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021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有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3
6
16
答案
解】春秋时期,齐
七狄、征伐楚
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
民族联系加强,华夏
向外扩展,B项
周代实行分封
央集权,A项钅
才料不能说明宗法制分封伟
瓦解”,C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国家由分裂
还未明朗,D项错误
答案B【详解】该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都需要使用到牛耕,因此可以看出牛耕在
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选B项;单凭一幅壁画不能得出“全国普及”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
耕种的劳动情景,未能体现家庭生产模式,排除C项
犁在
江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答案C【详解】唐代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
度,使得下情能够更好地
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
负责谏
枢决策
机构并未出现异变,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宰相的
威肜
强
保证谏官的独立谏
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案
解】北宋时期北方诸路与辽、西夏相接,战争频繁,教育环境不够稳定
方
对稳
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其文化的发展,故选
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重文轻武,不是促进文
育重
项
期政治
依然在北方,故C项错
5.答案
解】根
衣秀才猴行者”“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
道德良知的神
不同时期的文学中塑造了形象各异的孙悟空,这说
同而变化,故选C项:表格中说讲述的内容与文学艺术形式推陈出新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能反映
魔小说的流行情况,排除B项;表格中孙悟空形象特点的不同,主要与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
史料的掌握程度不是
形象特点不同的主要原
除
答案B【详解】据材料“(
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
有余
人
进行抗英
说明
众有自发的反侵
故选B项:材料反映
对英军的
人民自发抗击,排除A项:此时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当时民众
只是有了抵抗外来侵略的
还不能成为主力军,排除
解】据材料“设
筹饷各举,使斯民身居
张仿行西方的民主政治,故选B项:据材料
上书
上书人身份是封建官僚
资产阶级
激进派代表,排除
年维新变法才开
除C项。洋务运动的开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着装,排除A项
非写意,排除
试郊晴”
映工业文明影
C项;材料涉及
自
未涉及妇女与男性在西化中地位,排除D项
答案B【详解】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但是
的核心技术
致利润率较
际竞争力不
确:国企改
全面展
除
成套设备发展进口替代和出口加工业,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能说明改革开
放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排除C项:高新技术
利于我国
国际分
才料
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
法律来巩固”并下令编写了相关的
作为教和
东罗马帝国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故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注重维护平民的利益,故排除A:B选项中“开始”成为加强统治的工具,史实错误,故排除B:D选项
材料无关
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英
88”年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从材料
成功抢劫西班牙
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实行重
英国新型政
现
纪,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业革命
故BD两项表述错误。C
身错误,故排除C
伏尔泰认为英国政体能
做坏
德斯鸠肯定英
政体的分权与制衡,两者对英国政治制度看法的相同点在
对权力进行制约,D项正确;材邾
两人均未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A项错误;启蒙运动崇尚理
错误;材料内容与“教会
统治”无关,C项错误
详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实用性科学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导致了这四个学
模和结构发生了变
页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神学圠
降但仍有一定影
摒弃
过其实,故A项错误。读大学的人数只占国民总人数的较小比重,不能得出德国高等教育普及的结论
错误;材料中大学教育的发展与政治革命关系不大,故C
详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著特点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
因此根据材料“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后我们立即消灭市场
划经
这里我们是错
以判断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正确;A是
命
地政策
嬴得了农民
排除;B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材料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无关,D排除
解】场景“极度写
整体令人“迷惑不
光的关
表现形式,重视内心自我感
现代主义
主义绘画流派的主
反传统和反
注重内
感受”和“自我表现
先A项;现实主义美术以准确观察为
基础,追求色彩和形状
化直观印象的作用,这显然与《记忆的延续》不符,排除B项;《记忆
的延续
严整和谐”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排除
答案
解】根据材
使经济全球化变得比较平衡”
发展中国家无疑将成为此举的受高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高二历史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
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
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己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C.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A.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
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3.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宰相的地位受到威胁
C.利用谏官制度加强皇权D.谏官可以监察一切事务
4.据美国学者贾志扬以地方志中所载北宋进士统计,现在可考的北宋进士全国有9630人,
其中南方诸路达9164人,占95.
2%.北方诸路仅466人。占总数的4.8%。这是中国科举史
上南北及第比例最为悬殊的时期。此现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代重文轻武B.坊市制被打破,商品经济繁荣
C.全国政治中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局相对稳定
5.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出处
出处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
《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
《西游记》小说(明)
形象特点
“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
“白衣秀才猴行者”。
身上残留妖性较浓,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
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
A反映文学艺术形式推陈出新
B反映神魔小说风靡全国
C受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
D因作者掌握史料程度不同而不同
6.据《广东军务记》载:“十一日,(三元里)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不谋而合者
遥遥百有余里……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这反映了
A.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B.民众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民众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7.
1885年有官员上书说:“设立上下议院,凡练兵筹铜各举,使斯民身居局中,悉其原委,而后
兵可增,而不以为抽丁;铜可增,而不以为重敛。”清廷回复:“外洋以商务为重,上下均得其利,与中国政体迥殊,若仿其议院之制,无论扰乱政治之大患……其事断不能行,拟毋庸议”。分析以上材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要素
内容
A
上书人身份
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
B
上书人主张
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C
该事件背景
维新变法走向政治实践
D
该事件影响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8.下图为中国近代漫画家沈伯尘于民国二年画的一张女子风情画,图
中右边文字为“豆盏青枝二月生,自由车子试郊晴。虽然谢尽闲蜂蝶,
尚有飞尘逐我行。’对该画理解正确的是
A.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B.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风格
C.工业文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D.妇女是生活西化的主体力量
9.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引进外资、成套设备发展进口替代和出口加工业,推动了我国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3%,其中电子及通
信设备制造业为5.8%,航空航天制造业为1.
4%。这一情况
A.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暴露出自主创新不足的短板
C.说明改革开放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D.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10.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
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A.注重维护平民的利益B.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11.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
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时间
主要事件
1566年
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约翰?霍金斯带领五艘贩奴船前往墨西哥,失败险被杀。
1572年
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
1579年
完成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成为英国“民众的英雄”。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封为英格兰勋爵。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
C.率先进行新航路的开辟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12.下表是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看法,其共同点是
伏尔泰: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
主……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孟德斯鸠: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二者用否决权彼此约束,
并与行政机构相互制约。
A.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深刻反省了理性主义的弊端
C.猛烈抨击了教会的专制统治
D.强调要对权力进行制约
13.下表为德国大学生人数统计表。据此可知,德国
A.神学世界观己经被摒弃B.高等教育得到普及
C.政治革命影响大学教育D.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14.苏联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想法是,实行无产
阶级专政以后我们立即消灭市场,从而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和立即实行计划经济,那么
在这里我们是错了。不是立即,而是通过排挤、战胜和改造等一系列过渡的形式。”这里的
“错了”是指
A.没收地主和皇室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B.征收粮食税;废除实物配给制
C.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货币和商品贸易D.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体制
15.下图为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记忆的延续》。达利以一种所谓“愚弄和麻痹眼睛”的高超技巧描绘出了极度写实但又整体令人迷惑不解的场
景。画中央的地上斜躺着的古怪动物(是鱼,是马,是人?)也没有了活力,它既让人觉得熟悉,
又使人感到陌生。画中的光的关系也是一种不可理喻的状态。
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16.有学者指出:“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可能汇合成理性的合力,
会使经济全球化变得比较平衡。在反全球化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近年来“减少发展中国家债务”、“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社会、信息鸿沟”等被列为各种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作为
发展中国家无疑将成为此举的受益者。材料反映了反全球化运动
A.对全球化发展有一定影响B.导致了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C.使发展中国家的受益最大
D.是全球化的逆转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20题皆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请把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
17.下图是1980年11月20日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3组的纪念邮票。
写出该套纪念邮票4位科学家的推荐理由;或参照该套邮票,推荐我国古代史上其他类别
人物的4位候选人组成一套新的邮票,写出邮票的主题、候选人姓名并阐明推荐理由。(1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l4分)
材料一孙中山特别重视扶贫帮困民生战略。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夫国之贫
弱,必由一定之由也,有以地小而贫者,有以地痔而贫者,有以民少而弱者,有以民愚而弱者。”
关于扶贫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实业”:“实业乃富国之本”,“今之美国,吾人知其为世界最富最
强之国也,然其所以致富强者,实业发达也。”孙中山指出,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
建设,通过发展交通促进货物流通交易。二要发展特色产业。孙中山提出中国是茶业的故乡,应
重点发展“茶业”。
——摘编自黄和平《孙中山习近平扶贫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我党在建国初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3亿多无地农民
获得土地,消除了农民贫困的制度因素。改革开放后,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先导,实行家庭经
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
心的党中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明确到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仅如此,我国还坚持减贫
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光明网《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扶贫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提出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现实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到最终完成,仅仅靠国家人为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它实质上
是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后进国家引进技术、资金、设备,都不过是实
现工业革命的一小部分,这些因素只有在相适应的人文因素,亦即社会和政治结构、国民文化
素质都具备了的环境中,才有可能起作用。
——摘自张万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提出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
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
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
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注重强化西欧化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力图打造一个新的“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
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
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
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打造新“西方”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欧美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