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秦
两汉
隋唐
宋
明
确立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焚书坑儒
巩固
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展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完善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加强
分割相权
收精兵
制钱谷
元
强化
废除丞相、设内阁
厂卫制度、八股取士
采取哪些
措施?
清
“君主专制”是如何建立并逐渐完善、强化?
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
一
1、背景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军机处没有决策权。
材料二:
诸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shàn;zhuàn),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
2、职能
材料一: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赵翼《檐曝杂记》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动,必须比着葫芦画葫芦!
军机处的设立
一
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简
3、特点
皇帝有旨,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速
密
材料一: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清实录·世宗实录》
军机处的设立
一
3、特点
2021/5/30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间。”
——清·赵翼
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记录,然后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使得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4、实质
康熙
雍正
乾隆
南书房
军机处
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一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古代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1、含义和目的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二
含义: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明史》案:使用明朝年号,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清的事迹。
胡中藻作诗:“一把心肠论浊清”。
徐骏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查嗣庭在江南主持科举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
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处死
腰斩株族,
祸及师友。
斩首。
入狱自杀,
戮尸,
满门抄斩。
严酷的文字狱
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
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
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
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
文字狱
①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杀身之祸。
②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一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 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 ,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二 龚自珍:“避席畏间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文字狱的影响
思考: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有哪些表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二
①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②禁书毁书
纪晓岚
鲁迅评价《四库全书》说: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贰
“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销毁书板80000块以上。”
影响:
(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二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他们恒久不变的体制并不能证明他们的优越”,“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的帝国……它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人们“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他们给妇女裹脚,给男人剃头,残杀婴儿”,“他们胆怯,肮脏而且残酷”,所以无可避免地“最终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列表比较秦朝、西汉、明朝、清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官员 士兵
地主 百姓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三
①政治:官场腐败
②军事:军备废弛
③经济:财政危机
④民众生活:困苦
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闭关锁国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jiè,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1793年)
材料一: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经济的封闭稳定。
闭关锁国政策
四
1、原因
含义
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闭关锁国政策
四
顺治
乾隆
康熙
2、表现
顺治:
“禁海令”
康熙:
四口通商
乾隆:
一口通商
内迁沿海居民,不许片帆出海。
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台湾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对出口商品种类和船只载重量严格限制。
广州十三行
材料一: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马克思
材料二: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
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
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3、影响
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保卫作用。
弊: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影响
延伸探究
中
国
英
国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马戛尔尼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