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图形与测量(93--96)
学情分析:
从大的方面来说,六年级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文章的理解不深,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不同长度的毛线、不同大小的纸片、骰子、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知识结构图
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目标
1、谈话导课
在这座公园里,工人叔叔们需要知道那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
引导学生说出:测量这些建筑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数据。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3、确定复习目标
(二)知识疏理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长度:两点间的距离。如我的课桌与讲台之间的距离。
面积:平面的大小。如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课桌与讲桌的大小。
2、测量单位及其进率
(1)测量出的数据要用到计量单位,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归纳和整理。
(2)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3、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1)周长
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
引导学生回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面积
说说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S=ab、正方形面积S=aa、平行四边形面积S=ah、三角形面积S=ah÷2、梯形面积S=(a+b)h÷2
思考:各个面积公式间有什么联系?想一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掌握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再看看它们的体积,回忆它们的公式及之间的联系。学生总结规律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看成是V=sh,圆锥V=sh÷3
(三)练习讲评
1、指名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2、做课本第95页巩固与应用第1、2、3、45、6、7、8、9、10题
(四)回顾小结
通过复习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延伸
教材96页11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测量单位及进率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