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集训20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解析:
摘除子宫会降低雌性大白鼠对复杂事物的记忆能力,但不会降低对简单事物的记忆能力,说明子宫有助于复杂事物的记忆能力,对简单事物的记忆能力没有帮助;鼓C符合题意。
2.
A
解析:A、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A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有关,B不符合题意。
C、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可知,
单个的基因竟然会“跳舞”,即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至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见转座子"中含有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3.
B
解析:A、家蚕的生殖,有受精卵的出现,属于有性生殖;故A错误;
B、多莉的培育由图可知,没有出现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
D、杂交育种经过物种的交配,有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4.
C
解析:宝石花的叶片落地即可形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叶片属于营养器官,则该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
5.
B
解析:A、种子萌发时会从外界吸水,所以含水量是增加的;故A错误;
B、bc段肺容积减小,说明bc段是呼气过程,肺内压强大于外界压强,胸腔体积减小,膈顶会上升;故B正确;
C、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温度不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酶活性不会升高或下降;故C错误;
D、食物中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而不断富集,越高等的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因此图丁中表示食物链是丁
→
乙
→
甲
→
丙;故D错误。
6.
C
解析:A、昆虫是体内受精形成受精卵;故A错误;
B、昆虫是以植物等食,属于消费者;故B错误;
C、昆虫的体色是昆虫的一种性状,由基因决定的;故C正确;
D、由乙图可知,昆虫体色变浅是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的;故D错误。
7.
B
解析:A、甲瓶煮沸杀死了汤中原有的微生物,乙瓶不做处理,因此乙瓶内的肉汤变质;故A错误;
B、由甲丙对照可知,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故B正确;
C、该实验无法得知,肉汤变质的细菌类型;故C错误;
D、细菌是依靠分裂生殖的;故D错误。
8.
D
解析:A、花是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故A错误;
B、②中花粉落在①上,萌发花粉管进入子房后完成受精;故B错误;
C、同一多桃花具有雄蕊和雌蕊,属于两性花,但其可以进行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故C错误;
D、⑦是子房,子房会发育成果实;故D正确。
9.
A
解析:A、实验过程中使用50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故A正确;
B、①和③对照,变量是温度,是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故B错误;
C、②和③对照,变量是水分,是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故C错误;
D、③和④对照,变量是空气,是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故D错误。
10.
B
解析:A、差异氨基酸数目越多,两者亲缘关系越远,所以酵母菌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氨基酸差异数目,随着生物的复杂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说明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故B正确;
C、果蝇与人的氨基酸差异数目比酵母菌的差异数目少,所以酵母菌出现的更早;故C错误;
D、该图只是比较了细胞色素的氨基酸差异,不能说明黑猩猩与人类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故D错误。
11.
D
解析:A、变异是不定像的,所以抗药性个体肯定是存在的,不然使用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直接为0;故A不符合题意;
BC、农药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的害虫存活下来,最终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故BC不符合题意;
D、害虫的抗药性变异与农药无关,农药是定向选择;故D符合题意。
12.
A
解析:A、绿衣裳是由子房壁发育形成的;故A错误;
B、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故B正确;
C、番茄是绿色开花植物,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故C正确;
D、番茄的酸甜浓郁的物质,是细胞液,细胞液主要在液泡中;故D正确。
13.
D
解析:A、由题中信息可知,只是对婴儿的一个基因进行了修改,仍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被编辑过的抵抗艾滋病的基因
,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只有一定的几率遗传给下一代,B错误;
C、基因是DNA上的片段,不是由DNA组成的,C错误;
D、科学技术受法律和伦理双重制约,改变基因将带来不可预测性的风险,说法正确,D正确。
14.
B
解析:A、DNA是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A错误;
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性生殖的个体遗传物质来自于父母双亲,所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B正确;
C、是一种蛋白质,每个人相同
,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C错误;
D、DNA是染色体中的一部分,每个人不同,D错误。
15.
B
解析:A、固氮醋杆菌是细菌;故A错误;
B、把基因从一种生物植入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应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B正确;
C、小麦和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存储在胚乳中;故C错误;
D、生产氮肥时形成的PM2.5依次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故D错误。
16.
D
解析:A、该实验是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进行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分析正确,A错误;
B、水的比热容大,是很好的冷却剂,分析正确,B错误;
C、在模拟实验中生成了氨基酸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反应,分析正确,C错误;
D、米勒实验不能证实生命起源。只能是存在可能,分析错误,D正确。
17.
B
解析:A、“两母一父”的“三亲”婴儿虽然是体外培育过程,但是也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再培育,说明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因此属于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
B、该婴儿的大部分遗传物质来自母亲,B符合题意;
C、图中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过程,因此表示受精,C不符合题意;
D、选用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的原因是它体积大,便于操作,该细胞质内的营养成分充足,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有利于移植后的分裂及细胞核全能性表达,故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来自捐献者卵细胞,D不符合题意。
18.
C
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能适应环境的变异则会生存下来,而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异都被淘汰了;故A错误;
B、病菌的耐药性变异是自然产生的,与抗生素的环境无关;故B错误;
C、由上图可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最终人体内耐药细菌的个体会大量繁殖;故C正确;
D、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选择是定向的;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9.
(1)有性
(2)子房
(3)适应
解析:(1)种子是植物的花经过受精作用后发育形成的,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发育形成的;
(3)茄的果实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这是秋茄对滩涂环境的适应。
20.
(1)B
(2)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解析:(1)A、仙人掌夏眠时,依然进行呼吸作用;故A错误;
B、仙人掌是多肉植物,其适应干旱的环境,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因此大量浇水会损害仙人掌的根部;故B正确;
C、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刺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故C错误;
(2)扦插繁殖的优点是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21.
异养性;无性繁殖(孢子繁殖)
解析:蘑菇属于真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来生存,属于异养型生物;
由图可知,蘑菇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个体的,属于孢子繁殖,由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也属于无性繁殖。
22.
(1)无性
(2)变异
解析:(1)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无性生殖方式,使子代规模不断扩大。
(2)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放进了“天宫一号”,对其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变异发生,再返回地面培育。
23.
(1)(成形的)细胞核
(2)分裂
解析:(1)大肠杆菌是细菌,其与人体细胞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24.
(1)自然选择
(2)基因
解析:(1)北极熊长有如此特殊的毛,这是对极地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北极熊的后代都能保持北极旅的这个性状,是因为生物的性状是由DNA中的基因控制的。
25.
(1)1;有机物
(2)猕猴
(3)基因
解析:(1)由图可知,1是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
(2)由测定结果可知,猕猴与大猩猩的氨基酸序列只有1个是不同的,所以猕猴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6.
(1)无性生殖
(2)叶绿体
(3)动物
解析:(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也属于无性生殖;
(2)真菌是异养型生物,绿色植物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因为真菌没有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的相似性更高,因此酵母菌与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27.
(1)空气
(氧气)
(2)子房
解析:(1)A是种子,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氧气)和一定的水分。
(2)在B中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C果实。
三、实验探究题
28.
(1)对照
(2)A
(3)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使生活有规律
解析:(1)由题意可知设置对照组,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则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2)分析表格可知,A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3)通过分析该资料可知,打破“生物钟”,作息不规律,影响记忆力,影响健康,因此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青少年,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或不要熬夜等)。
29.
(1)种子萌发的数量
(2)相同适宜条件下,Cu2+浓度为0—40mg/L时,Cu2+浓度越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越高;Cu2+浓度为40—100mg/L时,Cu2+浓度越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越低;Cu2+浓度为40mg/L左右,大豆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3)另取三组相同的大豆种子,分别除去一片子叶后,再将剩余的一片子叶再除去1/3、1/2、2/3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记录各组种子萌发的数量。(分成两组或以上均可,有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思想即可)
解析:(1)因为要计算萌发率,所以7天以后要记录各组的种子萌发的数量。
(2)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Cu2+的浓度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是相同适宜条件下,Cu2+浓度为0—40mg/L时,Cu2+浓度越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越高;Cu2+浓度为40—100mg/L时,Cu2+浓度越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越低;Cu2+浓度为40mg/L左右,大豆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3)小金发现保留1片子叶和2片子叶的萌发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蚕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
但小金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支持他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简述实验思路:另取三组相同的大豆种子,分别除去一片子叶后,再将剩余的一片子叶再除去1/3、1/2、2/3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记录各组种子萌发的数量
。
30.
(1)D
(2)爆炸
(3)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
(4)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也有可能起源于冰中(或低温条件下)
解析:(1)④是氨基酸混合物,D符合题意。
(2)当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时(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在管口点火容器内的混合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急速反应。在有限的空间内放出的热使气体体积彭胀而产生爆炸。
(3)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因此,“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合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可以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4)在-78℃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可以推测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也可能起源于低温条件下。
31.
(1)假设一
(2)下一株的烟草发病应比上一株症状减轻
(3)烟草花叶病可能是由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物质引发的
(合理即可)
解析:(1)因为他把得病烟草捣烂加水配成浆液,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将浆液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浆液稀释并滴到第一株健康烟叶上,结果发现健康的烟叶也患病了,导致健康的烟叶患病是得病烟叶引起的,而不是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而假设一为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因此据实验一可以否决假设一。
(2)可以通过实验二发现他是将病叶做成浆液并在此过滤和稀释,再将浆液滴到第二株健康烟叶上使其患病,然后把第二株的病叶再作同样处理,并一株一株的接连实验下去。每一次毒液过滤和稀释,因为毒液会更稀释,所以下一株烟草发病症状肯定比上一株轻。
(3)在实验一中他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那么也可能是小于细菌的微生物,比细菌更下的微生物所引发的烟草花叶病。
32.
(1)抑菌圈直径大小
(2)避免酒精挥发引起的质量分数变化
(3)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
(4)随着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解析:(1)本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抑菌圈的直径的大小,来说明不同甘草甘草酒精浸出液的浓度抑菌作用。
(2)培养液的浓度受溶质和溶剂的变化影响,所以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培养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避免酒精挥发,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其甘草溶液的浓度为0,与其他组作对照,是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
(4)通过比较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浓度1%时抑菌圈直径为2.88mm,浓度2%时抑菌圈直径为6.08mm,浓度4%时抑菌圈直径为5.96mm,浓度8%时抑菌圈直径为6.08mm,可以得出结论: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四、解答题
33.
(1)自然选择
(2)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骆驼体表的吸热和散热的快慢,骆驼吸热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体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白天高温时段,骆驼体温升高幅度大减小体表与环境间的温差,减少皮肤吸收的热量,同时骆驼体温的升高也起到了储存热能的作用;②夜晚环境温度较低,骆驼体温降低幅度大可减小体表与环境的温度差来减少散热,同时散发白天储存的热能;③骆驼通过增大昼夜体温变化的幅度达到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适应沙漠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解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由图可知,白天的时候骆驼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夜晚的时候体温又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动物的散热与外界温度有关,当外界温度升高时,骆驼的体温也在升高,增加了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而晚上外界温度低,体温下降,减少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也减少了体内物质的消耗,这种体温变化现象有助于骆驼在沙漠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生存;
34.
①从生物进化的观点出发,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被淘汰,留下的个体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
另一方面,病毒中毒
性极强的个体已经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渐被淘
汰,而毒性弱、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
②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但一旦遇到之前所未遇到的环境因素,生物即会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出不适应性。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
繁殖速度极快,
所以当它们
突破人的第二道防线后,
在第三道防线产生作用前,
就已经大量繁殖了,
从
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导致人体的稳态失衡。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它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5.
(1)下口斜切可以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面积增大,湿润的泥土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2)叶片剪去一半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减弱蒸腾作用。(3)选择温暖的时间,温度变化不大,有利于细胞分裂,适应环境。(4)刀要消毒,枝条晾干都可以避免细菌侵蚀,防止腐烂。(5)疏松的泥土可以提供根和茎呼吸作用的氧气。
解析:(1)下口斜切,使得切口与水分接触的面积增大,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湿润的泥土也有利于给茎提供充足的水分。
(2)叶片剪去一半既在保证足够光合作用的同时又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3)选择春夏交际的时候和秋天的傍晚,此时温度适宜,?既可以使蒸腾作用不会过强,并且有利于细胞分裂,适应环境?。
(4)刀具和枝条本身上可能携带有细菌,可能会使茎条腐烂,所以最好进行刀要消毒,枝条晾干处理。
(5)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充足的氧气,疏松的泥土可以提供根和茎呼吸作用的氧气。
?
36.
(1)C,D
(2)变异
解析:(1)小叶甲以海芋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小叶甲“画圆充饥”的过程中,第一次仅仅在叶片上划出一条很浅的印痕,不会引起海芋叶的“警觉”,此时没有引起海芋的非条件反射,此时海芋不会分泌毒素,第二次画圆,将叶表皮外的角质层割裂,未破坏叶肉细胞,第三次画圆,把圆圈上的叶脉切断,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疏导组织,小叶甲和海芋的这种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是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选项CD正确,AB不符合题意;
(2)自然选择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小叶甲的后代中会出现“画圆充饥”本领更强的个体,海芋的后代中也会出现防御.能力更强的个体,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7.
(1)变异
(2)鱼的个体大小;草鱼生长激素基因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基因;性状
(5)C
解析:(1)子代鲫鱼的性状与亲本明显不同,是变异的结果;
(2)由实验可知,记录的数据是鱼的体重和体积,即个体的大小;实验中让鲤鱼获得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实现鲤鱼的快速生长;
(3)转基因鲤鱼获得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从而获得草鱼的生长激素,能够快速生长,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子代与亲本之间传递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
(5)使一种物种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物种体内的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育种;故C正确。
38.
(1)DNA;蛋白质;1;多
(2)23;X
(3)蛋白质;环境
(4)两个个体的基因几乎完全一样
解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2)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对的,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成单的。由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因此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XY,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来自父方的是染色体Y。
(3)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它通过指导的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同卵双胞胎是指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由这两个细胞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集训20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单选题
1.某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摘除子宫会降低雌性大白鼠对复杂事物的记忆能力,但不会降低对简单事物的记忆能力。据此,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
A.雌性大白鼠的复杂记忆是在子宫中形成
B.雌性大白鼠的简单记忆是在子宫中形成
C.来自子宫的信息加强了雌性大白鼠大脑的复杂记忆功能
D.来自子宫的信息加强了雌性大白鼠大脑的简单记忆功能
2.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单个的基因竟然会“跳舞”,即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至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这种能跳动的基因可以被称为“转座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无关
C.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转座子”中不含遗传信息
3.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
A.家蚕的生殖
B.绵羊多莉的培育
C.转基因鼠的培育
D.杂交育种
4.宝石花是一种可以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非常的肥厚,当叶片由大风刮落或被小动物碰落到地面时,基部会长出根和芽,变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
A.有性生殖?????B.孢子繁殖?????C.营养繁殖?????D.组织培养
5.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B.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
段膈顶上升
C.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丁图是某条食物链上生物含有毒物质的相对数量关系,这条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图甲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图乙表示环境治理前后该种昆虫不同体色个体的数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昆虫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B.昆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昆虫的体色是由基因决定的
D.昆虫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使体色变浅
7.如图,利用“曲颈瓶”进行如下实验:①甲、乙两瓶内装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②接着,将仍然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丙,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步骤①中乙瓶内的肉汤能“仍然保鲜”
B.“曲颈瓶”内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
C.使肉汤变质的是寄生细菌
D.出芽生殖使细菌大量繁殖
第7题图
第8题图
8.“桃乡遵客花为媒,远朋踏青到姚庄“。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桃花在结构层次上属于营养组织
B.②中的花粉落到①上,在①上完成受精作用
C.桃花属于两性花,只能进行自花传粉
D.图中⑦经传粉受精后会发育成果实
9.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种子数量(粒)
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①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0℃
②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20℃
③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20℃
④
50
培养皿中水淹没种子、20℃
实验结果是③号种子全部萌发,①②④号种子均不萌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每组均选用50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B.①和③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C.②和③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D.③和④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10.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方法。6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如图,合理的推测是
(??
)
A.向日葵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B.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C.果蝇在地球上出现早于酵母菌?????????D.黑猩猩与人类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是
(??
)
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D.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12.太空番茄新品种“绿钻石”,其种子在太空特殊的环境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回到地球后精心培育,果味酸甜浓郁,营养价值极高,成熟后穿的还是“绿衣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绿衣裳”是由子房发育而来????B.“绿衣裳”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C.“绿钻石”属于被子植物??????D.“绿钻石”果实中酸甜浓郁的细胞液,储存在液泡中
13.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存在巨大的风险和伦理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对试管婴儿属于无性生殖
B.被编辑过的抵抗艾滋病的基因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
C.被修改的免疫艾滋病的基因是由DNA组成的
D.科学技术受法律和伦理双重制约,改变基因将带来不可预测性的风险
14.利用DNA鉴定技术判定他确是其人,这是因为DNA
(??
)
A.是一种细胞核,每个人相同????????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
C.是一种蛋白质,每个人相同????????D.是一种染色体,每个人不同
15.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固氮醋杆菌”的特殊固氮菌,这种固氮菌的固氮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氮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研究人员已经用西红柿成功完成实验,目前正用小麦、玉米等进行更大规模实验。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大幅减少氮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固氮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真菌,都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B.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C.小麦、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D.生产氮肥时形成的PM2.5依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血液中
16.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如图是其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米勒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B.冷凝器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生成氨基酸等有机物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D.该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为有“两母一父”的“三亲”婴儿的体外培育过程。己知人类的基因有99.8%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还有一小部分完全来自母方的细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为有性生殖过程
B.该婴儿的大部分遗传物质来自捐献者
C.图中①表示受精
D.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来自捐献者卵细胞
18.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菌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细菌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病菌的耐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而产生的
C.耐药细菌个体能够在人体内大量繁殖
D.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起了进行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二、填空题
19.台州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
(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
(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________发育成果实。
(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________。
第19题图
第21题图
20.广义的多肉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肥厚肉质茎、叶或根的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仙人掌属于其中的一种,它属于被子植物。它的生理活动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间开放吸收CO2,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2吸收越多,因此这类植物晚上可放在卧室中。
(1)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地区,需要的水很少。夏天它会进行“夏眠”,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夏眠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蒸腾作用
B.夏眠时大量浇水会使仙人掌根部损害
C.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刺状,不进行光合作用
(2)仙人掌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具有________的优点。
21.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发现其营养方式为________,由于其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蘑菇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如图所示可知蘑菇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
22.上世纪30年代在普陀山上发现的普陀鹅耳枥,它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株野生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因它的雌花和雄花不同时成熟,授粉几率很低,即便成功结果,种子也很难萌发。
(1)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________等生殖方式,使子代规模不断扩大。
(2)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放进了“天宫一号”,对其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________发生,再返回地面培育。
23.如图是培育转基因细菌的过程,请读图回答:
(1)大肠杆菌细胞和人体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________。
(2)细菌通过________繁殖,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人胰岛素。
24.研究表明北极熊的毛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的小管子,这种小管子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它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这种空心的毛防水隔热,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来说实在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极熊长有如此特殊的毛,这是对极地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
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分析,透明中空的毛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北极熊的后代都能保持北极熊的这个性状,是因为生物的性状是由DM中的________控制的。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53年,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等人设计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产生氨基酸等有机物,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提供了研究方法。
材料2:细胞色素C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物体细胞色素C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测定发现猕猴、兔、鸡、金枪鱼体内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序列与大猩猩体内的差异数目为1、6、12、20。
(1)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________(选填“1”或“2”或“3”),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________;
(2)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
(3)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________决定的。
第25题图
第27题图
26.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乏________。(填写细胞结构)
(3)根据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测,真菌与________(选填“植物”或“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27.如图A、B、C是被子植物的相关器官,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A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________和一定的水分。
(2)在B中完成传粉、受精后,________发育成C。(填结构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28.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
“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
带着
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①将
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
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
鼠笼中,分别标上
A组、B组。
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
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
变。保持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
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
A
、B
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5
小时后让
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下表:
组别
老鼠走迷宫所用平均时间(s)
第一次
第二次
A
90.22
83.53
B
32.40
20.25
(1)B
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填
“A”或
“B”)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3)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
29.蚕豆种子具有2片子叶,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小金想知道Cu2+的浓度和蚕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怎样的影响?于是他进行以下探究:
I.取六个洁净培养皿,分别放入品种相同、大小相近、胚完整的蚕豆种子各50颗。
II.用Cu2+浓度分别为0mg/L、20mg/L、40mg/L、60m/L、80mg/L、100mg/L的等量溶液充分浸泡一段时间。
III.取出蚕豆种子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喷洒等量对应的浸泡液。
IV.7天后,记录各组????????????????????????,
并计算出萌发率。
V.另取蚕豆种子300粒,均除去1片子叶后随机平均分成六组,重复上述实验II——IV,记录数据如下表;
子叶完整度/萌发率/Cu2+的浓度mg/L
2片
1片
0
82
81
20
86
86
40
90
89
60
88
87
80
81
83
100
68
65
(1)将实验步骤IV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Cu2+的浓度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3)小金发现保留1片子叶和2片子叶的萌发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蚕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但小金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支持他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据人类推测,原始地球的大气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且不含有游离氧。1953年米勒向如图所示装置中通入甲烷、氢气、氨、水蒸气等以模拟原始大气成分,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式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据此回答:
(1)下列对米勒所做实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2)若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则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得到了氨基酸混合物,从生命起源的角度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1972年米勒做了另一个实验: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9世纪末,针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当时科学界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是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
假设二:是由细菌分泌的毒素引起的。
俄国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为此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得病烟叶捣烂加水配成浆液,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
物质可以通过)将浆液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浆液稀释并滴到第一株健康烟叶上,发现健康的烟叶也患病了。
实验二:将第一株的病叶做成浆液并再次过滤和稀释,再将浆液滴到第二株健康烟叶上使其患病,然后把第二株的病叶再作同样处理,并一株一株的接连实验下去。
(1)据实验一可以否决________(选填“假设一”或“假设二”)。
(2)若假设二成立,实验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兰细菌学家拜耶林克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汁液中的某些物质在凝胶中可以扩散,而细菌只能滞留于琼脂的表面。据此,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请你做出一种合理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1)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
2%,
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2)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6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33.沙漠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剧烈,夏天的午后温度可达到35℃以上甚至更高,夜间温度则明显降低。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昼夜体温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骆驼适应沙漠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2)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骆驼的这种生理特征有利于适应沙漠环境的原因。
34.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后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经科学检测,导致此次传染病的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如图)。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据目前人类研究,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蝙蝠已存在8800万年,经过漫长的时间,病毒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资料二:人体易感染COVID-19,多数出现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多数人能治愈,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易感染。
资料三: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这种适应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仅仅能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
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对蝙蝠携带新冠病毒不会患病,而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会患病的原因。
35.绣球花又名草绣球,适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中生活。它的花色因受酸碱度的影响而富于变化,是观赏花木的珍品,一般多采用扦插法繁殖。以下是绣球花扦插的枝条选择和处理及注意事项。
⑴扦插枝条选择和处理:选择一年生的木质带叶还未生长出新芽的枝条,所用枝条长度大约10厘米,下口斜切,上口平切,每个插段包括一个芽点,并把每片叶子剪去一半,然后把修剪好的枝条插进培养土里,正常浇水就可以了。
⑵注意事项
①时间选择:一年之中有两次扦插的机会。最好是在春夏交际的时候,傍晚时最佳。第二次是在秋天,也是比较适合扦插的,其他时间扦插不易成活。
②剪切枝条的刀要消毒。
③泥土要求疏松并保持湿润但不能有积水,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通风处。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文中的内容,解释提高绣球扦插成活率的原理。
36.海芋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常见的一种植物,其叶片被昆虫咬时,茎中的毒素会输送到创口处以毒杀昆虫。有一种小叶甲(如图甲)会采取“画圆充饥”的方法来取食海芋叶。它以自身作圆规分三次画圆(如图乙)。第一次在叶片表面上划出一条很浅的印痕,这不会引起海芋叶片的“警觉”;第二次将叶表皮上的角质层割裂;第三次划得更深一些以阻止毒素输送。小叶甲与海芋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进化。
(1)根据文中信息判断,对小叶甲“画圆充饥”的过程及结果的理解合理的是________
A.第二次画圆破坏了叶肉细胞
B.海芋的“警觉”是对昆虫咬叶的条件反射
C.第三次画圆切断了输导组织
D.海芋与小叶甲共同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小叶甲的后代中会出现“画圆充饥”本领更强的个体,海芋的后代中也会出现防御.能力更强的个体,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37.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转基因工程组的科学家们,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它150天可长至1200g,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并且体积较大。
(1)转基因鲤鱼的一些性状与其亲本明显不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2)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
(3)转基因鲤鱼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
(4)由此推论,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是控制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
(5)采用这种技术育种的方法称为________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技术育种
D.选择育种
第37题图
第38题图
38.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如图表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含有____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________个基因。
(2)人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染色体,这些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男性的一对染色体是X和Y,其中来自母方的一条性染色体是________。
(3)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指导________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若在发育初期分裂成两个胚胎,进而发育成两个个体,就会产生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这样的双胞胎性别相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