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云南省昆明市 2021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诗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砷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不多,却因长期与毒药关系密切而_____。砷的形象不好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一种三价无机化合物——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它无色无味,黄豆大小的一粒就足以使人毙命。再加上,人因砒霜中毒以后症状不 ,所以砒霜经常被图谋不轨的人利用。目前由于毒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与砷有关的投毒事件将大幅降低,砒霜“正能量”的一面开始显现。砒霜可以 细胞快速凋亡,而正是由于这种特性,砒霜成为清除体内恶性增殖细胞的有利武器。除了对一些实体癌瘤有抑制效果,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砒霜对多种恶性血液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表现出令人瞩目的独特疗效。但它的用法、用量十分微妙,只有在现代科学指导下正确用药,____的毒药才能化为治病的良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罪恶昭著 明显 促使 世人皆知
B. 声名狼藉 明显 促进 举世瞩目
C. 声名狼藉 典型 促使 世人皆知
D. 罪恶昭著 典型 促进 举世瞩目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毒物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与砷有关的投毒事件将大幅降低
B. 目前由于毒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与砷有关的投毒事件已大幅降低
C. 由于毒物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与砷有关的投毒事件已大幅减少
D. 目前由于毒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与砷有关的投毒事件将大幅减少
19. 下列各项与文中“正能量”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B.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C.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豆腐店里确乎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 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罪恶昭著:罪恶非常明显。语境中强调“砷元素”的名声不好,应该用“声名狼藉”。
典型: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明显:分明,清楚明白。语境中强调症状不突出,应该用“典型”。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促使: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语境中强调产生一种坏的结果或目的,应该用“促使”。
世人皆知:指很多人都知道;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影响很大。语境中强调人人都清楚都知道,应该用“世人皆知”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子“目前由于毒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与砷有关的投毒事件将大幅降低”有三处语病:“目前由于毒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中“目前”语序(位置)不当;“将大幅降低”中“将”与“目前”时态不一致,前者将来时,后者一般现在时,改为“已……”;“事件……降低”主谓搭配不当。
A.时态不对,主谓搭配不当。
B.“目前”位置不当。
D.“目前”位置不当,主谓不搭配,时态不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并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正能量”引号的用法为表示特殊含义。
A.引用。
B.引用。
C.特定称谓。
D.特殊含义。
故选D。
云南省曲靖市2021届高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文化学者最新研究发现,曾侯乙编钟横梁上密布的类似“二维码图”的纹饰,可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古乐谱。此前,一般认为这些纹饰不过是一种豪华的装饰——无论是那黑红相间的色彩,还是那流畅细致的花纹,与金光闪闪的青铜编钟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然而,仔细分析这些初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的纹饰,其构成元素有着惊人的一致性:“x”字形、“+”字形、“山”字形、“骨棒”形等反复出现。研究者指出,这些符号 着大量古代音乐信息,如同汉字中的甲骨文一样,它们是音乐中的“化石”,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需要不断破解的艺术之谜,也是一份无比 的文化遗产。目前,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要想按照“二维码图”演奏出正宗的先秦时期的乐曲,还需要研究者们发挥才智,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得益彰 蕴含 优厚 穷形尽相
B. 交相辉映 蕴含 丰厚 穷理尽微
C. 交相辉映 饱含 丰厚 穷形尽相
D. 相得益彰 饱含 优厚 穷理尽微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有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
B. 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
C. 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
D. 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
19. 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同汉字中的甲骨文一样,它们是音乐中的“化石”。
A. 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B. 被人揭露真面目后,这些所谓的西方绅士就撕掉“文明”的面具,大肆抢杀掳掠,无耻地占有我国的瑰宝。
C.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D. 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此处形容的是色彩、花纹与编钟相互映照,而不是“补充”,故选“交相辉映”。
第二空,蕴含:里面含有,蓄藏。饱含:满含、充满。根据后文“大量古代音乐信息”可知,“饱含”与“大量”意思重复,故选“蕴含”。
第三空,优厚:待遇的优渥。丰厚:数量多,价值高。“文化遗产”不能用“待遇优渥”来形容,故选“丰厚”。
第四空,穷形尽相:形容事物描写得极为细致生动或形容人丑态毕露。穷理尽微:深入地研究,以达精深奥妙的境地。此处需要研究者们深入研究,故选“穷理尽微”。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为主语残缺,“由于……致使”滥用介词“由于”导致句子缺主语,排除A;一为语序不当,“有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与“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应该调换位置,先说未辨识的,再进一步说即使辨识出来的组合也需要进一步辨析,排除B。
D.搭配不当,“尚未”应该搭配“辨识”,“进一步”应该搭配“辨析”,只有先认识了,才能分析,排除D。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例句为特殊含义,此处的“化石”并非真正的化石,而是指它如同化石一样承载着古老的信息。
A.特殊含义,此处的“机器”并非真正的机器,而是指包身工。
B.反语讽刺,此处讽刺西方人们烧杀抢掠的行为竟然还自称“文明”,用反语显得讽刺意味更浓。
C.引用原文,此处引用诗句“莲花过人头”中三个字,直接引用。
D.特定称谓,“神舟”是飞船的名称,是一个特定称谓。
故选A。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5月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要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长短要求其适度,性质需要长篇大论者不宜过于 ;性质需要简单明了者不宜过于累赘,如是而已。所以文章之过长过短, 以字数计,而是应以其内容之需要为准。常听见人说,近代人的生活忙碌,时间特别宝贵,对于文学作品都喜欢短篇小说、独幕剧之类,也许有人是这样的。其实,( ),只是冗长无谓的文字,恹恹无生气,会令人 。
此外,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也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规范。文不加点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我们为文还是应该有意求工,千锤百炼,虽不必“掷地作金石声”,总要尽力洗除一切 猥杂的毛病。总之,以上内容希望能广泛地引发我们的思考,存在的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努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简略 不仅是 不忍卒读 肤浅
B. 简略 不是 难以卒读 肤浅
C. 简便 不仅是 难以卒读 浮浅
D. 简便 不是 不忍卒读 浮浅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较于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读者更少
B. 独幕剧的观众会比多幕剧的观众来得多
C. 近代人很少会忙得不能欣赏长篇作品
D. 简短扼要的文章必然大受近代人欢迎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上内容希望能引发我们广泛的思考,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不断努力。
B. 以上内容希望能广泛引发我们的思考,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不断解决。
C. 以上内容希望能广泛引发我们的思考,存在的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改变。
D. 以上内容希望能引发我们的广泛思考,存在的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改正。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简略:言语、文章的内容等简单、不详细。
简便:简单方便。
根据空前“文章要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可知这里指文章的内容简单、不详细。所以用“简略”。
不仅:搭配“而且”,表递进关系。
不是:搭配“而是”,表并列关系。
根据空后的“而是”,可知此空填“不是”。
难以卒读:指文笔太差读不下去。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根据空前“只是冗长无谓的文字,恹恹无生气”,可知这里是指文章太长,不生动,而不是指文章悲惨动人。所以用“难以卒读”。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
浮浅:指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方面。
这里指对文章理解不深,而不是指人的作风、为人等,所以用“肤浅”。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段首一句是“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而A、B项都是说明短的比长的好,与段首“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一句矛盾,所以排除这两项。D项“必然”说法太绝对,“简短扼要的文章必然大受近代人欢迎”与段首一句是“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也相矛盾,同时与后一句“只是冗长无谓的文字,恹恹无生气”内容不搭配,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话存在两处错误:1.“广泛地引发我们的思考”语序不当,2.“诸多缺点也需要不断努力”中“缺点”和“努力”塔配不当。
A.“问题”和“努力”搭配不当;
B.“广泛引发”语序不当;
C.“广泛引发”语序不当,“缺点”和“改变”搭配不当。
故选D。
云南省曲靖市二中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项工作任务更重。改革的需求因问题而产生,解决问题又能深化改革。小至直播带货、线上商务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大至优化公共卫生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国不断以改革的方式_______疫情挑战。短期来看,改革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起到了稳经济、兜民生的作用。在全球疫情继续扩散的背景下,改革还将继续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复苏,为决战决胜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崭新生活的起点。长远来看,当今世界处于_______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_______不是办法,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就能不断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防不胜防 从容应对 空前绝后 望梅止渴
B. 突如其来 从容应对 前所未有 临渴掘井
C. 防不胜防 疲于应付 前所未有 临渴掘井
D. 突如其来 疲于应付 空前绝后 望梅止渴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B.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C.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D. 唯有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B.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C. “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答案】17. B 18. A 19. A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突如其来:形容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防不胜防:形容防备不过来。文中强调疫情的突发性,用“突如其来”恰当。
第二处,从容应对: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褒义词。疲于应付:原指因奉命奔走而弄得精疲力尽,现在也形容忙于奔走应付而搞得非常疲劳,中性词。从感彩看,结合前后语境,应该在赞扬肯定,用“从容应对”符合语境。
第三处,前所未有:以前不曾有过。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文中只是说“大变局”的不同寻常,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也不是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用“前所未有”更恰当。
第四处,临渴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根据下文“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此处用“临渴掘井”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一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唯有”意思是“只有”,与“就”搭配不当,与之搭配的应是“才”;二是“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改为“解放和发展”。
B.“唯有……就能”,不搭配。
C.“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建设……新征程”,动宾搭配不当。
D.“建设……新征程”,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
文中“六稳”“六保”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 .特定称谓,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
B.表示引用;
C.表示声音;
D.表示反语、讽刺。
故选A。
云南省2021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许多“穿越”类的作品在凭借 的想象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同时,也因为架空历史、叙事失真而饱受争议。牛年伊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则让人们对“穿越”有了新的认知。节目中,今人穿越到古代,看先贤如何燃万古之明灯;古人穿越到当下,看后世如何传千年之经义。( )。《典籍里的中国》用 _、旁征博引的方式纵横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的传承,目光之深邃,格局之远大,让人 _,胸怀天下。以《尚书》为代表的文化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通过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论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如果说“穿透力”是思想性的最高境界,那么《典籍里的中国》几乎可以称之为当下文化节目的 --它跨越了时间的墙,推开了历史的窗,吹拂起新时代的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荒诞不经 追根究底 抚今追昔 得意之作
B. 天马行空 追根溯源 抚今追昔 扛鼎之作
C. 天马行空 追根究底 吊古伤今 扛鼎之作
D. 荒诞不经 追根溯源 吊古伤今 得意之作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档节目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涵养着坚守初心,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
B. 这档节日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涵养着坚守初心、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
C. 这档节目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涵养着坚守初心、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
D. 这档节日涵养着坚守初心、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论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B. 通过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论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C. 通过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D. 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可用于形容思想。“荒诞不经”含贬义,结合语境对象看这里形容想象,需要用中性词“天马行空”。
追根究底: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追根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典籍里的中国》探寻的是“上下五千年”,所以选用“追根溯源”。
抚今追昔:看看现在,想想过去。吊古伤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节目制作的目的不是要让人“伤今”,所以选用“抚今追昔”。
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多指文学作品。《典籍里的中国》广获好评,不是自认为满意,所以选“扛鼎之作”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承上来看,括号前的两个分句讲的都是“穿越”的表现形式,所以下文应对这种“形式”的特点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档节目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接上文最恰当,排除BD;
“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与上句有内在因果关系,应紧接其后;最后以“涵养着……的精神力量”作结,体现这档节目的意义,开启下文,排除A。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通过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论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有两处错误:滥用介词,导致句子成分主语的残缺,删掉“通过”,或者在第一个逗号后添加主语“科技典籍”;“论述”与后文搭配不当,论述的内容需要有观点,而“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并非观点、理论性质的信息,应该用“讲述”或者“叙述”“描述”这类的词语。
A.动宾不搭配;
B.结构混乱残缺主语、动宾不搭配;
C.残缺主语。
故选D。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众是什么?众就是人民。所以这句话说的就是得到人民就会得到国家,失去人民也就会失去国家。举一个例子,商朝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政权,号称“大邑商”,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商后期,商纣王的时候,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横征暴敛,搞得民不堪命。 ,僻处于西边渭水流域的小小的周, ,吊民伐罪,仅仅凭着战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就一举打败了商朝的七十万大军,创下了所谓小邑周克大邑商的 。这个充分反映了得众和失众的不同结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也因此成为周朝重要的政治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不仅仅是要强调党的人民立场,更是要通过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回味“民本”这一非常古老中国的政治原则。我们的党为什么能够引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就是因为我们的党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始终和人民 、荣辱与共,因此才能够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后 乘势而起 功绩 息息相关
B. 终于 顺势而为 奇迹 息息相关
C. 最后 顺势而为 功绩 血肉相连
D. 终于 乘势而起 奇迹 血肉相连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仅是要通过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回味“民本”这一非常古老中国的政治原则,更是要强调党的人民立场。
B. 不仅仅是要通过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回味“民本”这一中国非常古老的政治原则,更是要强调党的人民立场。
C. 不仅仅是要强调党的人民立场,更是要通过回味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回顾“民本”这一中国非常古老的政治原则。
D. 不仅仅是要强调党的人民立场,更是要通过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回味“民本”这一中国非常古老的政治原则。
19. 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大邑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B. 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玩笑,他听不到世界的声音,也说不出自己的情感。可喜的是他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 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希望工程”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
D.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最后:一般表明结果。终于:表示经过某种变化或等待后出现的情况。
这里表示商纣王搞得民不堪命出现的情况,选择“终于”更恰当。
乘势而起:强调“乘”,有抓住机会的意思。顺势而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强调“顺”。
这里强调抓住机会,用“乘势而起”更恰当。
功绩:指功劳与业绩。奇迹: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周打败商是以少胜多,用“奇迹”更恰当。
血肉相连:意思是像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这里表现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用“血肉相连”更恰当。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有两个错误,一个是逻辑关系不当,“不仅”和“更”形成递进关系,应该是“不仅仅是要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更是要强调党的人民立场”构成递进关系,排除CD。一个是修饰语位置不当,“中国”应该放在“非常”前面,排除A。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大邑商”表特定称谓。
A.“双重喜庆”表突出强调,
B.“说话”表特殊含义,
C.“希望工程”表特定称谓。
D.“形散”表叙述对象。
故选C。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七次仿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镌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然而在事实上,(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人间的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其核心,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神的_________,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哲们关怀的对象都是现实的人生,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
以春秋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庄子为例。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惶惶,_________。在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与教育,真正达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为后世的人们所折服。而庄子不同,他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_________。儒、道两家_________,构成了中华民族基本的人生智慧,影响着后世的人们观照现实。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典型地反映出中华文化与古代西方文化的精神差异
B.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自身创造力量的民族
C. 古希腊人把崇拜的目光对着天庭,而中华民族关注着自身
D. 古希腊人把崇拜的目光对着天庭,而不关注自身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启事 席不暇暖 不谋而合 相辅相成
B. 启事 宵衣旰食 殊途同归 相辅相成
C. 启示 宵衣旰食 不谋而合 相反相成
D. 启示 席不暇暖 殊途同归 相反相成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与教育,真正达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为后世的人们所折服。
B. 在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与教育,真正达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被后世的人们所折服。
C. 在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与教育,真正达到了“发愤志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让后世的人们折服。
D. 在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又以韦编三绝精神从事学术与教育,真正达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令后世的人们折服。
【答案】17. C 18. D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括号前内容说的是古希腊人在神话中所持的态度,括号后面内容则是说中华文化在神话中所反映出来的态度,因此括号里内容应包含两方面,排除BD;通过“然而事实上”这句话可知,前后内容有转折的意味,而且A项“典型地”在上下文中没有体现,因此排除A。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此处强调的是人的智慧不是受神的启发的,因此用“启示”。
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此处强调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很忙,还没到勤于政务这一步,因此使用“席不暇暖”。
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这里很明确地能看出孔子和庄子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不同的,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因此使用“殊途同归”。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儒道的思想恰恰相反,因此此处使用“相反相成”正确。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为宾语残缺,应在后面加上“境界”一词,与“达到”搭配,做“达到”的宾语;一为主客体颠倒,“为后世的人们所折服”应改为“令后世的人们折服”。
A.宾语残缺和主客体颠倒。
B.主客体颠倒
C.宾语残缺。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