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
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
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材料意在说明“光荣革命”
A.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基本原则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D.推动了英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2018年6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193票赞成、231票反对,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提出、并得
到特朗普支持的移民议案。移民法案被否决体现的权力制约关系是
A.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B.行政权制约司法权C.立法权制约行政权
D.立法权制约司法权
3.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
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
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
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4.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中申明「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
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公社还要求公社委员及各级领导人向人民报告工作,通
过选民大会听取群众意见,答复群众的质询。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
D.完善了法国民主共和制
5.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
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
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A.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B.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C.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D.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6.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
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
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
A.十月革命主要是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C.十月革命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D.革命的发生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7.“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
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非战公约”。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
A.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任务
B.双方军力基本保持平衡
C.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在对抗中以缓和为基调
8.
20世纪50?80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这
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
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9.
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
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
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以推断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美国霸权的衰落已经成为事实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10.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
8?10倍;到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
英法等国上涨2?2.
5倍。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反映了商业革命
B.后者反映了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使物价大涨
D.欧洲人消费水平较高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
A.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高B.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
C.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D.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12.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
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D.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
13.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写道「大萧条之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左右,1931年是
15.
9%,到1939年仍停留在17.
2%0……1943年,美国的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出现这一变
化主要得益于
A.新政调整工业生产
B.新政调节农业生产
C.政府兴办公共工程
D.
“二战”需求的刺激
14.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取力推私有化,减少公共开支等新政举措,使英国
经济再造奇迹;到1988年底,英国有27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地实行非国有化,约70万名
职工从原国有部门转入私营部门。有人称其改革是“兴于经济,败在民生二
下列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A.英国缺乏接触世界的发展机制
B.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已失灵
C.福利减少导致了普通民众不满
D.私有化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15.对下图美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1950?1955年增长率下降是因为第三世界的兴起
B.1955?1965年增长率上升是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
C.1975?1982年低谷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D.20世纪90年代持续地增长是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
16.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而在
2000年,由菲律宾黑客发明的“爱虫”电脑病毒,仅仅3天时间就传染到整个世界的电脑系
统。导致现代电脑病毒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
B.电脑病毒的超强传染性
C.科技更快转化为生产力
D.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力
17.针对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国家纳税人联盟(NTU)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
会发出公开信,反对美国政府近期在贸易方面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这封公开信由超过
1100名经济学家联合签署,其中包括十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特朗普之前28年来
历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这表明
A.美国的经济学家均崇尚贸易自由主义思想
B.美国的经济学家缺乏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
C.美国的经济学家均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
D.经济全球化发展形成全球利益均沾的格局
18.文艺复兴揭开了宗教神秘的面纱。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克的名言:“我研
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这说明文艺复兴
A.借助古希腊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B.使人们找到了自我不再信奉上帝
C.广泛传播了民主、自由等新思想D.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
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20.“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
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
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21.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
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
A.解释了改良蒸汽机的工作过程
B.应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而产生
C.证明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D.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
22.阿里巴巴公司依托互联网推出Buy十的全新购物方式,即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
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使网购变得更“触手可及”。这说明互
联网
A.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23.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
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该艺术是
A.电影艺术
B.雕刻艺术
C.绘画艺术
D.电视艺术
24.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
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
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某一制度主要体现了精英参政的精神,它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
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是对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体现了
A.党派协商合作的良好关系
B.尊重民族平等的自治精神
C.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
D.直接行使权利的民主诉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8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解决政企不分、权责不清、“大锅饭”现象严重,粮食队伍庞大、费用高、效益差,市场体系和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调控手段
不完备,企业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等深层次问题。主要改革内容是:一是“四分开一完
善”,即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账分开,完善粮
食价格机制。二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坚持敞开收购,实行顺价销售,做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规范粮食交易行为,促进有序
流通,国家制定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粮食管理开始进入
法制化管理轨道。
——摘编自卢彦超《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
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依靠立法和制度来调适城乡公民的贫富差
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
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和谐:西方古代强国之道——古希腊罗马历史盛期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梭伦是如何“依靠立法和制度来调适城乡公民的贫富差距”的。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对当今的社会改革有何借鉴意义。(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
“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
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
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
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4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存在的巨大危险使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
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
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
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7分)2020-2021学年
级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
D
6D
7C
D9.D10
点:侧重于解决权
管理轨道。(6分
义:规范了粮食交易行为;促进了粮食的有序流通;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完善
主义市场经济体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
同时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但同时
限定第四等级的参政权。(6分
兼顾各方利益,防
进
生大皮时类周的要
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
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
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4分)
美、英两国牺牲中国权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苏联
利于加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分
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活动,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世界
进程;但是,美、苏等国借机推行大国强权政
损
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