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31 08: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
1.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中国此行之所以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 )
A.智利代表反对中国出席 B.中国打破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2.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建交公报》 D.《中日建交公报》
3.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C.1956年万隆会议 D.1991年亚太经台组织会议
4.1971年11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领导成员时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中国外交取得的一大胜利,是一件大事。”这次“胜利”是指(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下图中大笑者叫“乔冠华”,是江苏省盐城市人,曾任中国外交部部长,他大笑的原因应是( )
A.“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6.图中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亚非的团结合作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两极格局的终结 D.外交事业的发展
7.在美国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拍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的中国人形象,而2009年关于全球毁灭的《2012》中,中国则成为全世界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这种变迁折射出( )
A.中美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B.中美战略利益高度一致
C.中西意识形态对立激烈 D.美国文化不受政府干预
8.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古巴也同我国建交了……美国的后院起火了。”毛泽东说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陷入外交孤立境地 B.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C.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0.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佛教文化,千载传承 B.中外交流,世界文明
C.东西贸易,中国智慧 D.中华文明,引领世界
11.下面两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出现说明了( )
A.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改革开放的成果
C.中美建交的影响 D.我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12.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 )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
13.中国政府以1997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为体现“大国担当”,我国( )
A.决定建立深圳特区 B.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为
C.屠呦呦团队研制青蒿素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4.2020年二十国集团新导人特别峰会上,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材料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一带一路”倡议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5.“一带一路”被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他强调,这不只是我国自身的发展,也要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注重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还包括(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重新获得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D.倡议并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6.2017年,中国在安理会上就向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实施制裁问题投了否决票,使相关决议未能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这一权利是因为我国(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施行“求同存异”方针 D.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7.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所设计的纪念邮票公开发行。关于邮票涉及事件的背景,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三世界国家热烈支持 B.中美关系缓和正式建交
C.中苏关系和好大力支持 D.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
18.“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二、综合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被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巨大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在国内引发了哪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从中、美两国的角度谈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说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及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4)纵观中国百年外交的历史演进,谈谈你的认识。
20.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骆驼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开拓事业”的史实。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能为他得出的这一观点提供史实依据?
材料三: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3)材料三中提到“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表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如何正确理解材料四中“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5)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请你提几点良策。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B 6.D
7.A 8.D 9.B 10.B 11.A 12.C
13.B 14.D 15.D 16.B 17.A 18.D
19.(1)收回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五四运动。
(2)由敌对到正常化。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应对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冷战中处于劣势,经济发展缓慢,等等。(各答出两点即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显著,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近代中国国力衰弱而饱受列强欺辱,现代中国国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20.(1)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
(2)观点:世界历史从1500年开始;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4)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5)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