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授课人
学校
课型 复习课
年 级 九年级 课 题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 标
要
求 1.知道经济大危机。
2.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4.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5.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
6.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三 维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相关史实,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论从史出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构建联系,同类比较,典型例题解析,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体会并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平来之不易,积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发展 学生
核心
素养
分析 1.唯物史观: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扩张性,了解唯物史观的学习方法和作用。
2.时空观念:采用时间轴回顾本单元的重大事件以及同时期的中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事件之间的对比、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
4.历史解释:通过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梳理并形成正确历史解释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提升,体会并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和平来之不易,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
复习 内容
分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度过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并形成了新的世界大战策源地。一场比这次危机程度更深、持续更久、破坏力更大的法西斯阴云将降临到世界上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绝大多数独立国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几乎无一幸免被卷入战争,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人类历史的面貌被这场极其残酷的战争根本改变了,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
教 法 问题探究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一、主题联系,引入复习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战后初期的世界可以说是矛盾重重。
一战后1919—1922年是一个调整动荡的时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斗争;在他们的斗争中,掩盖着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
另外,帝国主义国家干涉苏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发展时期。稳定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暂时缓和了危机带来的灾难;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部地区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但在英、法、美绥靖政策纵容下,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战争危机迫近。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深刻的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部编版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时空坐标,夯实基础
下面我们先来通过时间轴梳理本单元的重大历史事件
根据考试要求,我们对重点知识进行回顾
●知道经济大危机。
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2)主要原因: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3)直接原因: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1)对资本主义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对苏联:苏联利用经济危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功,体现了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
(3)对人民生活:人民深受其害,失业人数激增
●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背景
①经济危机给美国以沉重打击;②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③胡佛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
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2)根本目的: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内容
金融: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保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实质
在坚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
对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遏制了经济危机期间活跃起来的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对世界: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给其他各国政府提供借鉴和经验 ;2)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对西方经济发展影响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具有一定的短期作用和深远影响
(2)为遭受经济危机,迫切需要新理论支撑和指导的西方国家提供了借鉴,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意大利法西斯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德国法西斯
对内(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2)加强思想控制,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 (3)大量屠杀和迫害犹太人 (4)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对外(1)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 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2)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1938年,吞并奥地利 (4)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日本法西斯
(1)对外扩张: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迅速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建立伪满洲国, 蚕食华北地区
(2)军备与扩张: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认识: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
●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欲望 (3)客观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过程
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战
争
扩
大
苏德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平洋战场——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 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战
争
转
折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三国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这次会议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创造了条件,对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
束
德国投降:1945年5月 8日,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日本投降:1945年9月 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性质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战后美苏两极格局;3)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有利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5)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拓展延伸, 感悟升华
1、两次世界大战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交战方
同盟国和协约国
法西斯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主战场
欧洲战场
欧洲战场、苏德战场、亚太战场、北非战场
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新式武器
飞机、坦克、潜艇
航空母舰、原子弹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
影响
1)规模空前,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削弱了欧洲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5)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3)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有利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5)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共同点:(1)都破坏了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都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发展;(3)都打破了原来的世界格局,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4)战后都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5)都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6)客观上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所起的作用
处于协从地位,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中国的影响
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战中,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期间,人民民主力量得到壮大,为日后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
础
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苏俄经济、社会的发展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
目的
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应对经济危机
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中小企业租让或租赁给私人和外国公司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颁布《农业调整法》用行政手段调整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全国工业复兴法》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法》加强社会保障措施通过兴办公共工程,解决了失业问题。
影响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相同点:1)背景: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2)影响:都缓解了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4)在农业政策上,二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2、不同点:1)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2)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感悟升华:
1.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3.和平来之不易,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4.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面对国际争端,应谈判协商解决。
5.各国人民之间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典例解析,提升能力
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39年9月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苏、中、美、英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9月
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6日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文坛以“战后派”作家为代表,诞生了一批反战文学作品。这些作家大多数在二战末期应征入伍,部分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并目睹了日军的最后疯狂。他们以亲身之经历,冷酷地描写血腥的战场、细腻地刻画人们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受害者几乎全是日本人和日本士兵,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及其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几乎都没有涉及。
——摘编自郭洁敏《从日本反战文学看“集体无意识”》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它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一系列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并昭示世人: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呈现了什么趋势?(2分)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不断联合取得胜利的过程(法西斯势力由侵略扩张走向灭亡的过程)。
(2)材料二、三都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哪一特点产生的反思?(2分)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以上反思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需答对四个影响)
特点:残酷性(灾难性)
影响:导致日本缺少对战争的真正反省;战后日本社会右翼势力、军国主义不断抬头;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不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二战后至今世界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答出任意4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
五、完成作业,学有所获
1、(2017.18)右图所示内容是某次战役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B.摧毁美军太平洋战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
2、(2019.18)在宣言签字时,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C.美国开始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2020原创)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德、法、英、意、日本等国之间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所有的大型骨干企业都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西方国家这样做是因为
A.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B.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C.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D.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需要
4、(2019海港二模)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
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
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 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5.1940—1944年,美国工业增长速度每年平均达16.9%,1945年同1939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扩大了约40%。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886亿美元上升到1945年的1350亿美元。导致这一现象的最直接因素是
A.二战对生产的刺激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欧洲一体化的需要
6.(2019烟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到处是残砖断瓦,人们流离失所。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A.历史背景 B.主要过程 C.主要战场 D.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