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沙沙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小雨沙沙沙》为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音乐作品,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意境优美。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歌词生动,音乐形象突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小雨活泼的形象。
《小雨沙沙沙》为降E大调,2/4拍,旋律以模仿、模进两种音乐创作手法为主,如一、三乐句中(模仿)、(模进)。歌曲共四个乐句,A+B+A+C,其中一、三乐句完全相同,二、四乐句变化重复,为同头变尾的写作手法。
学生分析
1.学生前期状况分析:
学生前期状况分析:我校一年级学生喜爱音乐,通过进入小学近一学年时间的学习,学生能注意歌唱时的声音、避免喊唱的现象,初步做到口腔打开、声音圆润,但声音的统一、气息的控制等方面仍需加强练习。在音乐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基本节奏型及2/4拍的强弱规律;音准方面,通过长期对音阶的练习学生初步具有音高的概念,较熟悉基本音级,在识谱的过程中仍需教师带唱或跟琴唱;认识强弱记号。2.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问题:学生识谱能力有限,用降E调演唱歌曲旋律困难对策:教师将歌曲旋律降为C调演唱旋律,完整演唱歌曲时用原调演唱。
问题:不清楚模进概念。对策(1):学习第一乐句时,学生首先自主发现特点之后,教师再说出“模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探究后,能更好的理解
对策(2):【按点二】利用互动反馈,巩固知识,选择第二乐句中出现的模进旋律对策(3):【按点三】再利用互动反馈,进行模进听辨问题:学唱歌谱二、四乐句,学生易唱成对策(1):培养学生观察歌谱特点,在唱之前注意两小节的不同。对策(2):找个别同学范唱。
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设计
(参考总课题组2012年课题通讯)
说明:请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清楚地描述你希望学生在经过本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歌唱;2、初步知道音乐创作中模仿、模进两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将歌曲唱好;3、在歌唱中,运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音乐形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对比等学习方法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并能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唱歌曲《小小沙沙沙》中,体会音乐形象带来的快乐;2、学生初步感知音乐与生活经验的巧妙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探究的愿望。
目标1的知识维度定位(知识与技能)
目标1的认知过程维度定位(过程与方法)
1.记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Aa.×1.1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目标2的知识维度定位(知识与技能)
目标2的认知过程维度定位(过程与方法)
1.记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Cc×6.1
D.元认知知识
互动反馈技术[按点]问题设计与教学策略
说明:每个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设计,写清楚每个“按点”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不同反馈情况配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与策略;与教学目标定位之间的关系。注:预设按点内容,要写清楚题干或选项内容;现设可以通过课堂生成内容。引导类按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馈后的调学把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按点1●预设○现设
题干设计:听一听“小雨沙沙沙”共出现了(
)次。
问题类别:●学情调查或前测
○认知引导(形成性)○终结评测
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及本课主题,培养学生带问题认真听音乐的习惯。反馈前后的教学过程设计:聆听歌曲后,做出选择。显数后,出示歌谱,突出显示“小雨沙沙沙”,统一认识。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按点2●预设○现设
题干设计:小雨伞遮挡住了旋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选项设计:1、mi
mi
do2、do
re
mi
问题类别:○学情调查或前测
●认知引导(形成性)○终结评测
问题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模进”的认识反馈前后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聆听后选择。预计此按点通过率高于80%。显数后让选择1的学生跟琴听唱,在演唱中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答案。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通过此按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模进”,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按点3●预设○现设
题干设计:请你听一听,老师演奏的是歌曲中的哪组旋律?选项设计:
①
一二乐句(谱略)②三四乐句(谱略)
问题类别:○学情调查或前测
○认知引导(形成性)●终结评测
问题设计意图:旨在检测学生能否根据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的不同进行听辨,进一步巩固“模进”这一知识点。同时从整体上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反馈前后的教学过程设计:在比较2、4乐句的基础上,听辨,做出选择。选择后引导学生分别演唱2、4乐句,再次听辨后作出正确判断。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进一步巩固“模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说明:清晰地描述教学步骤以及相应的活动序列。请注意体现教学活动与框架问题的针对性并说明各活动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同时注明上述不同按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第一阶段导入(一)师生问好!(二)听音训练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
听音模唱第二阶段学习歌曲(一)聆听歌曲,初步感知1、出示【按点1】题干设计:听一听“小雨沙沙沙”共出现了几次?2、揭示课题《小雨沙沙沙》。3、聆听歌曲体会情绪(二)组织学生学唱歌谱1、学唱第一乐句(完整出示):(1)跟琴演唱旋律,想一想:旋律有什么特点?(听后指名回答)(2)介绍“模仿”(3)引导学生发现3.4小节的关系,有模仿的2,也有音阶中re、mi、fa音的前进——模进;【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不明白“模进”对策一:分析出现的re、mi、fa三个音;对策二:律动辅助:运用手势辅助来解决re
mi
fa(4)指导学生完整唱第一乐句。【设计意图】模仿、模进是歌曲《小雨沙沙沙》主要的旋律特点,在第一乐句中都有出现。教师抓住学唱歌谱的机会,通过看谱、唱谱、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2、学唱第二乐句(1)【按点2】小雨伞遮挡住的是谁?(教师弹奏旋律)选项设计:①mi
mi
do
②do
re
mi(2)指导学习第二乐句;【可能遇到的问题】第2小节易和第1小节节奏混淆对策一:教师范唱时学生观察歌谱,说出区别;对策二:个别学生再范唱。③完整唱一、二乐句。【设计意图】模仿对于学生较容易接受,所以第二乐句教师将模进部分遮挡,通过前期学习利用互动反馈进行知识的检测。3、聆听学唱第三、四乐句(1)听旋律,张嘴做口形模仿(2)听琴模唱,引导学生发现第四乐句最后结尾的变化4、完整唱谱:(1)出示歌谱,指导学生完整唱。(2)出示【按点3】请你听一听,老师演奏的是歌曲中的哪组旋律?
①
②反馈中相机引导学生观察歌谱,发现规律。(一、三乐句完全相同,二、四乐句同头异尾)(3)介绍结束音:落在主音do的位置上。【设计意图】在学生唱会四个乐句后,进行听辨检测,从唱、听、唱活动中巩固学生对二、四乐句变尾部分的认知能力。(三)演唱歌曲1、教师指导学生直接填词唱。2、根据学情个别指导。【设计意图】歌曲《小雨沙沙沙》歌词较简单,都是一字一音,只是两段歌词“花园”“鱼池”的区别,学唱时难度不大,所以学生直接填唱,教师只做个别指导。聆听,计数选择跟唱旋律,发现特点回答问题观察歌谱,发现旋律特点演唱第一乐句聆听旋律,做出选择跟琴演唱连贯唱
聆听旋律回答问题,动手操作集体口型模仿在教师指导下唱旋律演唱歌谱听辨,选择跟琴唱歌词播放音频课件出示按点1反馈时出示歌谱ppt出示课题出示第一乐句出示按点2出示旋律出示第四乐句出示按点3出示完整歌谱第三阶段歌曲处理(一)力度: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沙沙沙的小雨落到花园里和鱼池里?
f
p2、处理(p)3、再完整唱。(二)动作表演辅助背歌词:
1、利用两张清晰的图片辅助学生背歌词;2、学生创编动作,表演唱。(三)表演唱《小雨沙沙沙》【设计意图】丰富学生音乐活动体验,通过力度变化使学生关注音乐形象的特点,使演唱更好听;学生乐于参与创编活动,根据音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探究。根据理解回答
PAGE
1