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三单元 酸枣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三单元 酸枣刺|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30 16: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枣刺”音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酸枣刺》是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一首儿童歌曲,这首歌曲是《生产大合唱》中的选曲,1939年作于延安。全曲短小精悍,主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本课运用了跟唱、领唱及表演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感悟歌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认识重复记号和重音记号,懂得在歌曲中的运用。
2、能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启发学生以稍快的速度,天真活泼坚定的情绪演唱《酸枣刺>》,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2、引导学生用一领一唱的形式演唱《酸枣刺》
3、用鼓、镲等乐器为《酸枣刺》伴奏,并进行歌表演,逐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力、表现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酸枣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以稍快的速度,天真活泼坚定的情绪演唱《酸枣刺>》,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用鼓、镲等乐器为《酸枣刺》伴奏,并进行表演唱。
教学方法:直观法、模唱法、情景表演等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光盘
2、鼓、镲、响板等乐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律动进课室(播放歌曲《酸枣刺》
二、导入
1、???播放《到敌人后方去》视频,由冼星海作曲
师:画面里的八路军和游击队在干什么?(打敌人)
师:对,他们在打日本鬼子。1937年,日本鬼子侵犯我们中国,他们要抢我们的粮食,霸占我们的家,还杀死了我们许多手无寸铁中国同胞。同学们,日本鬼子这样欺负我们,我们能继续忍受吗?
生:不能
师:是的。当时,我们全国人民都一起反抗啦!你们看,连我们的小孩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啦!
【以直观的教学法把学生引入抗日战争年代,并通过介绍敌人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习歌曲《酸枣刺》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
1、??初听全曲(播放《酸枣刺》视频)
2、板书课题:酸枣刺
3、简介作者冼星海
4、看歌谱,认识重复记号(出示《酸枣刺》歌谱)
【让学生初步认识重复记号,并懂得它在歌曲中的运用。】
5、用模唱法学唱歌曲
6、熟悉后,全班齐唱(老师弹琴)
7、启发学生有表情地唱
师:你认为这首歌应该要稍快的速度还是稍慢的速度来演唱好一些呢?(稍快)
师:你认为这首歌应该要用伤心的情绪还是用活泼、天真的情绪来演唱呢?(活泼、天真)
师:要唱好这首歌,我们有认识一位新朋友啦。它的名字叫重音记号。(板书:要唱得有力、短促地。
9、全班有表情地演唱(播放《酸枣刺》伴奏)
【以启发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
10、用一领一合的形式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这首歌的演唱形式除了齐唱以外,我们还可以怎么唱呢?(一领一合)
【引导学生以一领一合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拓宽学生音乐表现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1、为歌曲《酸枣刺》伴奏
师:同学们唱得实在好。假如,你们运用手里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效果会怎么样呢?
(1)练习伴奏谱:× ×︱ × ×‖(伴奏谱张贴在黑板上)
(2)敲一敲,唱一唱(学生练习1分钟)
(3)一人唱甲,一人唱乙,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小结:同学们,你们加上了伴奏后使这首歌表现效果更丰富。
【通过让“敲一敲”、“唱一唱”,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与合作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
四、拓展与延伸
情景表演:《酸枣刺》
师:同学们,有国才有家,保卫祖国是神圣而光荣的。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名抗日儿童团。
(1)学生绑上准备好的腰带
(2)模仿拿刀、拿枪的动作,进行编创练习
(3)表演唱《酸枣刺》(一人唱甲,一人唱乙,其余学生齐唱)
【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思维,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本课小结
1、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2、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像冼星海叔叔学习什么呢?(生答:像冼星海那样关心国家,做一个正气的中国人。
【反馈与总结,让学生通过评一评,议一议,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体验与音乐审美为主线,通过直观、模唱、情景表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唱、奏、演等音乐实践中不断体验与感悟,充分表现歌曲《酸枣刺》活泼、天真的艺术氛围。特别在引入新课的教学环节里,教师巧妙的运用直观欣赏《到敌人的后方去》把学生“带入”了抗日战争年代,让学生不但了解歌曲的社会背景,更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学习的兴趣,为更好地学唱和表现歌曲作好铺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