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伴性遗传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伴性遗传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30 21: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伴性遗传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做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
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
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探讨: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据调查,在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遗传病,患者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但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讨论
1.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同呢?
【一、伴性遗传】
①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常染色体:雌雄个体细胞中相同,不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雌雄个体细胞中不相同,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②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成
人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
注:人的X、Y染色体
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二、伴性遗传的实例】
①伴性遗传的概念:
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②伴性遗传:红绿色盲
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我们不能做遗传学实验,但是可以从对系谱图的研究中获取资料。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色盲家族系谱图。(图见课本)
讨论:
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3.如果用B和b分别表示正常色觉和色盲基因,你能写出人群中的所有基因类型吗?
总结:红绿色盲遗传基因型的书写
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有几种婚配方式?(6种)
③伴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D只位于X染色体上。患者由于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障碍,引起血磷下降而尿磷偏高,此外小肠对磷和钙的吸收功能不良,导致患者表现出身材矮小、下肢进行性弯曲、呈膝内翻或外翻等症状。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详见课件)
注:女性患者有两种基因型,但病情却不同。XDXD病情较重,XDXd病情较轻。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
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②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全患病
③往往体现为隔代遗传
实例:
红绿色盲
血友病
果蝇眼色的遗传
2.伴X显性遗传
特点: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性,即每代都有患者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病
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四、伴性遗传的应用】
1.在医学和生产实践中应用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通过对后代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从医学角度对他们的生育提出建议。——生男孩
2、指导育种工作
例:芦花鸡羽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
生产上要求对早期雏鸡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来,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请设计一个杂交方案,仅凭羽毛的颜色就可以将早期雏鸡的性别区分开来。(遗传图解见课件)
【课堂小结】老师自己选择合适学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