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生命科学 5.7 平衡膳食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课件 23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 生命科学 5.7 平衡膳食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课件 23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31 08:51:42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生命科学
第7课时
平衡膳食与食物的消化、吸收
知识导引
1.平衡膳食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平衡膳食
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探究酶的特性和作用
1.七大营养素:







记忆口诀:糖类供能、脂肪贮能、蛋白构成。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膳食纤维
1.平衡膳食
2.食物与能量
转换法
人体内氧化释放能量与燃烧释放热量相似,燃烧释放热量给水回热,水温升高。
①实验原理:
实验探究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②实验中选择食物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③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变量?
易燃烧,糖类、蛋白质、脂肪类
1.当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依靠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维持生命。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
)
A.人生病时,喜欢喝葡萄糖
B.葡萄糖是组成组织细胞的有机物
C.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有助于患者快速的修复受损细胞
C
例1 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系统实验:
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
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
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
_____________。
可以与氧气充分接触
水的最高温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7
平衡膳食与食物的消化、吸收
学案
知识导引
二、平衡膳食
1.当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依靠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维持生命。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
)
A.人生病时,喜欢喝葡萄糖
B.葡萄糖是组成组织细胞的有机物
C.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有助于患者快速的修复受损细胞
例1 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系统实验:
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
①分别称取1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
_____________。
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
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
②每隔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3)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下图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主要为人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填字母);为人们提供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的是
(填字母)。
(2)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评价下面三位同学的早餐食谱,最为合理的是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______。
甲:两个馒头,一杯可乐
乙:一个鸡蛋,一杯可乐
丙:两个馒头,一个鸡蛋,一杯鲜橙汁
(3)莎莎是一名八年级学生,身体发育较快,体重增长较多。她怕同学取笑,所以每天少吃饭或不吃饭,只吃一些水果进行减肥,你认为她的做法对吗?_______。请你给她提出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消化系统
例3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图一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二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_________,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___________,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小肠中除_______分泌的肠液之外,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_______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3)图二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_____,代表小肠的一段是____。
2.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少量的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这些物质最有可能取自于(
)
A.胃
B.食道
C.小肠
D.大肠
3.(2020?舟山)烹制牛排时,为了使牛排吃起来更加软嫩可口,通常会在烹饪前加少量嫩肉粉。嫩肉粉中含有一种酶,它可以分解(  )
A.脂肪
B.维生素
C.纤维素
D.蛋白质
4.(2020?温州)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
(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 
 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 
 。
例4.(2019?杭州)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5.(2020?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例5 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________________→⑤(序号可重复)。
(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
组。
例6.(2018?杭州)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选用2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缓慢推至B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3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①②③步骤。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2)对照组的注射器B中应吸入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


6.(2018?嘉兴)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表一
表二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3)预期实验现象: 
 。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  
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7.(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 
 ;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 
 ;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参考答案
二、1.C
例1.(1)可以与氧气充分接触
(2)水的最高温度
(3)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
例2.(1)A
C、D
(2)丙
营养全面、均衡
(3)不对
多运动,饮食少油,营养全面、均衡
三、例3.(1)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2)肠腺
胆汁
(3)II
D
2.C
3.D
4.(1)葡萄糖
(2)蛋白质
例4.D
5.C
例5.(1)温度
(2)④→②→④→③
(3)二
例6.(1)2H2O2
过氧化氢酶
2H2O+O2↑
(2)2mL蒸馏水
(3)在0°C~3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C~6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30°C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C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4)0°C~60°C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过氧化氢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6.
变量不唯一
丙试管变砖红色
丙丁
7.(1)专一性
(2)
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3)BC

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