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改革开放后的事物是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经济特区
C.一国两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走群众路线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
C.认识到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发展民营经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6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A.实行改革开放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 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应为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社③人民公社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8 .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之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9 .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是在
A.1986年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10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完全独立自主
11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最主要目的是
A.早日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B.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 D.促进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12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中国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是在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13 .下列事件标志着彻底结束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香港回归祖国
C.西藏和平解放 D.澳门回归祖国
14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15.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完全实行资产所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16 .下列属于我国市场机制就业导向的是
①“铁饭碗” ②“大锅饭” ③公平竞争上岗 ④医疗保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
17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
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②职工失业保险制度 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⑤职业培训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18 .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A.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B.上海APEC会议
C.昆明世博会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19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20 .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
A.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B.促进世界合作和共同繁荣
C.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事业的发展
D.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 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 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三.简答题
2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BDC
6————10 BADDC
11————15 ACDBB
16————20 DABBA
二.材料题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三.简答题
22.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