舒缓
字少腔长
极富装饰性
节奏自由
气息绵长
10.再次复习歌曲《小黄鹂鸟》
三、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