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考点】2021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二十一古诗词阅读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考考点】2021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二十一古诗词阅读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30 14: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专题二十一 古诗词阅读
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1
2
3
4
知识网络
高分策略
学以致用
知识小结


CONTENTS
1.了解重要诗人及作品。
2.能背诵并翻译重要的诗句。
3.能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Learning objectives
学习目标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古诗词阅读
读准字音
理解词句
理解内容
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
推敲字义
温故知新
学,然后知不足。
03

Knowledge network
要点提示
读懂古诗词的方法:
①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
②读作者所处的朝代,关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③读注释,了解诗词中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
④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词句。
⑤体会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⑥细读古诗词的最后两句。一般最后两句常点明诗歌主旨,阅读时应仔细读。
古诗文中有些字虽是常用汉字,但读音与现代汉语的发音完全不同,如《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an”,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通读古诗,除遵循一般的朗读要求外,还要注意结合诗句的意思,读出节奏和韵律。古诗停顿有一定的规律(见下表)
读准字音和节奏
Knowledge network
要点提示
古诗词节奏划分
古诗文学习需掌握以下几点
1、知诗人,记名篇,解诗题
2、古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3、古诗文的赏析与运用
4、课外古诗文的阅读
古诗的解读
1、关注作者的人生境遇——知诗人(知人论世)
2、关注诗歌的思想内容——识字眼
3、关注诗歌的体裁形式
4、关注诗歌的表现技巧
关注作者的人生境遇——知人论世
关注诗人的人生境遇,就是“知人论世”。诗歌的体裁特征要求我们知人论世:
第一、诗歌是诗人性情的集中体现,诗如其人,不知人论世就无法准确理解
第二、诗歌是省略与留白的艺术,意在言外,不知人论世就无法全面理解
知人篇
王昌龄生平大事迹:
1、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王昌龄生,一岁
2、开元十二年甲子(724)二十七岁
约在十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如《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往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六十岁。在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作者的作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文的思想内容
从思想内容上讲,分为三类:
以抒情为主的古诗文
以说理为主的古诗文
以意境为主的古诗文
古诗词阅读方法
1、抓诗眼,抓主线
有的古诗词,诗眼在题目上,初读是就能获得必要的阅读信息,如《忆江南》的“忆”字;
有的诗,诗眼嵌在字里行间,需要引领孩子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如《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2、究背景,发散想
解读一首古诗文,要先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解读诗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强诵读,品语言
在诵读时入情入境——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在诵读时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品味名言名句;在诵读时受到情感熏陶——体会丰富的情感;
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
理解古诗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粹,在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理解诗词大意,了解作者及其背景,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
背诵背诵古诗文是我们小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我们要学会背诵古诗文的方法
1、理解记忆
记住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文的每一句含意。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2、形象背诵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展开想象,让一首诗所反应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背诵古诗文的方法
学习步骤
一、写什么。整体感知古诗文写的内容把握诗文的形象:
1、注意诗歌题目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语的隐含意思
3、调动知识积累
二、怎样写。局部分析古诗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等
三、为什么这样写。总体把握古诗文的主旨
结合写作背景,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风格等方面
古诗文的赏析与运用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三千年来我国诗人人才辈出,佳作如林。在现在的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文,或写景或叙事,或豪迈或婉约,无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这些优美的名人佳句,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词语表现丰富多彩、深邃的意境,让读者产生无限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鉴赏古诗文
一、读。“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资料的唯一途径。
二、悟。“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
三、联。诗歌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在鉴赏时,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文。
四、结。我国古诗文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需要进行总结,以达到鉴赏的目的。
古诗文分类
景物
内容
形式
情感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边塞诗
咏史怀古诗(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
考点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03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冬天景象的一项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积累运用,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是解答这首题的关键。诗句中只有第四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杨花”比喻成“雪”,写春天的景象。
【答案】 D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考点:古诗阅读】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首诗作者是 朝诗人 。
(2)解释、翻译。
不值 小扣
第一句话意思:
(3)这首诗说明春天是 。

叶绍翁
没有遇到
轻轻地敲
大概是怕木屐的鞋底踩伤青苔,轻轻敲柴门,很久不见有人来开门。
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2020 江苏省淮安市】阅读这首词,完成练习。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
1.将这首词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如梦令》这首词的作者是     ,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词语是“    ”和“    ”。
沉醉
李清照
兴尽
日暮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3.下列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清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如梦令》是词人即兴之作,表现了她晚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D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考点:诗词积累】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 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B
C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出自叶绍翁的( )。
A.《游园不值》 B.《春望》 C.《春夜喜雨》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坐”的意思是( )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A
A
A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2020 江苏省连云港市】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①
    [唐]刘禹锡
九曲②黄河万里沙③,
浪淘风簸④自天涯⑤。
如今直上银河去, 
         。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携带大量泥沙。
④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⑤自天涯:来自天边。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1.画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  )。
A.坐看牵牛织女星 B.飞入寻常百姓家
C.同到牵牛织女家 D.黄沙百战穿金甲
C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他被称为(  )。
A.诗仙  B.诗圣 C.诗杰 D.诗豪
D
3.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    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作者不仅写眼前之景,还想象到     (地点)上的       (人名)家里去做客,让这首诗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
牛郎织女
黄河
银河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4.读着前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你根据注释写一写。
 
 
5.自古以来,歌咏黄河的诗句就有很多,选择两句写下来。
 
 
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沙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解析
真题演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03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湖阴先生是谁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湖阴先生:杨骥的别号。他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恬淡心境,能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3、最后两句诗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一水”“两山”以人的情感。还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一水”和“两山”相对,“护田”和“排闼”相对,“将绿绕”和“送青来”相对。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
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补充古诗,并完成练习。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①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②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即杜元颖。②冷露:秋天的露水。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是“望月”,但诗人开头并不直接描写天上圆月,而是描写庭院中地白如霜,树上栖鸦停止聒噪的赏月环境。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丝丝寒意中不觉浮想联翩。“无声”二字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作者从他人的思念想到自己,抒发了家乡亲人入骨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以两句为一层,分别描写中秋月色和抒发望月怀人的心情。中秋之夜普天下的人都在望着明月思亲,以写景起,以抒情结,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十分动人。
解析:C中的作者从他人的思念想到自己,其实应该是推己及人,而且是他自己在思念。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了诗人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1.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一句,借景抒情,极具情致,请你试作赏析。(3分)
树、鸦、露水、桂花、明月。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皎洁、明亮,人们可以一起昂首欣赏,只不知因望月而兴起的秋情深思,会落在哪一户人家?这两句诗采用问句的形式,描写面对中秋明月勾起的无尽的秋思,望月兴怀,表达了对亲人的悠悠思念怀想之情。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C.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D.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更大的烦恼。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 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 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Real exercise
真题演练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古诗词阅读
读准字音
理解词句
理解内容
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
推敲字义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