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20分
,
)
1.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一箪(?
?
?
?
)食,一豆羹(?
?
?
?
),得之则生,弗(?
?
?
?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
?
?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
?
?
)也。
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________
呼尔而之________
(2)所欲有甚生者________
万钟我何加焉________
(3)二者不可兼________
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
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
4.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乞人不也________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之________
(3)则可以辟而有不为也________
(4)所欲有于生者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50分
,
)
?
6.(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___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_______________,【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段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不超过50字)
?
7.(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注】①旃:通“毡”。②北海:当时匈奴北境。③羝:公羊。④常惠:苏武部下。⑤去:jǔ,收藏。⑥旄:毛。⑦弋射:狩猎。⑧檠:矫正。⑨服匿:盛酒酪的容器。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故不为苟得也/匈奴以为神
B.鱼,我所欲也/单于益欲降之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牧羝
D.所恶莫甚于死者/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4)【甲】文中孟子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苏武是如何用行动践行着孟子的这一思想的?
?
8.(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
孟?
?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死亦我所恶?
?
?
?
?
?
?
?
?恶:讨厌,憎恨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
?
?
加:动词,增加
B.①是亦不可以已乎?
?
?
?
?
已:停止
②蹴尔而与之?
?
?
?
?
?
?
?
?蹴:踩踏
C.①妻妾之奉?
?
?
?
?
?
?
?
?
?
?奉:侍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得:感恩、感激
D.①故患有所不辟?
?
?
?
?
?
?
患:祸患,灾难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
?
?
?
?乡:先前、从前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一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
9.(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故不为苟得也?
?
?
?
?
?
?
?
?
?
何故?
B.是义贵于其身也?
?
?
?
?
?
?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
?
?
?
?
?
?
?
?
?
?
?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
?
予观夫巴陵胜状
(2)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乙】文选自《墨子·贵义》,请指出【甲】文出处《_______________》。
②【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请指出,并指明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那么【甲】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5)【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万事莫贵于义”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202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20分
)
1.
【答案】
dān,gēng,fú,cù,xiè
【考点】
注音
鱼我所欲也(《孟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箪”应读作“dān”;
“羹”应读作“gēng”;
“弗”应读作“fú”;
“蹴”应读作“cù”;
“屑”应读作“xiè”。
2.
【答案】
(1)同“欤”,语气词,动词,给
(2)比,对
(3)获得,同“德”,感恩、感激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鱼我所欲也(《孟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
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得”:同“德”,感恩、感激。所以
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者不可得兼”的“得”现代汉语中也有“获得”的意思;而“与”与“于”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
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
【答案】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恩、感激,与,欤,语气词
(4)乡,向,先前、从前
【考点】
文言实词
鱼我所欲也(《孟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考试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
(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如此题中“乡”与“向”的为同音通假,“辩”与“辨”为形声字通假,平时注意
积累。
4.
【答案】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一箪食,一豆美,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鱼我所欲也(《孟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
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
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丧”“箪”“美”“蹴”等字词的书写。
5.
【答案】
不屑一顾
为非作歹
患难与共
欺人太甚
【考点】
文言实词
鱼我所欲也(《孟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
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答案:(1)不屑一顾
(2)为非作歹
(3)患难与共
(4)欺人太甚
二、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50分
)
6.
【答案】
(1)①益处,②停止,③既然这样,那么,④如果没有
(2)①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困贫乏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②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比
(4)示例: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考点】
岳阳楼记(范仲淹)
鱼我所欲也(《孟子》)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语言特色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加:益处。
②句意: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
③句意: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④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
(2)①乡:同“向”,先前,从前。得:同“德”,感恩、感激。
②互文的手法。以:因为。
(3)根据【甲】文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根据【乙】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古仁人之心”具体体现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文中都用到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甲】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行为进行对比;【乙】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将天阴、天晴时登楼者的不同心情进行对比。
(4)“许多可歌泣的事迹”可以是符合孟子思想“舍生取义”的,如文天祥、岳飞、刘胡兰、董存瑞等,也可以是符合范仲淹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如海瑞、包拯、孔繁森、焦裕禄、杨善洲等。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注意不超过50字。
7.
【答案】
B
(2)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他的吃的喝的。
(3)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4)舍生取义,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坚决不投降,忠于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
【考点】
一词多义
文言文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孟子》)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告诉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他的吃的喝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他当成神人,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容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解答】
(1)A项,为,做/作为,当作;
B项,欲,想要/想要;
C项,使,与“如”连用,作为一个词,表示假设,如果,假使/让;
D项,所,与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涉及的对象/地方。
故选B。
(2)①由是:从这里,从此,因此。这里指“采用某种手段”。辟:同“避”,躲避。
②幽:囚禁。置:放。绝:断绝。
(3)“仗汉节牧羊”和“卧起操持”是同一主语的两个行为,主语都为“苏武”,应在二者中间断开,“节旄尽落”的主语是“节旄”,与上句主语不同,应在“节旄”前断开。故正确断句为: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4)通过【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章中孟子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而【乙】文中苏武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绝不屈服,从“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知,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和国家尊严,坚决不向匈奴投降,忠于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苏武正是用这些行动来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8.
【答案】
A
(2)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示例: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是“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
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孟子》)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②句意: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加:名词,益处,好处。
(2)是心:这种心。丧:丧失。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即可。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都是“义”的表现,但要把“义”和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江湖义气区别开。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例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选择自己熟悉的事例简要叙述即可。
9.
【答案】
B
(2)孟子·告子上,辟,避,躲避
(3)①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种心。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4)比喻论证,类比推理,由舍鱼而取熊掌,引出舍生取义。
(5)“义”是正义和道义,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事。
它提醒我们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名利而丢掉人格、尊严,做出不该做的事情。不能见利忘义。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事。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词多义
通假字
文学常识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墨子说:“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会原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一定不愿意干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又说:‘送给你天下,但是要把你杀死,你会愿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也一定不愿意干这件事的。那么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贵。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所以说: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解答】
(1)A项,连词,所以,因此/名词,缘故,原因。
B项,两个“是”都是代词,这。
C项,动词,讨厌,憎恨/名词,坏事。
D项,动词,给/代词,我。
故选B。
(2)①【甲】文选自《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②通假字:“辟”同“避”,躲避。
(3)①独:只是。是心:这种心。
②万事:任何事。贵:重要。
(4)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由“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引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自然地提出了自己“舍生取义”的主张。
(5)【乙】文中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于义”,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甲】文说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生命与大义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大义。有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两文文中的“义”不仅是“礼义”也是正义,在当今社会还可理解为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坚守“义”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