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语文辅导教案
教学课题 新课学习《桃花源记》
教 学
目
标
掌握常见的虚词和重点实词。
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3、能了解古文大意,快速解题。
教 学
重
难
点
理解古文内容并能翻译重点句子。
2、掌握虚词和词类活用的用法。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 优□ 良□ 中□ 差□
建 议:
教学内容 课堂收获
一、课文讲解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重点字词:
通假字:要(yāo):通“邀”,邀请。
一词多义:
寻向所志: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寻病终:不久。
便舍船: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屋舍俨然:房屋
词类活用:甚异之:意动用法,以…为异,
复前行: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规: 名作动,计划,打算。
古今异义
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注释:
缘:沿着,顺着。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缤纷:繁多的样子。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具:全都。
咸:副词,都,全。
邑人:同县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为:介词,向、对。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及:到达。
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二、同步练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
邑人( ) 诣太守( ) 垂髫(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来问讯 B、便yāo( )还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终
E、欣然guī( )往 F、后suì( )无问津者
3、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F、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4、填空。
①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②《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③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5、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处处志之( ) 见渔人,乃大惊( )
(1)志 (2)乃
寻向所志( ) 乃不知有汉 ( )
寻向所志(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3)寻 (4)为
寻病终(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既出,得其船( ) 便舍船 ( )
(5)其 (6)舍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屋舍俨然 ( )
三、练习巩固
(一)基础训练
第一站“家乡印象”。(6分)
枕长江,倚黄山,傍君山,地处江尾海头的小城江阴,几千年来一直绵延着自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从浩hàn 的历史长河里,采撷浪花。春秋时期,江阴曾是吴国公子季札的封地,故称“延龄古邑”,后来又成为楚相春申君的采邑,所以又称“春申旧封”。唐宋时期,江阴以其港口的便利和繁华吸引着天下商贾,江上船只摩肩接踵。明末清初,典史阎应元带全城父老抵yù 清兵,坚强不屈,壮伟奇烈,令人赞叹。近现代史的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锐不可当,要塞古炮台似乎还juān 刻着他们的英勇。而今天的江阴人民,奋发图强,各乡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江阴连续几年蝉联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令人瞩目。
1.看拼音,写汉字。(3分)
浩hàn 抵yù juān 刻
2.语段中四个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摩肩接踵 B.坚强不屈 C.锐不可当 D.因地制宜
3.修改划线的病句。(1分)
江阴连续几年蝉联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令人瞩目。
第二站“家乡情怀”。(7分)
4.小澄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同筑中国梦》演讲稿的内容,他将整理的材料记录如下,并发至朋友圈。(5分)
序号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A
刚毅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B
坚贞
贫贱不能移, 。
《孟子》
C
自强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D
忧国
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E
乐观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5.读了小澄的材料,有同学指出其中有一处主题词与名句明显不匹配。这处是( )(填序号)(2分)
有人说:“其实何必远行,书中自有风景。”“中国梦·家乡”研学之路不仅在脚下,还在经典书籍中,初二的必读书中也是能量满满,让我们重温一下吧。(13分)
〖甲〗
他们背着手榴弹和毛瑟枪,即刻爬上铁索,摇荡在汹涌的河上,紧抓着铁索,一步一抓地往前爬。红军的机枪向敌军碉堡怒吼,子弹射在桥头堡上。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那些红军战士们正摇荡在河水上空,慢慢朝着地方狙击手方向前行。第一名战士被打中了,落入下面的激流之中,第二名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名……四川的军队可能从未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显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灵?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著 王涛 译)
6.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至关重要的篇章,倘若当初红军在此失败,就非常有可能遭到“剿灭”,大渡河上的这座桥,它的名字闪耀在党史中,人们把那场战斗叫做“飞夺 ”(填桥名)(1分)
7.这一章,作者取的标题是“大渡河英雄”,但在文中却没有出现任何一个英雄的名字,这算不算是这本书的瑕疵呢?请说明理由。(3分)
〖乙〗
如果说出这些办法,可能有人要指责我是不知羞耻的现实主义者。一些观点可能会把我们吓一跳,但实际上这些观点非常简单,仅仅道出了事物朴实的真相。大自然可没有我们这么多顾忌,她直截了当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完全不在乎我们对此会表示赞同还是反感。所以我们也别太挑剔啦,如果要了解昆虫精妙的技艺,就要像昆虫一样思考问题。全速前进,不要在事实面前退缩。
① 的幼虫会给自己做一个匣子,在里面完成变态,这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它要制作一个容器,或者说结个茧。毛毛虫有丝腺和吐丝管,而 ① 幼虫似乎没有相应的器官,只能利用外界的资源。不,这个说法是错的。它只不过表面上是个穷光蛋。就像毛毛虫样,
① 幼虫体内也有能够产生建筑材料的器官;它甚至也有吐丝管,只是位于身体的另一头。幼虫用来生产水泥的器官,是肠。
在能够活动的时候,幼虫不停地排便,身后留下的一串串棕色小颗粒就是证据。当化蛹期临近,它就改变了生活方式。它开始节约粪便,将其积攒起来,做成高质量的泥浆。当它开始准备隐居的时候可以看到肥胖的肚子末端有一个暗色的大斑点。那就是它用来装黏合剂的袋子。这仓库装得满满当当,向我们清楚地展示了这位艺术家的工作方式: ① 幼虫就是专门用粪便盖房子的。
——《昆虫记》(让—亨利·法布尔 著 戚译引 译)
8.小澄读完《昆虫记》后,给法布尔笔下昆虫写了一些小诗。
(1)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4分)
A.蟋蟀 a.美丽的舞者,你总是受爱情的召唤而来。
B.孔雀天蚕蛾 b.你算不得昆虫界的贝聿铭,但你是最绿色的建筑师。
C.法国狼蛛 c.为什么你的歌声如此美妙?能让我看看你的乐器吗?
D.花金龟 d.毒汁是你的秘藏,螯肢是你的亮剑,你总能所向披靡!
A—— B—— C—— D——
(2)请从上题的昆虫选项中,选出本语段中 ① 所指的昆虫是 。(填大写选项)(2分)
9.法国著名戏剧家罗斯丹评价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文学家一般的写。”结合上述选段中的相关词句,选择其中任一评价(哲学家/文学家),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①斜错,其纹灿然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②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③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注释】①螭(chī):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②淬(cuì):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再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③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人。
1.与“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中 “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益慕圣贤之道 B.当余之从师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以松脂、蜡或土灰之类冒之
2.对文章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申屠敦真心想把真鼎献给权贵人,鲁生抢了功,他愤愤不平。
B.申屠敦说服不了众人完全是因为自己证据不足。
C.众人附和权贵人是因为权贵人的眼光是正确的。
D.申屠敦的遭遇是因为鲁生及众人趋炎附势造成的。
3.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呼金工象而铸之 象: ②与敦所有者略类 类:
③贵人宝之 宝: ④辨数不已 辨: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第不知孰真耳。
译:
(2)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译:
东坡诲葛延之
江阴葛延之,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尝以亲制龟冠为献,公受之,而赠以曰:“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叶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①,岣嵝耳孙②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今集中无此诗。葛常之,延之三从弟也。尝见其亲笔。
——《容斋随笔》(宋 洪迈 撰)
【注】①小冠:也称束髻冠,束在头顶的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
②岣嵝耳孙:岣嵝,谓山巅。耳孙:玄孙之孙。因远祖称“鼻祖”,故玄孙之孙称耳孙。
8.上文记载了一段苏东坡与葛延之的轶事。情节可分别用五个字概括为: ——葛请作文法——东坡诲延之——延之献龟冠—— 。(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不远万里省苏公 省: ②葛请作文之法 作:
③作文亦然 然: ④而书诸绅 诸:
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必有一物以摄之”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请以军礼见
C.以顺为正者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1.翻译。(2分)
尝以亲制龟冠为献,公受之。
四、课后作业
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①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②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②白:告诉。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为乡邻之所贵 贵: ②躬耕自资 躬:
③亦雅咏不辍 辍: ④而畜素琴一张 畜:
2.下列句中的“以”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亲老家贫 B.以宋元嘉中卒
C.故以酒食来相宽慰 D.以激怒其众
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陶渊明第一次当官是担任州里的祭酒,后来不能忍受这一职务,辞官回家。
B.陶渊明辞官根本的原因是他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卒生志向。
C.陶渊明爱好喝酒,每次喝醉都觉得舒适,因此有时没有酒喝,他就会生气。
D.陶渊明的“琴中趣”体现了他洒脱不羁,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二、同步练习
1、huò、yǎn、qiān mò、yì、tiáo
2、A.咸 全、都 B.要 同“邀”邀请 C.缘 沿着 D.寻 不久
E.规 计划 F.遂 于是,就A.shě舍弃 shè屋舍 B.zhuó衣着 zháo着急
C.jiān房间 jiàn间隔 D.shuài率领 lǜ圆周率 E.yǔ语言 yù不以语人
3、A.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B.妻子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 像这样 这样 E.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F.鲜美 (指色彩)鲜艳美丽 指食物味道好、浓
4、①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 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②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 发现 访问 离开③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略
三、练习巩固
(一)基础训练
1.(3分)瀚 御 镌
2.(2分)A
3.(1分)江阴蝉联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令人瞩目。或者江阴连续几年都是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令人瞩目。
4.(5分)岂不罹凝寒 威武不能屈 老骥伏枥 浑欲不胜簪 仍怜故乡水
5.(2分)E
6.(1分)泸定桥。
7.(3分)不是瑕疵(1分),在我们红军的革命史上,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他们为革命为信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渡河英雄,是这无数无名英雄的代表。(2分,意思对即可)
8.(1)(4分)A——c B——a C——d D——b
(2)(2分)D
9.(3分)示例一: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全速前进,不要在事实面前退缩”(1分),这体现了法布尔务实求真(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对科学真理的真心热爱)(2分)。示例二:像文学家一般的写:文段中像“穷光蛋”“仓库”等语言(1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花金龟善于利用资源建造房子的特征。(2分)(或像“节约”“积攒”“准备隐居”等语言,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金龟像人一样准备造房子的过程;也可以列举其他例句。)
列举相关句子得当1分,对这个句子的分析符合“哲学”或“文学”特征,2分。
(二)文言文练习
8.(2分)延之省东坡(葛省苏东坡) 东坡赠其诗(东坡赠以诗,东坡回赠诗)(意思对即可)
9.(4分)①省:探望窥:偷看 ②作:写. ③然:这样 ④诸:兼词,“之于”
10.(2分)A
11.(2分)(延之)曾经把亲手制作的龟冠作为礼物献给(东坡),东坡接受了他的礼物。(或(延之)曾经把亲手制作的龟冠作为献礼,东坡接受了它。)(得分点:尝,以,之,省略主语)
四、课后作业
12.(4分)①贵:重视 ②躬:亲自 ③辍:停止 ④畜:同“蓄”,收藏、贮藏
13.(2分)D 14.(2分)C
15.(2分)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劳累琴弦发出声音呢? (或“何必使琴弦劳累发出声音呢?”)(分点:但:只。 识:知道、懂得、认识。 劳:劳累,使……劳累。)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实录。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我想要用弹琴唱歌,来作为来作为我隐逸生活的费用,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让他担任彭泽令。(陶潜)向来怠慢权贵,不私下为长官做事。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从没有开心生气的样子。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曾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像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劳累琴弦发出声音呢?”陶潜在宋元嘉年中的时候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所撰写的文集一起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