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若三角方程与的解集分别为,则( )
(A) (B) (C) (D)
在△ABC中,,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若,,则( ).
A. B. C. D.
右图是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为了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只要将的图象上的所有的点( ).
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函数在内 ( )
(A)没有零点 (B)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C)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D)有无穷多个零点21世纪教育网
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上,则=
(A) (B) (C) (D)
设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则
(A)在单调递减 (B)在单调递减
(C)在单调递增 (D)在单调递增
已知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且是与的等比中项,为的前n项和, ,则的值为 ( )
A. B. C.90 D.110
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公差,,则
(A)8 (B)7 (C)6 (D)5
(2010江西理数)5.等比数列中,,=4,函数,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
在中,,则的最大值为 。
(2011年高考广东卷理科11)等差数列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则 .
在等差数列中,,则
设,其中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的最小值是________
。
(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科11)在等比数列{an}中,a1=,a4=-4,则公比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sinAsinB+bcos2A=a.
求;(II)若c2=b2+a2,求B。
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己知 (Ⅰ)求B;(Ⅱ)若
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求的值; (2)若cosB=,,求的面积.
等比数列中,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一行 3 2 10
第二行 6 4 14
第三行 9 8 18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的前项和.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A B B A A D C
2.答案:C
解析:由得,即,
∴,∵,故,选C.
3.【解】由及正弦定理得,代入得
,即,又,
由余弦定理,
所以.故选A.
4.【解】解法1.如图,平移需满足,解得.因此首先将的图象上的所有的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又因为该函数的周期为,于是再需把的图象上的所有的点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故选A.
解法2.由已知图象得解得,又,所以图中函数的解析式是,
因此该函数的图象是将的图象上的所有的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故选A.
5.【分析】利用数形结合法进行直观判断,或根据函数的性质(值域、单调性等)进行判断。
【解】选B (方法一)数形结合法,令,则,设函数和,它们在的图像如图所示,显然两函数的图像的交点有且只有一个,所以函数在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方法二)在上,,,所以;在,,所以函数是增函数,又因为,,所以在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9.【答案】D
【解析】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考查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公式,重点考查学生创新意识,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考虑到求导中,含有x项均取0,则只与函数的一次项有关;得:。
11. 12.【答案】10
【解析】由题得.
13.解析:74. ,故
14.【答案】
【解析】考察综合运用等差、等比的概念及通项公式,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难题。
由题意:,
,而的最小值分别为1,2,3;
15.【答案】—2
16.解:(I)由正弦定理得,,即
故 ………………6分
(II)由余弦定理和
由(I)知故
可得 …………12分
17.【解析】(Ⅰ)由正弦定理可变形为
,即,由余弦定理
又,所以21世纪教育网
(Ⅱ)首先
由正弦定理,同理
18.【解析】(Ⅰ)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即,即有,即,所以=2.
(Ⅱ)由(Ⅰ)知: =2,即c=2a,又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即,解得,所以c=2,又因为cosB=,所以sinB=,故的面积为=.
19.【解析】(I)当时,不合题意;
当时,当且仅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不合题意。
因此所以公式q=3,故
(II)因为
所以
所以,当n为偶数时,
当n为奇数时,
综上所述,
20.解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已知条件得:
解得,故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即
故,,有时,
所以.
综上,数列的前n项和为。
21。分析:(1)先求首项,后求通项;(2)可以先求,然后在新数列中通项求和。
解:(1)设数列的公比为,则由,得,
又,又因为。得
(2)
得。
所以,数列的前项和为
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性质、等差数列前项和,对数运算以及数列求和(列项求和)与数列综合能力的考查。解答过程要细心,公式性质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