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多种多样的生物
思维导图
考点扫描
1.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 构成的;②能进行新陈代谢;③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④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⑤能遗传和_______;⑥能适应并影响环境。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________。
考点一 生物与非生物(七上教材P34)
细胞
变异
新陈代谢
2.生物与非生物的判断:看是否满足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若同时满足则属于生物,若不满足某一特征,则不属于生物。
【备考补充】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生物可以进行新陈代谢,而不是是否会动、会变大等,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1.(2020,通辽)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我们从婴儿到成年,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变异
C.能生长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1.放大镜
(1)适用范围:观察蜗牛等小动物的形态和特征。
(2)适用方法:一只手拿着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凸透镜u考点二 放大镜和显微镜(七上教材P40)
2.显微镜
(1)适用范围:观察微小的生物或细胞等的结构。
(2)显微镜的结构(如图)。
(3)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
②安放:安放时,要使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放在实验者前方略偏左的地方,便于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便于绘图。
③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_______;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左眼看
通光孔
目镜,右眼睁开,调节 ,直至视野里看到明亮的圆形光斑为止。
④调焦:先用眼看物镜,再调节 ,使镜筒下降接近玻片,然后左眼看目镜,反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再调节 ,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⑤观察记录:双眼同时睁开,用左眼观察目镜,右眼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
⑥收镜整理:把目镜放回镜盒,在镜筒上方盖上塑料盖。同时镜筒下降,两个物镜朝前放置。反光镜要竖放。
(4)方法与规律
①对光时“三转一看”:转动转换器,转动遮光器,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为宜。
②观察时“三先三后”:
先低后高——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先降后升——先降镜筒,后升镜筒;
先粗后细——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5)显微镜镜头的辨别
①目镜:直插式,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
②物镜:螺旋式,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
小
大
(6)判断视野中出现的污点位置
视野中出现的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①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 上;
②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 上;
③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
考点二 放大镜和显微镜(七上教材P40)
目镜
物镜
(7)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与玻片的移动方向
①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
②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填“相反”或“一致”)。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成像特点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 ,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 ,细胞体积越大。
相反
小
少
2.(2020,娄底)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调大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移动装片 ⑥向右移动装片 ⑦调小光圈 ⑧反光镜换成凹面
A.⑤→④→③→⑧→②
B.⑥→④→③→⑧→②
C.⑤→④→⑦→⑧→②
D.⑤→④→③→⑧→①
A
3.(2020,金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光圈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物镜转换器
C
4.(2020,贵港)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恰当的是( )
A.下降镜筒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B.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D.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左上方移动
A
1.分类方法:以生物的 、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高到低分为七个等级,依次为 。 是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共同点 ;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 。
考点三 生物的分类(七上教材P56)
形态结构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
越少
越多
2.二歧分类检索表
常用的一种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 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 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相对性状
两个
5.(2020,娄底)小王同学在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时,把记录的植物归为两类:①杨树、柳树、樟树、月季等;②银杏、水杉、松、柏等。则该同学的归类依据是( )
A.是否产生种子
B.种子中子叶的数目
C.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C
1.分类依据:动物体内有无 脊椎骨(脊柱)
2.各种动物的特征(根据形态特征不同进行分类)
(1)
脊
椎
动
物
考点四 常见动物的分类及特征(七上教材P56)
(2)无脊椎动物
6.(2020,台州)2020年5月,台州市民捡到形似小猫的胎生动物,经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如图中饲养员正用奶粉喂养小豹猫。豹猫属于( )
A.哺乳类
B.鸟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A
7.(2020,铁岭)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B
1.分类依据
考点五 常见植物的分类及特征(七上教材P69)
2.植物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
8.(2020,成都)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分为 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是 。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9.(2020,岳阳)既要靠叶进行光合作用,又依赖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植物,最可能的是( )
A.银杏 B.向日葵 C.肾蕨 D.葫芦藓
D
10.(2020,杭州)小金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
A.P B.Q C.R D.S
C
1.分类依据
考点六 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及特征(七下教材P33)
2.微生物
(1)细菌:细菌主要由细胞壁、
、细胞质和含有遗
传物质的 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等特殊结构,为单细胞原核生物。
(2)真菌: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 微生物,主要有三类——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细胞膜
核区
真核
11.(2020,杭州)历史上蘑菇等
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
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1)如图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 ;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 。
出芽
异养
(2)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乏 (填写细胞结构)。
(3)根据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测,真菌与 (选填“植物”或“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叶绿体
动物
精讲释疑
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能呼吸、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除病毒外,都有细胞结构。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
题型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例1】 (2020,东营)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1.(2020,潍坊)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的(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D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详情见第2页,要理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亮暗的关系。
【例2】 (2020,郴州)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题型二 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 。
A.取镜 B.观察 C.安放 D.对光 E.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时,需要通过调节[⑥] 上光圈的大小和调整反光镜的角度来调节视野亮度。
(3)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还应调节[ ]细准焦螺旋。
ACDBE
遮光器
②
(4)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5)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右上方
5×、10×
2.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B.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C.若把视野中位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D.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
3.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 正对通光孔。
(2)调焦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低倍物镜
C
(3)观察血涂片,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生物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分类标准是不确定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是不同的。分类可以逐级进行,产生不同的等级。熟悉常见生物类群的特征可帮助较快地找出共同点,从而确定分类的标准。中考中常见的是通过图形的交集表示相同特征,浙江经常以检索表的形式进行考查。
题型三 生物的分类
【例3】 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
(1)生物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一对或几对 的区别,逐级排列编制而成。
相对性状(或特征)
(2)下表是四种植物叶片的信息表,某同学根据这些信息尝试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二歧式检索表,表中“*****”处信息已省略。检索表中“?”处的信息是 。
叶呈盾形
4.(2019,湖州)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
(1)蛙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上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 (选填“A”“B”“C”“D”或“E”)。
(2)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的腹部贴上浸有硫酸的纸片,蛙会用四肢将其扒去。这一事实说明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蛙的 中。
D
脊髓
脊椎动物主要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植物主要分为藻类、苔藓类、蕨类(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熟悉各类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即可解题。
题型四 动植物类群的特点
【例4】 (2020,苏州)地球上现有动物约150多万种,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能更好地了解它们。若将①蜘蛛、②黑鱼、③蚯蚓、④虎鲸四种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①③;另一类是②④,则分类依据是( )
A.是否有脊椎骨 B.体温是否恒定
C.是否胎生哺乳 D.是否用肺呼吸
A
【例5】 (2020,东营)生物圈中已知的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分属不同类群。下列关于几种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卷柏、侧柏都通过产生种子进行繁殖
B.海带、地钱都依靠叶进行光合作用
C.雪松、油松的果实通常称为“球果”
D.银杏、杏都靠种子繁殖后代
D
5.(2020,金华)据报道,21世纪10年代已有467个物种灭绝,2020年我国珍稀物种长江白鲟也灭绝了。长江白鲟是一种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的动物,它在长江流域少有天敌。栖息地被破坏、过度捕捞、河流污染,是造成它灭绝的主要原因。长江白鲟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A
6.金华市公布的吉祥物“金金”“华华”(如图),其中“金金”形似金华特产佛手,“华华”源于金华市花茶花。茶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花期较长,花型秀美多样,蒴果圆球形。茶花在分类上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A
诊断自测
1.(2020,绥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A
2.(2020,温州)2020年4月,温州南麂海域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海豚群。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下列对海豚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体外受精
C.体温恒定
D.用翼飞翔
C
3.(2020,临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分别属于( )
A.苔藓植物 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 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
B
4.(2020,海南)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闭上或用手遮挡
B.若将左上方的物像移向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 玻片标本
C.下降镜筒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D.转换高倍物镜后,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粗准焦 螺旋
B
5.(2020,青岛)某同学假期回郊区的奶奶家,对农庄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的分类依据是体
内有无脊柱
B.③④的分类依据是身
体是否分节
C.⑤是胎生,⑥是卵生
D.动物分类既要比较形态结构,也要比较生理功能
B
6.下面列举了六种生物的名称,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请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图中部分标号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① ,③ ,⑤ 。
流感病毒
松树
扬子鳄
(2)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上述六种生物中,与大豆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4)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这七个分类单位中,包括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自然保护区
菜豆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