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31 12:2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七 年 级 历 史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这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但它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以增加政府收入。同时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南方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那么,这个王朝的建立者就是
A.隋炀帝 B.隋文帝 C.秦始皇 D.唐高祖
2.在右图这幅隋唐运河图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信息是
A.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余杭和涿郡
B.运河的中心位于洛阳
C.运河共分为四段
D.运河的建造者是隋文帝
3.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明太祖
4.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成就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8.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右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那么,将这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统治者是谁?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他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纶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0.《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11.宋朝时,有位阿拉伯商人想要从中国进口一批丝绸卖到欧洲去,那么,他的船队必须首先到哪个政府机构登记,才能从事这项贸易呢?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宣政院
12.公元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后,金、南宋、西夏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3.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张骞
14.下列四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阿骨打 铁木真 松赞干布 元昊
A.金 元 吐蕃 契丹 B.辽 蒙古 西夏 吐蕃
C.金 蒙古 吐蕃 西夏 D.辽 元 吐蕃 西夏
15.观赏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
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16.“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7.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8.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A.隋-西晋-秦-元 B.西晋-隋-元-秦 C.秦-隋-西晋-元 D.秦-西晋-隋-元
1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A.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B.新的造纸技术
C.高超的雕版印刷技术     D.书籍装帧技术
20.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 “这三种东两”分别是
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元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使新疆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2.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被誉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24.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一个新的民族一回族开始形成。
25.从北宋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26.《马可·波罗行纪》中描绘的元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南京。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28.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29.唐朝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而元朝的 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遗存运河”已被列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这为运河申遗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运河的交通
材料四 古运河是扬州的城市徽号。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
古运河也因扬州而骄傲。(下图:现今繁华的扬州)
请回答: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是由谁下令开凿的
(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元朝运河,与材料一中的隋朝运河比较,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四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对后世的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请回答:
(1)材料一图(2)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的 。(从以下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3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 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DBDB CDBBB
11-20 BAACB ABDAA
二、判断题
21-26 BBAABB
三、填空题
27.赵州桥 资治通鉴
28.阿保机 阿骨打
29.长安 大都
四、材料题
30.(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
(2)特点:变直、距离缩短、东移
(3)意义:促进了南北交通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等。
31.(1)纸币
(2)C
(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4)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32.(1)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
(2)C
(3)水稻或粟。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西夏
南宋

西夏
南宋

西夏
南宋

西夏
南宋
清明上河图(局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