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文从字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从字顺包含的具体要求。
2.能根据要求写出文从字顺的语句,能对一些文不从字不顺的语句进行修改。
3.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会带着欣赏与批判的眼光阅读。
预习导学
课堂导入
七律·长征》最早发表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中。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原作“金沙浪拍悬崖暖”。1952年元旦,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给毛泽东写信,建议他把《七律·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浪拍悬崖暖”中的“浪”改为“水”,这样既可避免与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字重复,在意境上也不显得太“露”。 毛泽东深以为然,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歌。
预习导学
1.查字典,说说“文从字顺”是什么意思。再看看课本中是如何解释写作中的“文从字顺”的。
字典上的“文从字顺”指文章用词妥帖、文句通顺。
课本上的“文从字顺”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通畅。
预习导学
2.请修改下列几句文不从字不顺的语句。
(1)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2)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的新庐陵,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的新庐陵,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
预习导学
(3)通过这件事,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
(4)前些年,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这件事,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 。
前些年,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的空调。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读故事,悟哲理。
相传,王安石一日偶得佳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非常高兴,然而冷静之后,王安石又觉得此诗虽然可以,但句子比较平淡,诗味不浓,缺少画龙点睛之感。尤其是第三句那个“到”字,怎么看都觉得不合适,于是他又想了“过”字,“春风又过江南岸”,也觉不妥。后来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一连用了“临”“度”“来”“吹”“遍”等十几个字,都觉得不好,一时江郎才尽,一连三天寝食难安,茶饭不思。
合作探究
忽一日,家丁来报,“家乡来人,并送来两坛好酒”。王安石非常高兴,遂命人打开酒盖,只觉一股异香扑鼻、香气诱人,不觉舌根翻动,口水上溢,忍不住喝了一口,顿觉一股醇香入口,沁人心脾,继而精神焕发,心旷神怡,满脸红光。不觉大喜,又一连喝了几口,几天来的愁思苦结一扫而光。 忽然,王安石灵光一闪:酒香香气扑鼻,酒劲涌上全身,春风又到江南岸,万物复苏,江南不就绿了吗,对,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这样,王安石酒后诗兴大发,用一个“绿”字,把江南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色写“活”了,一时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千古佳作。
1.读完故事,说说你从中悟出的哲理。
合作探究
示例:我们在写作时,要养成讲究用词的好习惯。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2.写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
合作探究
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语法。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
其次,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写完后,先反复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检验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然后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并进行针对性修改。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使行款格式正确,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二 演练提升。
下面是某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段,请你认真阅读,完成题目。
(播放视频《旅食天下之巫溪烤鱼》)
师:视频的最后一句话说,“要想吃正宗的巫溪烤鱼,还得到巫溪来”。所以,老师来了,并第一时间通过大众点评网找到一家人气很旺、老板姓张的店吃了一次烤鱼,结果一去呢,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个同学也来吃烤鱼,听到他跟店老板的对话,老师简直要笑喷了。
(屏显)
学生:你好,请问是“烤鱼王”张老板吗?
合作探究
老板:对头!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学生:张老板,你的名字如雷贯耳,听说你曾在巫溪的美食节上艳压群芳,以咄咄逼人之势击败对手,获得“烤鱼王”的美誉。今天我专门来品尝你的技艺,期待你露一手哦!
老板:呵呵,我的烤鱼确是巫溪一绝,巴适得很。不过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啊!
(注:巴适,重庆方言,意思是很好,地道,这里指好吃得很。)
1.以上片段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请你指出并加以修改。
合作探究
1.以上片段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请你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艳压群芳,原指某一种花在花丛中特别美丽,现比喻一群女子在一起,其中一个最为漂亮,把其他人给比下去了。它的适用对象是女性。这里用词不准确,应改为“技压群雄”。
②咄咄逼人,本义是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它是一个贬义词。改成“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更为恰当。
③品尝你的技艺,品尝的不能是“技艺”,这里搭配不当,可以换成品尝手艺、厨艺、烤鱼等。
合作探究
2.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示例: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要做到语言准确,就得精选用词,避免语病。有些词有特定使用对象,我们不能张冠李戴,造成歧义;有些词是有褒贬意义的,我们要分辨清楚;还有一些词搭配合不合理,我们也得考虑一下。当然还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唆等问题,我们都要注意避免。总而言之,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