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之论证思路知识点梳理
多年前有个俄国的无神论的学者。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上帝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上帝挑战说:“上帝,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静地等候了几分钟,当然上帝没有下来杀死他。他便左顾右盼地向听众说:“你们都看见了,上帝根本不存在!”
怎知有一位妇人,头上裹着一条盘巾,站起来对他说:“先生,你的理论很高明,你是个饱学之士。我只是一个农村妇人,不能向你反驳,只想请你回答我心中的一个问题:我信奉耶稣多年以来,心中有了主的救恩,十分快乐;我更爱读《圣经》,越读越有味,我心中充满耶稣给我的安慰;因为信奉耶稣,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请问:假如我死时发现上帝根本不存在,耶稣不是上帝的儿子,圣经全不可靠,我这一辈子信奉耶稣,损失了什么?”
无神论学者想了好一会儿,全场寂静无声,听众也很同意农村妇人的推理,连学者也惊叹好单纯的逻辑,他低声回答:“女士,我想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
农村妇人又向学者说道:“谢谢你这样好的回答。我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当你死的时候,假如你发现果真有上帝,圣经是千真万确,耶稣果然是神的儿子,也有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我想请问,你损失了什么?”学者想了许久,竟无言以对。
上帝存在吗?你来论证吧!
(小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学会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灵活运用一些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题的考查类型:
1、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
2、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3、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
为什么?
4、文章的某部分能否调换,为什么?
题型1:分析某段的论证过程
例一:
读《冠军,曾“输在起跑线上”》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贝多芬曾说,只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江苏女孩吴晶从小双目失明,站在这样的“人生起跑线”上,她却乐观自信,在艰难中磨练自己,最终不仅成了杰出的残疾运动员,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今年初,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都同意接收她入学。吴晶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同样“跑”出了精彩的人生。再如,浙江的滕头村在创业发展之初,“起跑”时也大不如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却使它成为闻名中外、富甲一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所以,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充满自信,不言放弃,才能将“起跑线上的输”最终转变为“终点上的赢”。
这些答法对不对:
答法一:这段用江苏女孩吴晶和浙江滕头村的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答题不全面)
答法二:先引用提出贝多芬的话证明要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然后列举江苏女孩吴晶从小双目失明,站在这样的“人生起跑线”上,她磨练自己,最终不仅成了杰出的残疾运动员。接着列举浙江的滕头村在创业发展之初,“起跑”时也大不如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却使它成为闻名中外、富甲一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最后指出只有充满自信,不言放弃,才能将“起跑线上的输”最终转变为“终点上的赢”。
从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不到位、不简练)
答法三:首先用贝多芬的----话;然后举江苏女孩吴晶和浙江滕头村的事例证明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最后指出我们要充满自信面对一切。(概括不全面,而且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1贝多芬曾说,只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
首先用贝多芬的话证明面对不利和艰难的遭遇不悲观失望、坚持不懈的重要(1分);
2江苏女孩吴晶从小双目失明,站在这样的“人生起跑线”上,她却乐观自信,在艰难中磨练自己,最终不仅成了杰出的残疾运动员,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今年初,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都同意接收她入学。吴晶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同样“跑”出了精彩的人生。再如,浙江的滕头村在创业发展之初,“起跑”时也大不如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却使它成为闻名中外、富甲一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接着用江苏女孩吴晶和浙江滕头村的事例证明了不悲观失望,奋起直追、坚持不懈才能“赢在终点”(1分);
3所以,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充满自信,不言放弃,才能将“起跑线上的输”最终转变为“终点上的赢”。
最后指出充满自信、不言放弃对“赢在终点”的重要作用(1分)。这样,有理有据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例二、
文章第3段是怎样论证“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
《许多事不必在乎》
)
①宠辱不必在乎。②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③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
④
故达观者宠亦淡然,辱亦泰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⑤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1
宠辱不必在乎。
首先提出了“宠辱不必在乎”的观点。
2
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
然后再从一般事理出发,讲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
3
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
指出古往今来得宠受辱的人和事很多。
4
故达观者宠亦淡然,辱亦泰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接着运用引证法,
以达观者的正确态度和名言论述了“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
5
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最后以“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作结,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简要分析论证过程答题思路
建议:
连词
+
论证方法
+
论据概括
+
论点
题型2:分析几段的论证思路
方法
明确观点
读懂分层
分析论证
清晰表达
例
简要分析⑤—⑦段的论证过程。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教学和研究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首先举出阿西莫夫聪明地舍弃并取得成功的事例)
⑥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舍弃有时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能忍受一时的痛苦,就有可能招来终生的痛苦。阿西莫夫当时选择舍弃自己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和讲台,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正是因为他挺住了一时的痛苦,而成就了后来的大业。不做出舍弃,那可能会造成阿西莫夫终生的痛苦和悔恨,也是世界的一个遗憾。阿西莫夫聪明的舍弃,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读者和世界的幸运。
(然后从舍弃需要忍受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或“分析阿西莫夫的舍弃对其成功的重要作用”)
⑦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本来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成优势,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舍弃自己的短项,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成功的目标。
最后得出扬长避短(善于舍弃)可以走向成功的结论。
答案:首先举出阿西莫夫聪明地舍弃并取得成功的事例,然后从舍弃需要忍受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分析阿西莫夫的舍弃对其成功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扬长避短(善于舍弃)可以走向成功的结论。
题型3:分析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针对有分论点的议论文
阅读《创新不言败》,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创新不言败”的?(2分)
创新不言败
①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在创新的过程中,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不能把握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多次试验都没能成功。当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③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失败与成功,总是相对的、辩证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
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的失败是常有的,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胜利。
④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因为创新是艰难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
⑤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⑥创新是创业者的追求,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自信,才能鼓起从头再来的勇气;自强,才能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自信不是自负,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不会一味蛮干;自强不是逞强,自强者有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不达目的不罢休。
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呼唤创新。
答案:
①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
思路:
将论证的主体分层,概括每层主要内容。
题型4:分析某段能否去掉
宽容与和谐
①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宽容,做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提出论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②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
③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
[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
④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大千世界,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
[宽容要有原则,要做到宽容就要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只有多看自己的短处,容得下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包容、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者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应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积极营造宽松、融洽、团结的氛围。
[要能容人之短]
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不出一点偏差,应当允许人们犯错误,允许人们改正错误。容人之过,不求全责备,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生动局面。
[要能容人之过
]
选文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提出论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②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
③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
④宽容要有原则,要做到宽容就要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
⑤要能容人之短
⑥要能容人之过
答案:不能去掉。因为本段指出宽容要有原则,要做到宽容就要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既是对上文论证内容的补充,又开启了下文要论述的内容,使文章的论证更全面、充分,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因此,不能删掉本段。
题型5:文章中的句子(段落)能否调换
方法:注意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逻辑关系)
例
①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认知健全,心理品质完善,知荣明耻,不欺人、不自欺。②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守正心灵,控制情绪,追求卓越。③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睦相处,“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④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一股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文段中的四个句子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2分)
不能,四句话是对“内心和谐”意义和作用的评价。前三句说明“内心和谐”是一种品质,是递进关系,第四句是议论具备这种品质的作用。
(一)简要分析《创新不言败》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1.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
首先指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
2.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
然后引用王安石的话证明要想创新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
3.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接着先从反面论证“退”和“怯”的不可取,再从正面提出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4.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最后归结到论点上: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才能实现创新。
(二)
说“嫉妒”
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从心理上来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他们往往把旁人的成功视作自己的失败,把旁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痛苦,整天处于一种极不舒畅、极不安宁的景况之中难以解脱,无来由的恨是他们唯一的心理活动。试问,这样的人生尚有何乐趣可言?更有甚者,读者熟知的“三国”故事,其中就有周瑜因妒而气死自己的例子。虽然这种极端并不多见,但嫉妒伤身确是事实。至于由嫉妒引起的不良行为,诸如造谣、诬陷和打击,更是可能触犯刑律,其下场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吗?
说说第4段文字是怎样证明本段的观点的
(3分)
论证过程:
先摆出本段论点: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然后用喻证法将嫉妒比做毒虫,论证了嫉妒会损害人们的心理健康;再举周瑜因妒而气死自己的例子,论证嫉妒确实伤身;最后列举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证明了嫉妒害人也损己。
(三)请简要说说选文第①②段是如何围绕"激情与成功"展开论述的?
①有一次,美国一位部长问比尔·盖茨:“我在微软参观时,看到每一个员工都非常努力,非常快乐。你们是如何创造这样的企业文化的?”比尔·盖茨回答:“我们雇佣员工的前提是,这个员工对软件开发是有激情的。”可见,对成功而言,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②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经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成功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和事业就难有起色;激情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源泉,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激情,人不过是一块未经撞击的越石,只有潜在的能量。
开头用软微员工对于软件开发拥有激情因而工作努力快乐的事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对成功而言,激情是必不可少的;接着引用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话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运用一系列的比喻,论证了激情对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四)
美哉,书卷气
①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有了书卷气,方不致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②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次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有的名著少年时读过,长大后还需要重读,用不同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直至读出人生况味①,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之旅的扩展和丰富吗?
③读书还涵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犹太民族以爱读书著称于世,其国民大多知识渊博、谈吐不俗,不仅涌现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天才,而且拥有数量惊人的富贾巨商。犹太民族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酷爱读书肯定是原因之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反省、去学习吗?崇尚读书,是一个民族绵绵不绝的文化根基;崇尚读书,是一个国家富强腾飞的力量源泉。
④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
文章②③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第②段强调读书对于个人修养的意义,第③段强调读书对于民族发展的意义,议论角度从小到大,逐层深入,所以不能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