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劝学》 习题练习二-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劝学》 习题练习二-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30 22: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第三单元
第9课
劝学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轻骑今朝绝大漠
绝:与世隔绝的
B.
春风得意马蹄疾疾:快速,这里指轻快
C.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与“真”相对
D.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强:强盛,强大
3.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金就砺则利
⑤非能水也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积善成德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A.
①⑧/②③/⑤⑦/④⑥
B.
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C.
①④/②/③⑧⑤/⑥⑦
D.
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4.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
圣心备焉
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
其曲中(zhǒng)规
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
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
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
用心躁(zào)也
须臾(yú)
句读(dòu)参(cēn)省乎己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二、语言表达
7.《劝学》一文中,句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整散结合。整句散句交错运用,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贯通。请把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改成整句。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乎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抬头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劝 学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④,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⑤。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注】 ①蒙鸠: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③潃(xiǔ):臭泔水。④柱:折断。⑤醯(xī):醋。蚋(ruì):蚊类小虫。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巢非不完也  完:完美
B.而临百仞之渊
临:面对
C.所渐者然也
渐:浸渍
D.必象其德
象:象征
11.下列分别能体现“要注重环境的影响”和“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穗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C.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D.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俗称之 称:称呼
B.无害为君子也
害:妨碍
C.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差:区别
D.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可:认同,赞同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从正面论述“非相”的一组是(  )
①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②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③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④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 ⑤桀、纣长巨姣美,夫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⑥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和一样,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也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士不揣长,不挈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0.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
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五、作文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的重要性。请以“积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2.【答案】A
【解析】应为“横渡”。
3.【答案】B
【解析】分别为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4.【答案】B
【解析】 B项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其他三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此”。
5.【答案】B
【解析】A项,“中”应读“zhòng”;C项,“镂”读“lòu”;D项,“参”应读“cān”。
6.【答案】C
【解析】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
7.【答案】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8.【答案】 (1)所以木材用墨线比量过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
9.【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3)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0.【答案】 D
【解析】 象:符合,依随。
11.【答案】 B
【解析】 A项第②句不能体现“要注重自身的修养”。C项第①句和D项第①句不能体现“要注重环境的影响”。
12.【答案】 C
【解析】 “醯酸而蚋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而是用来说明人“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13.【答案】 (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2)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
【解析】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叫蒙鸠。它拾取羽毛做巢,又用鸟兽毛羽及草木细纤维密密编织,而系托在芦苇的穗上,大风一至,芦苇的穗被风吹折,卵都摔破了,小鸟也都死了。这并非蒙鸠的巢筑得不坚固,而是它所系的芦苇的穗使它这样。西方有种小草,名叫射干,茎长不过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仞深渊(看来高出一般林木)。不是射干的茎能长得很高,是茎所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高。蓬草生在麻地中,不用扶持,也能挺直;洁白的沙子混在黑泥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兰槐的根是香芷,假若兰芷浸在臭泔水里,无论是有地位的君子,还是平民,一定会弃而远之,不肯佩带。这不是兰芷的本质不美,而是所浸渍的臭泔水使它这样。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事物聚集成类,一定有开始的原因。荣辱的到来,一定符合他的品德行为。肉腐烂了,一定出虫;鱼枯干了,一定生蛀虫。松懈不谨慎,忘记自己应守的规范,灾祸就发生了。物太刚强,则自取摧折;物太柔弱,则自取束缚。邪秽在身,必将为怨怒所结。把木柴同样放置,火总是向干燥处烧。一样平的地方,水总是向潮湿处流。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同类的禽兽群聚在一起,世间万物大都各从其类。所以箭靶的靶心已经张设,弓矢就会随之而射到上面;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醋味变酸了,蚊类小虫就会争着聚集到里面。所以言语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有时会招致侮辱,君子要慎重选择立身行事之道啊!
14.【答案】 A
【解析】 称道。
15.【答案】 C
【解析】 ①⑤⑥都是从反面进行论述。
16.【答案】 C
【解析】 “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
17.【答案】 (1)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2)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
(3)没有谁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
【解析】参考译文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时世,魏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冉雍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但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哄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发短而顶秃,左手长,站在轩车上个子还在车厢的横木之下,但他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高”是叶公子的名字),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胜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再说徐偃王的形状,眼睛可以向上看到前额;孔子的形状,脸好像蒙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鬼面具;周公旦的形状,身体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形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呈青绿色;闳夭的形状,脸上的鬓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的形状,身体好像竖着的柱子;伊尹的形状,脸上没有胡须眉毛。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偏枯;尧、舜的眼睛里有两个并列的瞳仁。信从相面的人是考察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还是只区别他们的高矮、分辨他们的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
古时候,夏桀、商纣魁梧英俊,是天下出众的身材;他们的体魄敏捷强壮,足可对抗上百人。但是他们人死了、国家亡了,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会拿他们作例证。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
现在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装饰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丈夫,姑娘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家庭而想和他们私奔的女人,比肩接踵。但是一般的国君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亲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儿子,一般的哥哥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弟弟,一般的人羞于把这种人当作朋友。不久,这种人就会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他们无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都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既然这样。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将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18.【答案】 A
【解析】 A项“利”应该解释为“使……快”。
19.【答案】 D
【解析】 D项两个“也”都是助词,表判断。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引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文;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于是”。
20.【答案】 C
【解析】 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后天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21.【答案】 (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坚持直译为主的原则。
22.【答案】赢在积累
“月”就是时间,想要“赢”必须有日积月累的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
——题记
人生从来不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赌注,所有的“人生赢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必胜绝技——时间。
在时间中奔跑,是他们多年的汗水,是他们日积月累的功夫,铸就了他们的成功,他们,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一)林徽因之“赢”
她从得知她患病那一刻起,就开始和时间赛跑。在病榻上,在昏暗的灯火前,她忍受着肺病的折磨,她仔细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然而,身体一有些好转了,就四处奔走,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她,林徽因,一个被病痛折磨地无比憔悴的柔弱女子,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在那个破旧的农舍里,她不知道度过了多少天,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病痛中晕倒了多少次,只是埋头苦干着,积累着必要的知识,向着她的梦想——完成一本关于中国建筑的历史,一步一步地艰苦向前。
那究竟是度过多少被病痛折磨个春夏秋冬,她用她积攒下来的丰厚的知识,她用她走南访北的洒下的几年中,终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是的,她战胜了病痛,她用她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沉淀,终成了一位美丽而智慧的——人生的赢家。
(二)袁隆平之“赢”
他从来都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黝黑的皮肤,面颊上深深的沟壑,都是时间在他身上走过留下的痕迹,都是在农田里,阳光给他做下的记号。
他老老实实的在农田里,和助手们种植着水稻,一年又一年的播种,一年又一年新的希望,然而,到来的却是一年又一年的失望,他们始终找不出满意的品种。这些失败,甚至是十年的动荡,也从未熄灭他的热情。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积累着曾经的失败经验,于是他们更努力地观察,更努力地思考,这十几年的种植,这十几年的风吹雨打,终于成就了他们的成果——杂交水稻。
他就是那个笑容和蔼而亲切的“杂交水稻之父”,当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时,他从容地应对:“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在那一刻,他就是人生的赢家,是的,他战胜了风吹雨打,他用他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用他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验,终于成为了一位坚韧而朴实的——人生的赢家。
人生是一场用时间来决胜的游戏,所谓的“人生的赢家”,即是那些,拥有坚韧意志,积累起一片片时间碎片的人。
现在就启程,在一点一点的努力中,在一点一点的积累中,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解析】积累是生活和文章的源泉,只有积累的源泉的丰盈不竭,才能走向成功。能认识到生活、学习中的积累问题,作文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